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來自遠方,不亦樂乎。在我數次的盛情邀約之下,認識多年來自中國的網友終於前來我國旅遊,並在我家小住幾天。
我這位網友對我國三大種族的宗教深感興趣尤其是各具特色的宗教建築物,令他痴迷不已。
ADVERTISEMENT
網友的身分是遊客,我盡地主之誼熱情地款待他,讓他一日三餐品嚐到我國不同種族的傳統美食,寵壞了味蕾。
當然,我也投其所好,每天早上和下午時段都會駕車載網友去參觀鎮上著名的宗教場所,滿足對方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為他拍了不少照片作為紀念。
最後一天,我一口氣帶網友參觀幾處寺廟,直叫他喜出望外。每一次進入寺廟,當記者的網友因職業病之故,他習慣向寺廟工作人員詢問有關寺廟興建的緣由,甚至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想更加深入瞭解寺廟的歷史。
可惜的是,接受“採訪”的人士往往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不然就是一問三不知。換言之,網友的“訪談”進行得不大順利。
見狀後,網友不想難為了對方,便退而其次詢問寺廟是否存有“紙張資料”。寺廟工作人員瞬間恍然大悟,帶我們到佈告欄去掀開寺廟的神廟面紗。在佈告欄,張貼了蠻多由報館記者寫的新聞稿和專訪,全都是寺廟多年以來所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
由於,一些陳舊的“紙張資料”已經泛黃,字跡模糊不清,我和網友閱讀得頗為辛苦,導致理解方面吃力不討好。網友直言,他由衷敬佩我國的善男信女出錢出力地興建寺廟,讓信徒在精神上
有所寄託。同時,他亦激賞寺廟不遺餘力地舉辦意義深遠的活動,甚至成為了年度活動。
他覺得美中不足的是,寺廟忽略了為活動存檔,似乎未曾想過為寺廟找回“歷史資料”。
至於在佈告欄張貼活動新聞稿之舉,可以做得更為高檔和耐久,即把新聞稿設計後才拿去過膠。
如此一來,經過處理的“紙張資料”才不會泛黃,也可留存久時。
對於網友的看法和建議,我覺得是有見地。寫此文,共勉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