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发布: 8:09pm 12/07/2023

自杀

忧郁症

李玟过世

自杀

忧郁症

李玟过世

临床心理师:免诱发“模仿效应” 应救助宣导防治自杀

报道/包素菡
东:艺人轻生恐掀“模仿效应”,临床心理师与辅导员劝减少转发增加援助。
李玟自杀离世的消息传出后令人震惊。(档案照)

(关丹12日讯)歌手李玟离世令人震惊,新闻大事报道并铺天盖地在社交媒体释出,引发“模仿效应”的隐忧;临床心理师与辅导员劝请民众减少转发相关新闻和讯息,并以提供援助和宣导防治自杀的方法取代,避免自杀事故带来的广泛影响。

东:艺人轻生恐掀“模仿效应”,临床心理师与辅导员劝减少转发增加援助。
梁耀文:希望民众更多的同理,减少对自杀者或任何人的批判。
梁耀文:女性年轻人易受影响

临床心理师梁耀文受访指出,名人自杀不但对身边的人、粉丝(歌迷)或支持者造成影响,也会影响社会大众。

ADVERTISEMENT

“粉丝会有伤感的情绪,甚至会感到混淆,尤其年龄相近或经历相同经历如的粉丝,就会怀疑自己是否也会因此走上这一路。”

他认为,粉丝可以做的是尽可能减少阅读这类新闻或找相信的人倾诉,避免继续接受新闻冲击的影响。

他声称,名人自杀对于社会大众可能会诱发模仿自杀和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导致更多自杀事件的发生。

他指出,韩国一项在2015至2018年展开的研究显示,每当发生韩国艺人自杀事件并经过报道后,韩国自杀率就会平均提高16.4%,而且,这是报道隔天的数据,显见自杀新闻所带来的影响。

“研究也发现到,女性和年轻人较容易受到影响,若阅读新闻者的性别刚好与自杀艺人相同性别,受影响的程度更大,甚至会选择模仿自杀手段。”

他提到,在社交媒体还未普遍流行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对媒体报道自杀新闻提出“六不、六要”的原则和指南,这也适用于如今的社交媒体或自媒体。

“如果非要报道,建议与卫生相关专家了解,媒体必须思考的是,应该重复报道自杀新闻,还是提供救助、宣导防治自杀的方法。”

他也劝请民众不要转发自杀细节、当事人照片或遗书,尽量不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进行解读,也不要谴责任何人。

忧郁症有年轻化趋势

他坦承,我国自杀率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19和2020年分别有609和631宗自杀事件,而2021年飙升至81%,即1142宗自杀事件,当中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自杀。

“当然,忧郁症也有不断提升,2022年的研究,忧郁症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在13至17岁中学生当中,每8人有一人有自杀想法,每10人就有一人曾经尝试自杀,而女性比男性有更高萌生自杀念头和倾向风险。”

他表示,民众对自杀和忧郁症意识有所提升,从社交媒体可以看到这一点,尤其疫情过后,同时也有许多组织和专业人士也利用网络进行更多的宣导,提升民众的意识。

他坦承,如今的忧郁症和自杀防治工作比起从前更艰难,时代不同,所以需要不同的策略应对。

东:艺人轻生恐掀“模仿效应”,临床心理师与辅导员劝减少转发增加援助。
国会通过修改法案为自杀除罪化铺路。(档案照)

“国会不久前通过落实自杀除罪化,若根据已落实这项法令和有经验的国家而论,相信自杀求助率将会因此增加,同时,我们有更多准确的数据可以展开研究,以找出针对不同群体的策略,能够更有效防治自杀和相关问题,这长期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他补充,意向自杀者发出救助是一件很有勇气而非弱者的行为,如果发现自已的健康出现状况,适当救助是必要和值得鼓励的,而且,照顾心理健康与照顾身体健康一样自然和重要。他希望民众更多的同理,减少对自杀者或任何人的批判。

东:艺人轻生恐掀“模仿效应”,临床心理师与辅导员劝减少转发增加援助。
张志伟:民众必须要有防治自杀意识,特别在社交媒体转发和留言自杀新闻时应谨慎,而不是抱著八卦或揣测的心态。
张志伟:忧郁症分心理生理因素

