字
朱淑仪 | 通膨时代
到熟悉的杂饭档打包,和老板寒暄几句,话题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尤其是身在熟食行业的对方更是感受深切。
那次见到她,是猪肉价格刚面临第五度涨价的前夕,苦笑着问我明天如何是好。
ADVERTISEMENT
她这问题并不是开玩笑,因为现在除了猪肉不停涨价,鸡蛋涨了从此保持不变,鸡肉价过了开斋节后也一样,食油更是贵得买不下手,只好从中挑选最便宜的品牌,但也要差不多30令吉了。
昨日到另一家杂饭档,赫然发现菜色减少了,一问下,档主才说现在的鱼实在太贵,难怪当天的菜色完全看不到鱼。
坐下闲聊两句,我也做好听他诉苦的准备。原来他最近除了要面对“什么都贵”的压力,连店主也要在这个时候调涨数百令吉的租金。
“现在的杂饭生意很难做了,面对竞争的同时还要应对涨价”,他告诉我。其实不只是杂饭生意,我们周遭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时间面对百物涨价潮,面对一样的困境。
而绝大多数打工一族的收入却从以前到现在一直不会涨,马币也变得越来越小时,一些行业还因为之前的封锁令被减去部分福利和薪水,迄今都没有恢复过来。
解封措施开启后,各行业开始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在人们努力重拾因疫情流失的机会的同时,也十分期望看到联邦政府与人们携手抗通膨,为经济复苏而奋斗,为马币升值而“ do something!”(做些什么)。
ADVERTISEMENT





热门话题: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