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美律谷墾殖區是由第二任首相已故敦阿都拉薩在1959年所開拓的全國第一個墾殖區,來自全馬各地的各種族人民為了謀求生活,遷移到這裡當“開荒牛”,種植橡膠樹和油棕,日子過得非常清苦。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隨著時代變遷,現今這裡的墾殖民生活已大大改善,苦盡甘來。
ADVERTISEMENT
墾殖民的生活改善,美律谷墾殖區的面貌也出現變化,當年開荒時期的一些簡陋板屋已重建,到處可見到現代化的房屋,居住環境舒適,人們過著安逸的生活。
當地有不少第二和第三代的墾殖民學有所成,在外地打拼,也不忘回饋家鄉和母校, 展現出飲水思源的情懷。
雖然美律谷墾殖區是一個小鄉區,大約有616戶人家,其中169戶是華裔,但是基本設施完善,擁有各源流小學和一所中學,以及一間小型博物館。
《東遊記》在此要介紹的是這座於2005年設立的小型博物館,該博物館以傳統馬來高腳屋改造而成,吸引人們走進裡頭探個究竟。
打開博物館大門,可以看到一條長長的歷史走廊,通過文字和文物細訴美律谷的開荒史,有血有淚的故事。
蠟像人栩栩如生
最印象深刻是博物館內栩栩如生的蠟像人,他們穿著勞工的衣服準備割膠,另外一處是兩個蠟像工人使用鋸子在鋸樹,從中讓人們瞭解到早期第一代墾殖民的勞動情況。
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人們使用鋸子鋸樹, 恐怕要花上幾天才能鋸倒一棵樹,反觀現今科技時代,一把電鋸在手,幾分鐘便完成了鋸樹工作,也難怪到訪的人看到這一幕都會張大口,難以想像當時的情景,深深體會到前輩們刻苦耐勞的精神。
博物館內收藏的一些文物,是當地各種族先賢前輩慷慨捐獻,比如打字機、保險箱、黑膠唱片和建屋工具等等,成為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毆奕華:父捐碗碟傢俱豐富收藏
第二代墾殖民毆奕華受訪時表示,當年他父母帶著他們4個兄弟姐妹從文冬到美律谷謀生,他至今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當時我才剛進入小學,父母辛苦的努力工作,直到好多年後橡膠樹可以開割,收入增加,人們的生活才逐漸穩定下來。”
他表示, 博物館成立後,獲得各種族居民紛紛捐獻物品,他的爸爸也捐了一些碗碟和傢俱,使到博物館的收藏豐富,深具歷史紀念價值。
門前大膠刀“吸睛”
博物館大門前有一個大型的膠刀,份外引人注目,許多遊客到來參觀時,都會拍照留念。
該博物館收費廉價,小孩1令吉,成人2令吉,外國遊客5令吉。據瞭解,在還沒有爆發疫情時,許多學校都會組團到來參觀,也有本地和外國遊客慕名而來。
不過,目前該博物館暫時關閉以進行維修,一旦維修工程完成,便會重新對外開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