马来西亚注册与执证心理辅导员张志伟指出,名人的自杀经常引起“模仿效应”,特别是当自杀被“美化”或被煽动性报道,其中已故艺人张国荣轻生事故就是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并在事件发生后成为香港自杀率提高的原因之一。

“名人或艺人很多时候是粉丝或支持者的精神支柱,所以,两者在情感方面是有连接的,好比朋友、亲人或重要的人,若前者突然离去,将会让后者经历深刻哀伤。”

他说,如果名人或艺人是以非自然方式死亡,家属、粉丝或支持者可能经历复杂性哀伤,可能会感到“内疚”。

“李玟一直予人健康、开朗、阳光的形象,即便不是丝粉,一般人尤其听过李玟歌唱表演的民众也会有情感上的连接而感到婉惜、哀伤、难过的情绪。”

“作为负责任的民众,除了不胡乱揣测,也可以伸出援手,例如提供救求热线、寻找辅道员、临床心理师或精神科医生等。”

应助他寻求专业帮助

他坦承,尽管人们对防治自杀和抑症的意识有所提高,但还是有许多人误解自杀和忧郁症病人,例如许多人认为忧郁症病人是“一时想不开”而劝解对方要“看开”,却不知道有些忧郁症患者其实并非心理而是与生理因素有关。

“除了陪伴和理解,我们也应该协助他们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他提到,陪伴或关怀有自杀念头的亲友需要一些技巧,民众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的技巧,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

他补充,民众必须要有防治自杀意识,特别在社交媒体转发和留言自杀新闻时应谨慎,而不是抱着八卦或揣测的心态。

东:艺人轻生恐掀“模仿效应”,临床心理师与辅导员劝减少转发增加援助。
莫淑清:艺人自杀事件让人感觉严重和绝望,而抹去了事情其实有扭转和希望的余地。
莫淑清:应避免转发负面新闻

马来西亚注册与执证心理辅导师莫淑清指出,艺人自杀对大众的影响甚广,因为民众往往从接收的资讯只看到事态的严重和绝望,却没有看到事情其实有扭转和解救的余地。

她声称,李玟一直被视为女神和“人生胜利组”,当被指患上忧郁症和发生自杀时,让一些原已忧郁和负面想法的人更自觉没有希望。

“李玟轻生事件,让人感觉患上忧郁症是一件很严重和绝望的事,而抹杀了忧郁症其实是可以得到治疗并有康复的希望。”

她提到,台湾Metoo风波和艺人自杀身亡事件令人感到震惊,主要因为涉事偶像艺人一直予人良好健康的形象,当事实并非如此,也就是所谓的“人设翻车”时,就会令人感受到强烈冲击。

文字影响力常被忽略

他声称,李玟自杀事件有几个现象,首先,事情发生后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和讨论,但是,在目前资讯爆炸的年代,许多人没有足够的能力辨别资讯是否正确。

她说,除了传统媒体,目前也是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以致人人都可以撰写和报道,但是却忽略了文字所带来的影响力。

“文字留下的痕迹其实比语言还要久,加上文字没有语气,看的人如果处在忧郁的状态,就会感到文字带有很重的语气,并把事件看得更负面。”

她声称,一般人对自己喜欢的艺人的离去都会感到哀伤,若无法划清界线或心智未成熟者可能会视喜爱的艺人为终身模范,并对艺人自杀离世而陷入复杂的哀伤,包括自我怀疑等人生价值观被扭曲。

“民众在社交媒体接收到艺人自杀的新闻时,尽可能避免转发,因为我们不知道朋友圈里是否有情绪哀伤、想法负面的一群若看到这些新闻的后果。”

东:艺人轻生恐掀“模仿效应”,临床心理师与辅导员劝减少转发增加援助。
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提供免费的咨询、电话辅导等服务,求助管道更容易和便利。(档案照)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可以做到:

‧ 不转发或上传任何遗书或当事人与家属的照片;

‧ 不在社交媒体仔细描述自杀过程与内容;

‧ 不过度评论或煽动情绪;

‧ 不放大、分析或胡乱揣测当事者的遭遇。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辅导热线:03-4265 7995(请浏览www.lifeline.org.my查询服务开放时段)。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