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东海岸

|

关注东海岸

|
发布: 8:49pm 23/06/2024

中国餐馆

马中建交50周年

中国餐馆

马中建交50周年

关丹兴中国餐廳  湘川菜烤串丰富饮食文化

报道、摄影:朱淑仪(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关丹中国店
入夜后的小李家烧烤吧,里里外外都坐满了顾客,享受湖南美食和烤串的烟火气。

(关丹23日讯)关丹虽然不是一线大城市,但在近年来,有不少中国人因缘际会来到这个美丽的沿海城市打拼,部分更在这里找到了第二故乡;随着留马中国人数的增加,本地饮食业也兴起了中式的湘、川菜系、清真菜馆及烤串小食等,丰富了关丹的饮食文化。

和许多人一样,他们为了追寻更好的薪酬待遇或换个生活环境而到来,加上两国互免旅游签政策延长、两国双园和东海岸铁路的稳步推进,以及经贸合作的持续增长,两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为两国人民创造了更多友好的交流机会。

ADVERTISEMENT

正值马中建交半个世纪,东海岸《社区报》走访了在关丹生活的中国人及开设的本地人,聆听他们讲述跨国情谊和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历程。

李彦璇:在异乡找到家的感觉

来自中国江苏的李彦璇与丈夫在米昔拉路开设了小李家烧烤吧,主打烧烤、凉菜和湖南米粉等。

关丹中国店
李彦璇与丈夫在关丹开设小李家烧烤吧中国餐馆。

“2017年过来参与产业园工作,2年后回国又再度到来,决定在曾经熟悉的关丹落脚,并开始了我们的事业。”

相比四季明显的江苏,她较喜欢大马天气,过去5年的生活让她放慢生活节奏,也结识了不少好友。

他说,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聚居,语言和文化相通, 让中国人感到很亲切。本地不论华人或马来人都友好热情,包容性较大,而且乐于助人,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找到家的感觉。

“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幸好有本地朋友的帮忙,很多难题都迎刃而解。”

她说,开设烧烤店主要让关丹人晚上有个夜宵好去处,与三五知己相聚“撸串儿”,吃点下酒菜,感受中国的烤串文化。

关丹中国店
撸串、烧烤是中国一种非常接地气的生活方式,在关丹也相当受欢迎。

该店的特色相当受本地人欢迎,目前有70%顾客以本地人为主。

马俊:努力开设新菜单

敦依斯迈商业区Mee Tarik Sedap 99负责人马俊说,作为两国建交50年友谊的见证者,刚到来关丹工作的他也深感荣幸。

关丹中国店
身为厨房的总管,马俊也亲自拉面,为顾客制作美味的兰州拉面。

他说,今年3月来到关丹之前,他在新加坡工作了数年,因此马来西亚对他来说并不陌生,能够亲身经历和见证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不仅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前景,也让他更加珍惜这段跨国情谊。

关丹中国店
马俊喜欢在关丹生活,他希望马中能继续携手前行,拉面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将来开设连锁店。

“这里与我家乡甘肃在宗教上的相同,使得两地在文化上多了一份共同性,所以在这里开设清真餐馆的发展空间很大,少了顾虑。”

他也说,尽管多种族生活在一起,但人民依然能够和谐相处,可见尊重彼此是十分重要的。

他认为,来到异乡打拼,就应该努力适应当地的生活形态。因此该面馆正努力开设新餐单和申请清真认证,除了牛肉菜肴,也有羊、鸡和鱼类迎合不同顾客的需求,让各族人民都可以坐在一块吃饭。

来到关丹后,他与本地华巫同事相处愉快,并且还与顾客成为朋友,即使是路上不认识人也都十分友好,让他感受到一份友善。

关丹中国店
马来西亚人的友善热情,让马俊(右一)结交了不少新朋友。

“厨房有一位华人大哥是我和巫裔同事的翻译员,让我们沟通无阻,但我目前也正在努力学习马来话。”

虽然在关丹的日子不长,但他十分喜欢这里的生活节奏、干净的街道,餐馆卫生方面同样做得很好,是个适合生活的好地方。

陈先生:坚持推广中华美食文化

阿亦布爹路重庆火锅东主陈先生受访时说,该餐馆是由中国籍妻子于冠病疫情前数年所开设,当时中国风餐馆不如现在般盛行,顾客也一直以本地人为主,但夫妇俩坚持在推广中华美食文化的路上持续努力着。

本身是关丹人的陈先生有感这些年来见证中国崛起和强大,对于另一半是中国人的他也感到自豪。

关丹中国店
重庆火锅店在关丹开设了多年,一直深受本地顾客的欢迎。

“以前不会留意中国的相关资讯,现在不论是自己还是妻子,也都逐渐对彼此的国家有了一份归属感。”

他说,中国的强大会对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经商的华人带来更多商机。

他也说,马中两国文化相似,生活在大马的中国人能够很快适应,相比在人口多,竞争更大的中国,有不少中国人更喜欢在关丹生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