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东海岸观点

|
发布: 10:02am 06/02/2022

当老师真好之三四〇 | 黄先炳博士 : 我国教育哲理

作者 / 黄先炳博士

国家教育哲理如是阐述:

“在马来西亚,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事业,它致力于全面及综合地发展个人之潜质。在信奉及遵从上苍的基础上,塑造一个在智力、情感、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其目标在于造就具有丰富的学识、积极的态度、崇高的品德、责任感,并有能力达致个人幸福的大马公民,从而为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和谐与繁荣作出贡献。”

ADVERTISEMENT

1988年发布的这个指标,提到几个主要教育概念。

其一,教育是“持续性的事业”,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可惜的是一些教育机构把考试当目的,学生被训练成只为考试而努力。

其二,“全面及综合”发展个人的“智力、情感、心理、生理”。这个理念和民国倡议的“五育并重”相似,“德智体群美”和“智力、情感、心理、生理”共通。

记得初中时听过五育后,我就扩大学习层面。我参与佛教活动,五育都得到很大提升;德智是必然的,体育是因接触了静坐、瑜伽等内修的身体训练;群育是因佛团里人很多,所接触到的人事就是道场;美育是书法、绘画、摄影、音乐、文学的陶冶。让这些平衡发展才成为全人。

现今学校走的路向与我们当年受的教育不一样的是过于偏重智力,而且是每个学科都要平均发展。回顾我的中学生涯,倒有这样的规律:科学增长理性思维,数学加强逻辑推演,历史扩大视野鉴古知今,语文深化人文思考……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平衡”发展这种智力。学校应是面镜子,让人处在其中知道自己的长处。科科第一,才算精英,我对此是存疑的。

其三,“达致个人幸福”和“作出贡献”,正好和PISA提倡的幸福指标一致。“贡献”是我们的教育操作中较少强调的,所以我们培养出的一些专业人士是很专业,但是职业操守却缺缺,少了奉献的精神。

教育工作者应以这份教育哲理为指南,培养新生代。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