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勿3日訊)馬幣匯率近期跌跌不休,加上用來生產肥料的原料依舊短缺,從歐洲進口的農業肥料價格也不斷上漲。
我國從歐洲進口的肥料主要來自德國及比利時,儘管這兩個國家是以歐元結算,但疲弱的馬幣佔不了便宜。
ADVERTISEMENT
截至上週五,一美元兌換4.64仙令吉,接近24年前,即1998年1月份的歷史最低位4.88令吉,當時大馬受到亞洲金融風暴衝擊。
餘耀萬:2個月漲價2次
勞勿億農企業東主餘耀萬今日受訪時說,從今年8月至今短短兩個月,一些肥料已漲價2次,尤其是50公斤莊的紅馬牌果肥(也稱肥王)先後2次漲價15令吉,從原本的270令吉漲至目前的300令吉。
“另外,藍肥王(50公斤莊)則漲價一次,從255令吉漲至270令吉,漲了15令吉。”
他說,這歸咎於馬幣匯率不斷下跌,加上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持續,而化學肥料原料主要來自烏克蘭及俄羅斯。
“無論如何,各種肥水暫時沒有漲價,不排除將來漲價。”
張蔚舜:中國肥料影響不大
勞勿綠州農業有限公司總裁張蔚舜說,該公司的肥料主要來自中國及本地廠家,同樣受到馬幣疲軟的影響。
他說,馬幣和人民幣兌美元都下跌,目前1令吉兌換1.54人民幣,基本上穩定,因此以人民幣從中國進口肥料,影響不大。
但是,若從本地廠商購買從歐洲進口的肥料,則面對漲價問題。
他指出,肥料價格幾乎每個月都上漲,而漲幅最大的一次是在去年年杪,達20%。
目前人在中國進行實地考察的他說,中國的肥料供不應求,因此政府嚴管出口,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優先。
“我主要是向南寧、山東及河南的肥料廠商取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