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隨筆分享安寧療護後,這次想要分享畢柳鶯醫師《斷食善終》,儘管還沒有讀完,但還是很想在這裡分享並作個記錄。
畢柳鶯是一名復健科醫生,因母親罹患不可逆轉的小腦萎縮症飽受病苦,而協助母親在家“斷食善終”。後來,她把過程和心得寫下並推出《斷食善終》。
ADVERTISEMENT
作者所寫的斷食善終也並非如字面意思般讓臨終病人絕食或“餓死”,而是讓病人通過斷食漸進式手段下脫離病痛的身體。當然,最終會有飢餓和脫水的情況,但並非我們所想像般痛苦。
臨終病人已失去身體功能,食慾大大降低,強行餵食無法消化會讓病人更痛苦。反之,飢餓時,腦內會分泌嗎啡物質,讓人充滿愉悅,而身體脫水是因為血液變濃稠的緣故,讓人意識指數降低,陷入朦朧的狀態。
善終是近年來熱議的生命課題,對筆者來說,有善終概念和意識的人都希望自己或身邊的人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自然死去,而非強制救援、遭受痛苦的“醫療死”。
醫療死可說是現代大多數臨終病人的遭遇,主要原因是家屬無法接受或正視死亡,認為病人可以被救起,加上醫護人員自古以來就有盡力救活病人的使命感,大家避免見死不救的罪惡感,唯有給臨終病人施救。
畢醫師和弟妹對母親斷食善終的決定表示尊重,並達到共識協助母親善終,母親在執行斷食21天后往生。
執行過程看似簡單容易,但是對許多沒有經驗和無醫療背景的普通人而言還是有難度,加上華人傳統文化和禁忌影響,人們忌諱談論死亡、臨終病人未留遺願、家屬無法達成共識等,都是執行善終的一大挑戰,但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值得我們關注和省思。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