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桃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潮州传统糕点,但其实潮州人还有一种桃粿叫——“鼠曲粿”(也称鼠壳粿),但鼠壳粿在大马已买少见少,频临失传,这种桃形糕点看似普通,但却是潮州人过年过节的必备的传统糕点,对潮州人来说,更是有一种情意结,充满回忆。
桃粿外形像个平面的红桃子,象征长寿吉祥,因此以桃果造型而得名。
ADVERTISEMENT

3色桃粿各有象征
潮州民间习俗,凡年节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桃粿,放在祖宗灵位前祭拜或祭神。普遍上,桃粿有3种颜色,分别是红色(红桃粿,又或称红壳桃),由于红色象征吉祥如意和有好意头,所以多数人都会以红桃祭神;白色(白桃粿)多数用在清明祭祖,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以及在最原始及我国近失传的褐色的鼠曲糕。
桃粿馅主要是糯米饭、虾仁、花生、猪肉等跟糯米一起爆炒后,包裹进粿皮里面,然后压模,放进蒸笼里面蒸熟,这道外形精致的桃粿就制作完成。

许文德:鼠壳草大马难找
淡属潮州会馆会长许文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粿”是潮州人小吃特色文化,“粿”在其他籍贯称为糕,粿的种类非常多,其中红桃粿是众粿中最著名的糕点之一。
“潮州人在年节、农历初一和十五,必备粿祭神或祭祖,而寓意长寿吉祥的红桃粿是最著名的潮州粿,潮州人从小对红桃粿就有一种情结。因为初一十五看到红桃粿,大家就知道好日子到了,所以红桃粿已形成潮州人其中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
“在很多传统节日以及老人的寿辰,就会吃红桃粿;白桃粿则多数用于清明祭祖;而褐色的鼠壳粿在大马近失传,是因为采用的鼠壳草,在大马很难找到,需要从原乡带回来,不过也有人用初叶来取代鼠壳草。
“鼠壳粿在潮汕是历史最悠久的粿,后来再逐步改良为红白桃粿。在新马一带,桃粿馅料有两种口味,即咸和甜;而早期的鼠壳粿馅料为糯米、红豆和豆沙等。”
他指出,桃粿吃法有两种,其一是用来蒸,若吃不完,可以收冰箱,要吃时蒸烧或煎至金黄色,在配上甜酱油或辣椒酱,别有一番风味。
淡属潮州会馆今年首售红壳粿
他说,为了进一步推广潮州传统文化,该会馆今年第一次在农历新年前出售红壳粿,一来可以让乡贤认识传统糕点及解乡愁,二来也能传授制作桃粿的知识给会员。
“在中国以前的年代,不会做粿的潮州女子很难家出去,所以可见潮州人对粿文化相当重视。”

辜婉贤:鼠壳草是药膳
淡属潮州会馆妇女组主席辜婉贤说,鼠壳粿是用鼠壳草(白头翁)搅烂成拌粉作为粿皮。鼠壳草是药膳食品,也是一种胃药,有祛瘀青、调和胃气、健脾开胃之功效。
“由于鼠壳粿制作过程繁琐,又没有好好的加以传承,在大马已经频临消失。
“鼠壳粿有咸、甜双烹饪法,甜馅料以芋泥,咸馅料主要是糯米香饭。
“在制作桃粿过程时,必须注意在压入粿模时要抹平,尤其是尖角要压满。以前老人家更有有个说法,吃个桃粿的尖角就会添丁。”
她指出,其母亲从小就教其兄弟姐妹制作红桃粿,所以家里无论男女都懂得裹粿。虽然母亲已离世,但其家人在年节时仍会聚在一起裹粿,所以红桃粿对其家人来说,意义非凡。
她说,其母亲流传下来的桃粿木制雕模,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目前她仍使用该模制作桃粿。

潮州红桃粿食谱
食材
a.粘米粉、薯粉、糯米粉、水、盐
b.香菇、花肉、虾米、大蒜、香菜、炸葱(全部切丁)、油、胡椒粉、糯米、鱼露、红粉一点
做法:
1糯米和香菇提前浸泡2个小时,先把糯米蒸熟。把料炒香,炸香,炒均匀后,拌入蒸熟的糯米饭,内馅部分就做好了。
2.把糯米粉和其他粉加入已开的热水,加少许红粉,揉到圆滑,揪成一个个小团子。
3.把面团捏成碗状或扞成圆形薄片,会粘手的话撒粘米粉裹手。
4.包入香喷喷的糯米饭。
5.在入粿模里,不要满模太多,平平就好,注意尖角压满。
6.粿模两边轻敲一下,就轻轻松松脱模。
7.水开后蒸15分钟,搽一层油方凉。
8.冷却后收冰箱结冻,想吃的时候拿出来蒸或煎即可。
潮州鼠壳粿(双烹)
传话: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马乱,饥寒交迫,老百姓只好啃草根吃野菜度日。不经意间发现了不仅无毒而且味香的鼠壳草,后来有人用它入粿,并将此果品名为鼠壳粿。
食谱
食材:
a.粘米粉、薯粉、糯米粉及鼠壳草。
b.和红桃粿的食材一样,只是多加芋泥(先将芋头去皮、蒸熟压成泥),加少许糖、加油加炸葱。
做法:
和红桃粿一样,只是一半放咸糯米饭,一般放甜芋泥,收口捏紧。在模子中压出形状,放锅蒸15分钟,美味可口的双烹鼠壳粿出炉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