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丹19日讯)选举委员会宣布18岁及以上的准选民可以从10月1日开始,通过“预先自动选民登记(SPPA)”检查名单及核实资料,但“准选民”认为这项措施鲜为人知,希望选委会加强宣传,让更多年轻人能够关注和履行选民的责任。
本报记者抽样访问满18岁学生和学生家长获知,许多受访者对“预先自动选民登记”查询表示不知情,一些受访者则表示“略有所闻”,显示18岁自动登记为选民或选民登记运动缺乏宣传。
ADVERTISEMENT
不过,他们都认同,登记和投票是选民的职责,选委会应该大力推动和宣传,提高民众意识以便人民可以履行选民的责任。
吴婉萍:线上查询带来便利
20岁的吴婉萍受访指出,她是在去年开始留意到18岁自动登记为选民的新闻,不过,她对“预先自动选民登记(SPPA)”查询不知情。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政府和选委会也没有大事宣传或推广,加上年轻人很少关注社会和时事新闻,可能较慢或需要一些时间才知道这项消息。”
她认为,目前冠病疫情仍然严峻,因此,线上SPPA的查询对许多准选民而言带来便利。
需申请更改地址
她披露,由于她曾经搬家,所以,SPPA的查询结果显示是旧家地址,她需要向选委会申请修改地址。
受询是否已关注时事并做好投票的准备,她坦承未做好准备,因为她过去只是通过网上或社交媒体留意政治和时事新闻,对我国目前政局和各种时事课题仍不熟悉。
“我所看到的讯息和新闻很多都是负面观点,很少有人从中立或理性角度讨论政治,而且,民众多数受‘带风向’的影响,思想很容易受到一些舆论的左右,所以,我对政治没有深入的认识,只是流于片面。”
不过,她表示已开始努力恶补,除了留意新闻报道,她也经常从家人之间的讨论获知更多观点。
“有时候,我的父亲会和叔叔讨论政治,我就会偷听和参考,从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和政见。”
叶恒康:关注时事政治动向
18岁的学生叶恒康指出,尽管他目前仍忙着学业,但还是会留意时事和地方代议士新闻,他认为日后成功登记为选民后,更有责任要关注时事和政治,才能有效监督政府,以履行选民的责任。
他受访说,他已经通过线上“预先自动选民登记(SPPA)”查询和核实自己的资料,不过,他感到好奇的是,18岁自动登记为选民的措施何时落实和生效,他已迫不及待要履行选民责任。
“虽然我这个年龄层多数正在求学和忙着课业,但是,我还是会关注时事和政治动向,尤其要留意自己选区内代议士为人民做过哪些服务和贡献,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不是负担。”
他声称,他每天都会收看晚上半小时收费电视台的新闻简报,也会和父母或朋友讨论时事和政治人。
“我住在北根,这里的国会议员正是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他也是一名很有话题性的网红和人物,我和家人、朋友经常都会讨论到他。”
他认为,身为选民应多留意和观察政治来分辨代议士是否履行其职责,不能因为政治人物经常出现在媒体就被认定是为民服务的代议士而作出错误的投票判断。
“要分辨政治人物是否认真做事及为民服务也是年轻选民的挑战之一,大家应该多关注时事和政治新闻,在选举的时候作出正确判断。”
李健聪:大部分年轻人不知情
与此同时,公正党财政李健聪受访指出,虽然他手上没有18岁选民是否已经查询自动选民登记的资料,不过相信大部分年轻人对“预先自动选民登记”的检查措施不知情。
“选委会也应该通过学院或技术学院配合进行宣传,以加强自动登记为选民措施的宣传。”
他提出,虽说18岁公民将自动登记为选民,但是,民众也需要核对选民资料,因为有些学生的身分证地址与居住地点不同,或已经搬迁,需要修改地址。
中学应落实公民教育
他认为,许多国家在数十年前就落实18岁自动登记为选民的措施和公民教育,而我国迟至今日才落实,这显得比其他国家迟缓,需要加倍努力宣传和推动,才能把差距给缩短。
“我国中学也应该落实公民教育,让学生知道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三权分立、政党等,提升履行公民责任的意识。
“我们不是要教育学生投选哪个政党,而是培养个人作为公民或国民、行使义务与权利的教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