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運17日訊)籌備近5年的龍運鐵山博物館終於落成並對外開放,以讓民眾瞭解鐵山當年開採鐵礦的歷史,也見證1929年時鐵山已出現國際村莊的事蹟。
在鐵山最輝煌的時代,鐵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採礦者,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荷蘭、德國、南非、印度及中國。
ADVERTISEMENT

登30年代重要經濟命脈
馬來西亞歷史學會龍運區秘書旺莫哈末羅斯里今日指出,由於各國人員在鐵山生活及工作,所以鐵山當年也擁有各種完善的設備,包括在1950年建了全馬第一個擁有跳板的游泳池。
“登州政府在1930年5月發出準證給一家日本公司,在鐵山開採鐵礦,讓鐵山成為我國尤其是登嘉樓州重要的經濟成長命脈。”
他說,當年礦場24小時運作,日本公司建設的員工宿舍擁有各種設備,包括火車站、學校、警局、醫院及戲院,後來英國的礦業公司在1950年接手礦場,當時鐵山的繁華可媲美吉隆坡及新加坡。
龍運鐵山博物館在週五(15日)正式開放,現階段免費讓民眾進入參觀,直到另行通知收費為止。

盼後代瞭解開採情景
旺莫哈末羅斯里指出,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鐵山過去輝煌的歷史事蹟,他和130名馬來西亞歷史學會的會員努力收集各種相關資料及物件,希望給後代作為參考。
“我們在2002年在登州中區發展機構(KETENGAH)鐵山的辦事處設立展覽廳,展示鐵山鐵礦的歷史事蹟。”
他說,後來收集的資料及物件越來越多,就設立了“鐵山博物館”,讓社會大眾可參觀及瞭解當年開採鐵礦的歷史及情景,以及當年各國礦工生活的面貌。
“我們相信不只是我國人民到來參觀鐵山博物館,曾經在鐵山工作的外國人的後代也會對鐵山擁有一份情懷而前來參觀。”

積極聯絡當年礦工索資料
他透露,為了設立鐵山博物館,他和同伴們在收集資歷、照片及各種物件面對不少挑戰,除了必須重新聯絡曾在鐵山工作或生活的礦工,還要聯絡曾在礦場工作的外國人的後代,索取相關資料。
他說,鐵山博物館所展覽的物件大部分是還健在的本地礦工或他們的後代所捐贈,有的是來自加拿大及澳洲的礦工後代所捐獻,永久保存在鐵山博物館。
無論如何,他指出,目前他們正設法找回曾經在鐵山運載鐵礦的老火車,因為火車象徵著當年鐵山鐵礦的繁華盛世,也因為有鐵礦,才有火車,從鐵山運載鐵礦到龍運碼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