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拉登嘉樓31日訊)在整個競選期間,最忙碌的不一定是候選人,而是在背後為從頭到尾張羅一切,讓候選人可以全力投入競選的助選團隊。
大馬民主陣線聯盟(MUDA)萬達候選人陸漫龍的背後,有一支僅20人的團隊。雖然沒有充裕的競選資金,但勝在有一班青春無敵,充滿活力的年輕人,靠著一股衝勁,每人都身兼數職,從早忙到深夜。
這支團隊成員平均年齡20餘歲,最年輕的是隻有18歲的鄭凱陽。雖然年紀輕輕,但他早就參與過柔佛優景鎮州為阿米拉愛莎助選,協助她拜票時充當翻譯,與老一輩選民溝通無阻。
“大有大作,小也有小做,每個人都有各種技能能發揮,比如我現在教陸漫龍一些簡單的華語,他學習能力也很強,學了不少單字。”
他說,在人手不足,很多事情必須手把手,比如抽空檢查選區內已經掛好的橫幅和黨旗等宣傳品,確保移回正位及完好無損。
“由於資金不足,我們選擇騎腳踏車巡邏,但也可以順便了解民情,隨時停下與選民們聊天話家常。”
他說,助選是個難得的經驗,能夠從中學習競選的背後需要多少努力,也希望讓其他年輕人看到MUDA即使很年輕,也可以為年輕一代帶來前景。
沙裡扎是此團隊的競選主任,也是MUDA的共同創始人,並於上屆大選上陣沙巴哥打馬魯都。
經驗豐富的他,負責助選團所有大小事務如設計候選人的行程、構思和策劃活動、媒體宣傳工作甚至插旗幟等都要親力承擔。
“以一個只有20人的團隊,我們確實比較吃力,如果有自願人士的幫忙,如在地的婦女們能夠協助膳食、志工分發傳單等,肯定可減少負擔。”
他說,該團隊最大的特色不止年輕,還是多元種族所組成,包括他本身是一名沙巴人。
他說,團隊與候選人並肩作戰的日子裡,睡眠時間並不多,經常都是早上8時前已經開工,每天午夜才結束一天的工作。
大學生努魯依扎趁著假期空檔,參與了MUDA助選團,從沙阿南來到登州。
她在2年前開始參與志工活動,幫忙過柔佛等州的大水災救災活動,從活動中找到意義。
“當我發現自己和其他人也有幫助人的能力時,我開始積極投入更多這類活動,能夠來到登州,看到不一樣的人文風情也覺值得。”
問到跟隨候選人拜票時是否有不好的經歷,她坦言總會有遭人冷待的時候。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想法,我不能強迫他人一定要聽我說話,但這是很好經驗;不管怎樣,登州人多數很熱情及思想開明,樂於接受新事物。”
對於此,她相信MUDA已經讓選民留下不錯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