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3:52pm 04/09/2022

彭佛教会

东游记

好山好水

地方前线

彭佛教会

东游记

好山好水

地方前线

東遊記 | 彭佛教會好山好水 禮堂 涼亭命名各有典故

彭亨佛教會環境優美,在完成擴建工程後,該處更是展現了的特點,除了園湖外,更設有多個涼亭。

佛教會園湖風景優美。

報道:劉玉萍 攝影:梁鎮強

ADVERTISEMENT

彭亨佛教會好山好水,修行好去處!

彭亨佛教會萬佛殿創於1967年,並於2000年遷往位於英迪拉馬哥打武吉烏美路的現址。

彭亨佛教會環境優美,在完成擴建工程後,該處更是展現了好山好水的特點,除了園湖外,更設有多個涼亭。

佛教會的園湖內也有不少魚只與烏龜,可以供市民投餵。

你知道嗎,彭佛教會擴建的禮堂及園湖處的涼亭等建築物各有名稱及引述來源,下次前往彭佛教會時,不妨靜下心,好好感受吧!

現在,就來看一看由彭亨佛教會提供的各建築物名稱及出處吧!

新座樓的禮堂名稱:

善法閣

《長阿含經》卷7記載,佛陀說須彌山“重牆上皆有樓閣臺觀,周匝圍繞有園觀浴池,生眾寶華葉,寶樹行列,花果繁茂,香風四起,悅可人心……”“樓閣”通於中印建築。“閣”是中國傳統建築物的一種。其特點是四周設隔扇或欄杆迴廊,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因此以善法堂迴廊可遠眺之處稱為“善法閣”。

善法堂

《大般涅槃經》卷12記載大臣曾回答頂生轉論聖帝說:“是善法堂,忉利諸天,常集其中,論人天事。” 《俱舍論》卷11亦記載“外西南角有善法堂,33天時集於彼,詳論如法不如法事。”可見“善法堂是諸天人常聚集討論法義的地方。取此名錶示此處亦為大眾聚集討論佛法大意之處,可用以諸項佛學活動。

淨照閣

淨照堂之迴廊供遠眺處,稱“淨照閣”。

淨照堂

中國傳統寺廟有四堂,即法堂、照堂、經堂與講堂。一些大型寺廟都會有法堂和照堂,置於大雄寶殿之後。寺廟住持在法堂說法,首座則在照堂說法。其後叢林中多設照堂,讓僧中參禪之用。宋代蘇轍有詩曰:“有僧訪我攜詩卷,自說初成淨照堂。”(《秀州僧本瑩淨照堂》)提到“淨照堂“。以此命名,表示這個禮堂用以參禪唸佛修行之處。

涼亭的名稱:

待渡亭

在湖邊西側有一小亭曰“待渡亭”,亭邊有一小舟可登彼岸。宋朝如壁禪師有詩云: “微茫彼岸阻煙波,落日無舟可奈何? 待渡人多聲勢雜, 世間諸事少隨和”。《五燈會元》雲: “已到岸人休戀筏, 未曾渡者要須船”。

豁然亭

《六祖壇經》六祖開示曰:“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即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淨名經》雲:‘即時豁然,還得本心。’”《淨名經》即《維摩詰經》之異名。一念悟時,即時豁然,亭以此命名。

本心亭

《六祖壇經》六祖開示曰:“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即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淨名經》雲:‘即時豁然,還得本心。’”《淨名經》即《維摩詰經》之異名。一念悟時,即時豁然,亭以此命名。

壁觀亭

“壁觀亭”在宏偉峻拔的峭壁底下,令人想起達摩祖師當年在嵩山面壁9年,最終悟道,成為中國禪宗始祖。元朝漠然禪師有詩云:“達摩面壁軟攻堅,一坐悠悠及9年,影入石中如泐刻,梁時奇蹟至今傳”。《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二有云:“達摩以壁觀教人安心;外止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掬月亭

“掬月亭”近湖心,夜色下,天上的明月倒映湖心,及手可掬起天上的明月。到底明月在天心?在湖心?在手心?請君參一參“明月您在哪裡”?

拈花亭

“拈花亭”與花圃相伴,昔日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默而無言,眾人皆罔措,唯有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傳囑摩訶迦葉。”因此迦葉尊者得釋尊真傳,成為禪宗第一始祖。此亭得名。

清涼亭

《大智度論》卷22載:“人大熱悶,得入清涼池中,冷然清了,無復熱惱。”清涼常用以比喻涅槃之無熱惱。本會活動多以“清涼”稱之,如清涼輔導中心,清涼藝苑等,以示追尋內心之清淨,遠離諸煩惱。7座亭中,以此為尊,設於入門處,故取名“清涼亭”。

明鏡臺

《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載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雖未被五祖弘忍認可,但其後神秀開創北宗漸修,此頌還是甚有參考價值。“明鏡臺”比喻心之本性明淨純潔。全偈意思是:人身如菩提樹,人心像明亮的鏡臺,要時時勤快地拂拭,不讓明亮的鏡臺被汙垢玷汙。這是我們凡夫日常該緊急的教誨。

得渡橋

《四分律》雲:“客比丘於塔邊,左行過,護塔神嗔。佛言:不應左行過,應右繞塔而過。”“右繞”遂成後世佛教遵守之禮儀。沿湖右繞,首見“待渡亭”,慧能大師初到五祖處,仍是待渡。待得傳法,離開時說:“迷時師渡,悟了自渡”。爾今經歷“豁然”“本心”二亭,則知“得渡”矣!此橋取此象徵義。

佛教會園湖壯觀美麗。
園湖位處好山好水的地點。
園湖內也有可愛的修行者雕像。
園湖內有烏龜及魚只在暢遊。
園湖內設有不少涼亭,每個涼亭皆有名字與出處。
安靜的佛教會也是修行好去處。
來到佛教會,就要到涼亭去感受。
民眾可以在園湖內投餵準備的食物予湖內的烏龜及魚只。
民眾可以在園湖內投餵準備的食物予湖內的烏龜及魚只。
靜靜享受在園湖的好山好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