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前,同事和新婚妻子到香港旅遊,選在一家頗有名氣西餐廳來個燭光晚餐,想浪漫度過二人世界,豈料前往光顧的人大排長龍,終於輪到他們進入餐廳時,服務員卻遞上了一個小時鐘說用餐時間限制1小時,夫妻倆聽畢大感掃興,匆匆點餐和用餐後離開。
那是我第一次聽聞“限時用餐”的服務,雖沒去過香港旅遊,卻可以想像到當地生活緊湊和吋土黃金如港劇所反映的情況般真實。
ADVERTISEMENT
多年後的今天,“限時用餐”已登陸馬來西亞,不但常見在人潮洶湧的旅遊區,一些高價餐廳和咖啡廳也用這種服務待客。
“限時用餐”多少也是因為冠病疫情的推波助瀾下發酵,因為飲食業和餐廳當初要遵守防疫SOP,限制室內人數逼留,而被逼實行限時用餐的規定。但這種規定在防疫放寬後並沒有因此消失,反而成為商家打發長時間用餐食客和提高收入最好的藉口。
筆者在怡保一家道地人常光顧的點心茶樓張貼著“限時用餐50分鐘”,雖然服務速迅,點心也很快送上,但是服務員在身邊穿梭,頻密看餐單檢查食物是否已經送上、快速收走空盤和蒸籠等的服務,確實令人感到壓力。
有的飲食店不但限時用餐,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規則,吉隆坡一家頗有名氣且在疫情後擴充店面的甜品店就推出入店用餐前必讀的“清單”,除了限制1小時用餐,還有禁止玩遊卡、手提電腦作業等規定。
雖說限時用餐可以減少食客耗時佔用有限的位子,讓其他食客有機會享受到美食,但物極必反,不但減少了喜愛聚會聊天、維繫感情食客的選擇,也讓“食點心嘆茶”、細嚼慢嚥的飲食文化消失,日後還有“用餐超時收費”也不出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