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甲5日訊)僱員公積金局(EPF)允許退休年齡一次性提款,惟提款5年之後就花光EPF積蓄?首相拿督斯里安華日前出席2024年國際社會福利會議上指出,僱員公積金局數據顯示,有四分之一會員在達到55歲提款年齡的5年之後,就花光EPF積蓄。
他說,公積金局允許一次性提款的性質,導致許多大馬人無法在退休後,維持合理的生活水平和管理長壽風險;與國人平均人口相比,老年人口更容易陷入貧困,只有29%大馬人在退休期間擁有養老金或類似養老金的收入。
ADVERTISEMENT
《東海岸》社區報抽樣訪問本地退休人士瞭解提款公積金的實際情況,受訪者坦言EPF允許一次性提款制度,確實為會員帶來很大的便利,但同時也有不少人在短短几年就花光積蓄,陷入困境。
受訪者認為,人民必須養成儲蓄的習慣,為自己的晚年做好規劃;退休期間,若健康允許可繼續工作,儘量為晚年積累足夠的退休積蓄。
市民岑振源(攝影師,67歲)
養成先儲蓄後花費
“我在退休前已深知儲蓄的重要性,由於本身不擅長經商,所以我在職時就貫徹‘先儲蓄後花費’的習慣,為自己的退休後生活做好規劃和打算。
“我認為眾多儲蓄和投資計劃中,儲蓄公積金和投資信託基金是最為穩定的儲蓄與投資項目。公積金每年平均派息5至6%;而投資信託基金回酬也穩定,適合長期投資。所以,我還在職時,每月定期把部分薪金用於儲蓄公積金和投資信託基金。
依能力儲蓄投資信託
“其實,只需根據個人能力,或將薪金的5至10%(或每月100令吉)用於儲蓄或投資信託基金,長年計算就是一筆可觀的數額。一旦發生緊急事故或退休生活,就有這筆儲蓄應急。
“公積金儲蓄可說是‘救命錢’,不能亂花。但有些退休人在領取大數額的退休金後,可能一時經不起高回酬投資計劃誘惑而不慎墜入騙局,也有者因‘忙碌了大半輩子,是時候獎勵自己”觀念,揮霍的消費方式,導致畢生儲蓄在短短几年就花光。
“退休後,沒有了收入來源的我們更應該要謹慎消費及改變生活模式,例如退休後,可將每月投保的儲蓄計劃,改為投保疾病或醫藥保險,以減輕日後的就醫負擔。
“再來,擁有以一技之長和健康的體魄,即使退休後也可以為自己繼續創造經濟收入。退休後,我投入攝影工作,承接商業、社團組織等拍攝服務,每月賺取額外收入幫補。”
退休人士熊茂欽(68歲)
盼檢討修改提款制度
“用錢容易,存錢難。5年之後就花光EPF積蓄,這是很真實的情況,也有不少人面對這困境。
“我認為公積金允許退休年齡可一次性提款的制度有利有弊,對於不擅於理財的人士,一次過提款出來後,在沒有好好規劃下,3至5年就花光EPF儲蓄。
“再來,退休人士也常常被詐騙集團盯上,最近退休人士受騙的案例也接連發生,搞得人心惶惶。
“因此,希望政府或可考慮檢討或修改退休年齡提款制度,如每月平均分配提款,一來其他存款也可以繼續享有利息,二來也可以避免會員在短時間內花光儲蓄。
“我也建議在職者和有能力的人士養成儲蓄的習慣,如投保儲蓄保險,每月定期儲蓄200令吉,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規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