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博士是學位,教授是職稱。我有博士學歷,但不是教授,人家稱我教授,
我會很尷尬。教授薪酬很高,他們是大學的中堅分子,必須遵照大學制定的標
準做出學術貢獻,例如每年在核心期刊發佈多少篇文章,帶多少碩博生等。我
不符條件,不夠資格。
若說本地人因陌生而混淆,中國教育界不可能如此吧?好些中國朋友都稱
我為教授。澄清後卻覺多餘,他們是故意的。他們覺得我在高校任教,一邊傳
授教育理論,一邊又可以直面兒童,進行教學。這是比較罕見的。我喜歡這樣
的判斷。不是因為帽子夠高,而是因為他們點出教育的真諦:理論和實踐必須
並重。只說不做和盲從瞎幹差別不大,知行合一才是王道。
在南京留學時,同學笑說學了屠龍之術,以後恐無用武之地。所以,回國
後我便申請馬大教職,希望持續學術工作。事不從人願後,我安下心來,希望
做好我的職責——培訓好新一代教師。
這一“安心”可不得了,我百分百投入教育了。我太太失去了陪她逛超市
的伴侶,孩子失去了帶他們去海邊戲水的父親,他們身邊卻多了很多活力十足
的教職員。從課內到課外,我和學生的話題就是如何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我
說、我寫,我身先士卒,我和他們一同鑽研教材、分析課例、反思教學;我們
檢討、也展望,但最終一定化為實踐,應用到教育現場去。
雖然偶有機會轉換跑道,從事行政或監察的工作,但我都不願意。總感覺
我們的制度會讓當官的遠離教學實場,離開學生實際的需求更遠。
師範學院早期有個制度,講師要定期回學校教學,體驗實況進展。我去過
八打靈育才和關丹士滿慕執教。這是很好的一個制度。後來甄選的縣教育廳專
科培訓官員,應該也有這樣的要求。管行政的若也有上實體課的經歷,理想和
現實的差距或許會縮到最小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