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州選舉競選期已過去一週,比起吉打、吉蘭丹、雪蘭莪、森美蘭及檳城,登嘉樓的選情略顯冷淡,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不管是政治分析員或民眾都比較看好伊斯蘭黨能夠勝出,再次執政登州,現在就看國陣能否抵擋伊黨的綠潮,還是能靠著基本盤保住原有的10個州席。
國陣競選宣言未引共鳴
國陣這次州選是帶著奪回登州政權的目標而來,推出派錢的競選宣言爭取選民支持,大打發展牌課題,不斷提醒選民國陣從2004年執政至2008年期間為登州帶來的發展,攻擊伊黨執政5年沒有推動登州的發展。
可是,國陣炒作的課題並沒有引起太多共鳴,一是不少選民都質疑國陣的宣言華而不實,大部分都需要錢來落實,到底國陣從哪裡拿來這麼多錢兌現承諾;二是國陣過去執政雖落實許多大型發展計劃,可是大部分都成為白象計劃或“病態工程”,例如頂蓋坍塌的貢巴達體育館、荒廢的勿述知識園等。
國陣候選人無服務記錄
此外,國陣候選人也是其中一個致命傷。巫統這次上陣27個州席,另外5個州席交由希盟的公正黨及誠信黨上陣,希盟上陣的州席全是伊黨堡壘區,基本上是無望勝出;而巫統上陣的州席,8名候選人是原任州議員,另外21人當中,包括“回鍋”候選人和不少新人。
雖然說新面孔讓選民耳目一新,可是他們當中有的是因為這次州選才在選區尤其是伊黨選區走動,他們過去5年沒有為人民服務或接觸選民,競選時無法向選民展示過去服務記錄及成績。反觀伊黨雖也派出新人上陣,但他們都是當地伊黨區部執委,長期在選區耕耘及服務選民而被人熟知,不是因為州選才露面。
扎希變伊黨“武器”
除了沒有重大課題及候選人因素,更致命的是巫統黨主席阿末扎希依然是巫統主席,以及巫統與包括行動黨在內的希盟結盟成為伊黨攻擊國陣的“武器”,動搖巫統黨員及支持者對巫統的支持。
巫統在去年第15屆全國大選打著“沒有行動黨,沒有安華”的口號爭取馬來選民的支持,卻在選後選擇與希盟合作組成團結政府,並支持安華擔任首相,讓黨員及支持者感覺受騙。
巫統使用的這句宣傳口號,如今成為伊黨試圖說服巫統黨員、支持者及馬來選民支持國陣的籌碼,指巫統欺騙黨員及支持者,這次州選應該以選票教訓巫統,投國盟棄國陣,以選票表達他們不滿巫統與希盟合作,並煽動他們“人在國陣,票給國盟”。
伊黨炒作“投國陣得火箭”
同時,伊黨也炒作“投國陣得行動黨”課題,如果馬來選民這次州選支持國陣,不是讓國陣及巫統變得更強大,而是強化希盟尤其行動黨的地位,進一步侵犯馬來人特權和政治地位,如果巫統黨員及支持者不同意巫統與希盟合作,州選就不要投票給國陣,讓國陣慘敗才有機會重生。
據悉,登州巫統內部也出現倒黨主席末扎希運動,州選不支持國陣,如果國陣敗選就有理由對阿末扎希提出不信任動議,要他對州選成績負責下臺,同時也可以藉此機會對現在的登州巫統領導層進行大規模清洗,讓青年及中生代上位。
此外,巫統在州選之前舉行區部黨選,落敗的候選人趁機在這次州選搞小動作,要求他們的支持者在州選不要支持在黨選勝出的對手,所以巫統不但面對伊黨攻擊,內部也產生分裂及互扯後腿,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巫統要贏得州選,重新執政登州是個巨大的挑戰。
國盟橫掃登8國席士氣大振
另一方面,國盟在去年第15屆全國大選橫掃登州8個國會議席,士氣大振,加上重量級領袖包括伊黨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土團黨總裁丹斯里慕尤丁、全民共識主席丹斯里安努亞慕沙及前首相敦馬哈迪站臺造勢更推高綠色浪潮,讓國盟有信心奪下登州32個州席,讓國陣吃蛋。
登州有32個州席,國陣在上屆大選贏得10個州席,這屆巫統聲稱有信心可以在18個州席勝出,以微差多數席位執政。不過,根據目前的局勢來看,國陣若可以抵擋來勢洶洶的綠潮,保住10個原有席位已是最好成績,若增加席位也最多1至2席,要重新執政可能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