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丹9日讯) 一名兼职网卖商家于2日(周五)向一家本地银行申请2万令吉贷款失败后,遭一名自称为银行职员的男子谎称1万令吉贷款已批,对方却在事主支付2500令吉费用后消失无踪。
事主李欣媛(27岁,书记)向一家本地银行申请贷款1万令吉,2小时后接获该银行来电指贷款申请失败,不料数日之后却再次接获来自同一家银行来电告知贷款获批。
ADVERTISEMENT
“来电者的号码与当天银行来电的一样,跟着我检查银行户头,发现款项不是汇入我申请贷款那一家,而是另外一家银行的储蓄户头,并显示为金额浮差(Float)。
“该名银行职员要求我先提供2500令吉作为改善信贷健康状况(CTOS),才能动用该笔贷款。”

她今天在士满慕州议员陈俊广陪同下,通过记者会讲述自身经历。
她补充,虽然察觉该笔贷款并非发自申请贷款的那家银行,但因为急于使用该笔钱作为扩展网卖生意及孩子病后调理的费用,一时大意下将2500令吉汇给对方。
“款项是汇入一个私人户头里,对方也有转发他的名片给我,所以我没有想太多,毕竟之前向车行买车时也试过款项汇到私人户头而不是公司的户头。”
她续说,她与该职员的所有通话均经WhatsApp,当中包括中文书写的通讯内容和中文口述的语音,对方也将银行的网页和审批流程拍下照片转发予她。
她说,款项过账以后,对方持续以不同的号码,通过催促她支付其他不同费用,后因其转账已达上限,屡次更改密码不果,才逃过继续损失的下场。
后她检查户头后发现该笔金额浮差1万令吉已经不见,银行职员也联络不上,才惊悉自己上了当。
她认为自己在该家银行进行贷款时所提供的个人资料已经外泄,落入诈骗集团手中,以致对方掌握她的资料后向其下手。
“我已经报案并向该银行总行投诉,同时暂时冻结了名下其他银行户头,以免招致更大的损失。”
陈俊广希望此时可以成为其他人的借镜,在处理任何银行事务时若遇到任何可疑之处,应立即向银行寻求建议和了解。
“不论是银行或政府事务等,尽量避免在电话上处理,也不要相信通过电话进行的任何业务,以免受骗。”
同时,他认为警方和政府在处理骗案方面的绩效仍然需要改善。
“执法单位在有关方面的行动仍缓慢,政府必须正视和严惩诈骗者,不要再有民众遭受损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