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先炳博士
我当学生时考过很多次第一,吊诡的是,这些都是第一年获得。小学一年级、中学预备班、高中一年级、大学预科班一年级、大学一年级。
ADVERTISEMENT
何以如此?其实学习生涯中,考试一直不是我很在意的事儿,就把平时所学的用上就是。无心插柳却成荫而已!但是插柳毕竟有规律,我不思长进,后来便居下,败给他人了。
我是在五年级检定考试前,才从同学们口中知道读书要讲技巧,考试才能得心应手。我想是不是我的三脚猫功夫比不上屠龙之术,结果总是在第二年败下阵来?
执了教鞭后,我还是不愿教学生取巧,虽然已懂何谓应考技巧了。我教数学,是真正教学生如何解题,如何演算,如何审查答案是否正确。我还和他们比赛答题,一直训练到大部分学生只要有题目就能作答才满意。结果九成以上的学生考试考获特优。
所以当年我很骄傲地说,要应付考试,哪里需要几年的时间?平时重视学习,考试前三个月才来谈应考,成绩还是漂亮的。
期间我还是体会到应试教育的可怕。例如有一名优秀生有次数学考试得不到满分,却原来他答题后去算答案是不是均衡,结果发现A比B少,他就涂掉一个A改为B,弄巧反拙了!不知是谁告诉他出题有这样的规定,造成他宁相信考试游戏规则,也不相信自己。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学习。
再有,我是很难相信有九成学生考特优的成绩。却原来考试成绩还要依据累计分布函数决定,切分点成了关键。难怪考生答错多题还可以特优,不像我们当年错一题就要哭了。于是,我们愈发发现考试游戏的不完美,更加抗拒应试的教育。
后来对“课程、教学、评估”不可或缺的教育理念有更完整的认识,反思的就不再是考不考的问题,而是要如何有效评价学生,要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考试成绩不能反映真正的学习,如何学习比如何考试重要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关丹9日讯)彭亨佛教会即将于本月11日(星期六)晚上8时30分开始至10时,在该会善法堂举办“AI时代的小学教育”讲座会,由黄先炳博士主讲,欢迎有兴趣的民众踊跃出席聆听与交流。
黄博士曾任32年师范学院华文科讲师、历任教育部各部门重要项目委员,也是2018年度教总沈慕羽教师奖,以及2020年度林连玉教师奖得主,目前已经转任拉曼大学助理教授。
根据讲题介绍,AI的发展已进入一瞬万变的时代。去年9月间,脸书创办人推介其智能眼镜,戴上后可以直接转换五国语言,聆听即时翻译。可见在不久的将来,语言不再是人类沟通的障碍。
早前的ChatGPT开发后,也跟着有很多同等功能的AI对话系统被推介。这项科技也展示了“不懂语言却能自然处理任何语言,达致沟通效果”。
黄博士认为,语文的作用,更加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这些转变,直接冲击着现行的教育政策。许多国家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包括马来西亚。
“我们是否知道这种调整的重要性?是否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还是我们依然可以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处之泰然,抱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心态看待?”
通过这一场讲座会,黄博士将给大家分析和讲述AI時代的小学教育转变。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