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包素菡
照片: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關丹21日訊)為了讓所學專業知識惠及社區,蘇丹阿都拉彭亨大學28名學生走進小學搭建水耕系統,讓小學生學習水耕種植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從中體驗從播種到收穫的過程,並協助後續發展,讓水耕種植在社區延續下去。
這項別開生面的科普活動是護苗教育工作室與彭大慈音小軒聯手開創的項目“空中花園”,目的是讓大專青年以所學知識協助社區小學,提升小朋友探索自然生態科學的興趣。
以彭大5名項目組長洪澤維、李佳蔚、蕭珂怡、蘇靖凱、林靖彤為首的團隊不久前已完成水耕系統的搭建工作,隨後展開培苗、定植、輸送營養液和迎接收成。
他們是在彭大科學與技術工業學院(FIST)副教授陳雪嫻博士及彭大慈音小軒佛學組顧問洪崇德的指導下展開這個項目。
從零開始 親手打造水耕系統
“我們對水耕種植可說是‘零基礎’,所幸得到陳博士的專業指導下順利展開籌備工作,包括購買工具和水耕系統的材料、召集義工等,大家分工合作,籌備了約有兩個月。”
他們表示,儘管得到一些贊助,但很多時候,他們還是要自陶腰包,出錢出力,例如包辦載送義工、添購和搬運工具等,為的就是促成水耕系統的項目能夠成功。
他們說,在小學進行這個項目的另一個原因也是為了讓小學生能夠認識水耕種植,並參與種植過程和探索自然生態科學,最終惠及該社區。
他們召集義工獲得良好反應,共有28人加入,包括其他學系學生也參與,大家給予充份配合,令他們更有信心。
搭建培植管較困難
學習營當天,他們到校園內搭建水耕系統,並且不斷測試該系統是否能夠達到水流順暢、迴流等正常運行。
“我們覺得較困難的地方是搭建培植管,要找到適當的傾斜度或平衡點,讓液體不會滲漏且迴流至蓄水箱,需要不斷進行調整才行。”
他們表示,水耕種植的好處是無土壤的需求,因此可以擺脫傳統農業所必需的農田地面,同時避免灌溉排放肥料導致土壤或環境的汙染。
水重複使用助降低成本
由於水耕系統因水停留在系統中重複使用,加上所需工具和設備較其他種植方式簡單,因此降低生產成本。
水耕系統可用於種植番茄、茄子、生菜、菜心、菠菜、草莓等蔬果。
“我們向小學生和老師講解水耕種植的方法,並在幼苗移植後提供記錄簿,讓老師協助學生記下植物每日的成長情況和釋放營養液,直到收成。”
他們首先種植的是生菜,可在40天左右收成。不過,儘管學習營結束後項目暫告一段落,但他們仍不時關心水耕系統的操作,直到該小學成功採收、穩定和獨立操作為止。
該華小師生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激發小學生的科學潛能並感謝大專青年的鼎立協助和知識共享。同時,學校也將繼續跟進水耕計劃的後續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讓學校的教學活動更有活力和創意,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成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