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本地演艺圈所知甚少,但有两个名字还是吸引我的目光的,一位是2009年过世的雅丝敏·阿莫,一位则是刚刚过世的阿蒂巴·诺。
后者在刚过去的开斋节为泰莱大学制作的短片就很有意思,真的是应景却又传递正确信息。
ADVERTISEMENT
故事其实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说一个看似刻薄的老板娘施舍流浪汉饭食后,把他留下洗碗碟。流浪汉第二天出外送货时,看到另外一个小食档口也在施舍饭食,却没有把施舍对象留下。结果,流浪汉因此没有再回老板娘那边。
后来老板娘的助理找到了流浪汉,劝他回去。流浪汉说回去要做苦工,现在不必,伸手要饭就可以了。助理说她也是一样在档口付出劳力啊!流浪汉辩说不同,她是老板娘的女儿。原来助理也有故事,当初就是得到老板娘施舍饭食并留她工作,才燃起她生活的希望。她深刻体会“饭来张口”并非好事,只有自己的努力才可以换来长久的幸福。流浪汉被劝服,不但回档口工作,还懂得利惠别人。
影片当然可以美化理想,予人力量,哪怕是鸡汤。
我关心的是,蒂巴姐要带出的信息,没有多少人懂得。比如就有部长说,要研究一周工作四天制。我们很多劳资双方的矛盾,也都偏向劳方,总觉得资方就是本恶,是剥削的一方。
我们为什么仰赖外国劳工?答案很简单,外来的劳工肯干,哪怕工资不高、工作时间长,老板难侍候,他们依然什么粗活都愿意做,而且做得很负责任。反观本地人,他们希望找到的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严格地说,他们不是在找好工作,而是不要工作。
这和蒂巴姐影片中的流浪汉有什么分别?不用付出,只要敢于伸手,便有人救济,还有什么差事比这更轻松?这样被宠坏,就是最好的安排了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