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东海岸观点

|
发布: 3:09pm 24/05/2023

刘玉萍

良医

刘玉萍

良医

劉玉萍 | 良醫

文:刘玉萍

筆者住家附近有一傢俬人診所,相關年輕醫生深受當地居民的歡迎,因醫生看診時,會細心向病患或家屬解釋病情,甚至會多提點病患需要注意的事項。

聽鄰居指出,相關醫生非常有愛心,若是長者看診,收取的費用也會較廉宜,因此,該醫生在當地有口皆碑。

ADVERTISEMENT

前段時間,一名鄰居因為身體不舒服,前往該診所看病,醫生在看診後,認為情況緊急,因此,開了一封轉介信,要求病患即刻動身前往中央醫院緊急部門。

該名鄰居因無法自行開車前往中央醫院,因此,必須在診所等待親友載送,而在等待親友的這段期間,該醫生也提供了空間供該名鄰居休息。

事件到此並未結束,因鄰居在隔天,接獲該診所護士來電詢問情況,護士指出,是醫生指示護士致電查詢。

鄰居告知,從來沒有遇到過私人診所的醫生會在看診後,仍然會打電話來查詢情況,由此可見,證明該診所的醫生是名有良知的醫生。

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私人診所的醫生在看診後,仍會後續跟進病患情況,真的是少之又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