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村裡若有人扭傷,便會上門找父親醫治。
我常看著父親到荒野或鄉間去尋找各種草藥,駁骨單、芙蓉花、粘人草根和其他草藥是最熟悉不過的。父親除了會鐵打,也懂中國功夫,他替村人療傷很多時候都是義務的。
ADVERTISEMENT
或許受到環境和基因的影響,筆者對中醫也產生了興趣。空閒時,偶而也喜歡瀏覽一些有關中醫的醫學知識。疫情期間,機緣巧合,有幸上了一些來自中國的中醫公開課,讓筆者感受到中醫的博大精深,真是難以言喻。
其中岐黃學社的公開課最觸動心絃,只因教授門講課字正腔圓,中氣十足。課程內容紮實,一氣呵成,絕無冷場。有時後,聽完一堂課還意猶未盡的感覺。
印象最深刻的公開課是陝西中醫藥大學杜旭教授的“針灸奇術”,課程共分為7天,每天一堂課。向來對針灸認識不多,以為針灸不過是利用一根小銀針紮在穴位上。雖然也有過針灸的經驗,但畢竟是一知半解。
直到上了杜旭教授的“針灸奇術”公開課,才揭曉針灸的魅力及效力。當初報名上針灸公開課還帶著些許疑惑,心想針灸不是要臨床體驗才有效嗎?但是杜旭教授的講解和示範猶如刀下切菜,立竿見影。
7天的公開課認識到如何持針,單手進針和雙手進針法。進針的基本要求和行針,得氣的表現及其意義。除此之外,針灸的處方,選穴原則和辯症對症取穴也是內容的重點。
最後杜教授還指導如何選穴調理心氣,安神定悸治療心悸及反覆胃痛的治療。感恩岐黃學社和其他中醫公益學習班的公開課,讓筆者在疫情期間有機會探索中醫的神奇及奧妙。
中醫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