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章上得知王曉梅教授編寫了一本稱為《大馬華語特有詞語詞典》,裡面收錄了2182條特有詞彙,都是大馬華人的日常用語。
一些被列為專屬大馬華人的特有詞語包括:肉骨茶、巴剎、椰漿飯、割車、割水、割電、卜基、你吃先、你走先、夠力、冬瓜豆腐、陰功、陰陰笑等等。
ADVERTISEMENT
王教授認為大馬華語有其特色,每個字都活靈活現,表現生活的柴米油鹽,是大家都願意去說的中文,而這樣的中文,讓語言有了感情,有了溫度與身分認同,體現的是從生活而來的語言結晶。
雖然王教授對大馬華語讚賞有加,但是我認為一個人在利用華語溝通時,還是採用規範華語更加合適。
例如不說割車而說超車,不說陰功而說缺德或可憐,不說陰陰笑而說偷笑,就無法準確表達含義嗎?既然可以,那麼為何要用大馬華語,而不用標準的規範華語呢?
大馬華人有十多種籍貫,一些詞語因為傾向某種方言,因此對不諳該方言的人來說,類似這樣的華語是無法讓他們瞭解,甚至可能引起誤會的。
如果我們習慣了說有特色的大馬華語,把華語弄得四不像,那就不太適宜了!
偶爾說一兩句大馬華語開玩笑無傷大雅,千萬別去發揚光大這種語言。
但願國內華裔採用規範華語,別刻意去汙染這種美麗的語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