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教育部推行小学课程标准时,35211开始与华文教师结缘。
这是课时的分配。华小低年级华文每周12节课,360分钟。新课程推行模块式教学,每周的单元主题按照听说、阅读、书写、趣味语文、语文基础知识五个模块进行,节数分别是3-5-2-1-1。高年级华文只有10节课,改为24211。
有些老师对此不以为然,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课程发展司的用意。这是有针对性的调整。我在师范学院教学,对早前的语文教学弊端深有共鸣。
师范生实习,最喜欢展示的课就是语文知识课。“一”和“啊”的变调,ABB词语的音变,同义词反义词,成语……都有固定的套路,可以照猫画虎。固定的“答案”也让课后的测评显得容易又有效。例如“一”有四个读音,阴平、阳平、去声和轻声,课堂上举例示范,反复练习。课后再举例考查,学生一般都轻易达标。
这样的语文课,莫说无法提升儿童的语文能力,还使语文课成了知识课,要靠记忆学习。同义词反义词要背,成语要背,就连作文也靠背了。课程司提出改变,降低语文知识教学的时间,不正合时宜吗?
世事无绝对,当我们习惯于某项操作时,陷入一头的极端还不自知。有人提出另一头极端,岂不可助我们拓宽思考面?只要在这两点上游走,不是更加任运自然?35211不过是个参照,教学可以灵活处理。
课程司科长常说:“怎么教语文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你们要确保学生爱上华文。”这是正确的指引。如果说课程是要教好语文、打好基础,那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标准了。语音强的,希望看到儿童说一口字正腔圆的华语;善于书法的,希望儿童能写一手好字;搞文学的,希望儿童多读几本课外书。孰是孰非难以说准。
学生的想法就没有那么复杂。他们直接用行动表现——当华文成为选修课时,他们选或不选,就告诉大人答案了。语文专家学者,广大的教师群岂能不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