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所發佈的《教育機構霸凌不當行為管理指南》,霸凌行為涵蓋肢體霸凌、言語霸凌、非言語霸凌及網絡霸凌。
肢體及言語霸凌我們都可以輕易分辨,但是對於非言語霸凌,一般人是不容易加以斷定的。
ADVERTISEMENT
非言語霸凌包括排擠或孤立同學、對同學翻白眼、假笑、噘嘴、吐舌頭及作出猥褻手勢等,都屬於校園霸凌行為。
可是老實說,當某一個學生向老師投訴他或她被某同學作出這些行為時,老師是否敢確定他或她被霸凌了呢?而被投訴的同學,會承認他真的是霸凌的加害人嗎?
這份管理指南內說明,非言語霸凌是通過肢體語言、身體姿勢及面部表情的霸凌行為,這類霸凌行為屬於心理攻擊的一種,例如排擠或孤立等行為。
我承認這份指南的出發點是很好的,可是老師要分辨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屬於非言語霸凌,的確非常困難,如果輕易相信受害者的話而對某個學生作出警告或懲罰,那是不公平的!可是如果對這些糾紛不加以理睬,卻是老師的疏忽和失職,也可能錯失挽救一樁悲劇的發生。
無論如何,我希望老師們能夠儘量對霸凌的投訴更加用心調查,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讓校園成為學生學習的天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