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丹16日訊)社青團全國署理團長張玉剛認為,政府應反思“白旗運動”的被動和缺失,重新檢討與各部門的協調關係,加強救濟工作的積極主動。
他說,民間掛白旗向外求援的慘況歷歷在目,人民必須反思和檢討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萬一再次爆發類似危機,我國是否能夠做好應對準備,未雨綢繆?
ADVERTISEMENT
“尤其是福利部,應該通過世界糧食日這一天反思該部門在‘白旗運動’的被動和缺失,重新檢討與各部門如國家天災管理機構(NADMA)或天災行動控制中心(PKOB)的協調關係,加強救濟工作的積極主動,不要在危機災難時刻變成路人甲。”
也是彭亨州丹那拉打區州議員的張玉剛,配合今日的世界糧食日,發表文告。
失業率增推高民怨
張玉剛說,去年6月第三度實施的全國封鎖令,行管令一再無限期延長,導致許多民眾生計受到影響,失業率遽升,輕生案件激增,民間發起的“白旗運動”,把人民的怨恨情緒推向最高潮。
他認為,首相丹斯里慕尤丁的政權倒臺,與民怨的產生有直接影響。
“在這一場危機,本應直接負責社會福利和援助的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處於非常被動的位置;社會福利部不懂得如何與其他部門協調危機管理工作,也不知道尋找和救濟需要援助的群體,導致本應由福利部負責的救濟援助工作,被非政府組織、慈善團體和政治人物所取代。”
他續說,被動的全國性救濟工作,可以歸咎為福利部本身人手不足和缺乏實時數據,但是連國家安全理事會主動針對小社區頒佈的加強行管令,導致福利部無法為加管令地區的居民提供全面援助,必須依靠社區組織或政治人物負起自救自助的工作,實在說不過去。
疫情暴露糧食體系脆弱
他也說,慕尤丁當時不得不撥款30萬令吉給所有國會議員,包括反對黨國會議員,以為各自的選民提供食物籃援助,再次凸顯福利部的尷尬和被動。
他在文中提到,人民以為糧食危機只會爆發在天災頻發、戰亂不休的國家,而事實是,冠病疫情已經徹底暴露了我國糧食體系的脆弱易碎。
“不只是農民收成滯銷或糧食銷售通路受干擾,因行管令而失去收入的人士也激增,不得不接受緊急糧食援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