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涼29日訊)廢棄橡膠園之所以被廢棄大有原因,政府當局可以努力開發廢棄膠園,但不一定可以增加國家的橡膠產量,還需從各方面提升橡膠業,改善農民所面對的困境。
根據報道,種植及原產業部長拿督斯里佐哈利透露,該部已在全國範圍內鑑定了約42萬公頃廢棄橡膠園,潛在產量超過55萬噸,大馬橡膠局(LGM)應制定一項整合計劃開發廢棄膠園,以減少依賴進口橡膠。
ADVERTISEMENT
曹蓮英:後代不知膠園位置
吉拉央農民協會主席曹蓮英說,國內出現不少廢棄橡膠園,其中原因就是很多園主或僱主找不到工人割膠,很多年輕人從小沒去過膠園工作,長大後也不願意割膠,上一代的園主百年歸老後,他們的後代不會管理,甚至不知道膠園的位置。
“膠價也是一大問題,現在情況是有些遊子想要回來割膠,但是橡膠價格不理想,使得他們裹足不前。此外,品種差強人意和病菌為患也是園主的困擾。
“以前的品種可以隔一天割一次膠,而且膠量充沛,凝結的膠果也結實,新樹隔天割一次,假設一個月扣除2天下雨不能割膠,仍有10多天獲取收入;現在品種不佳,必須3天割一輪,而且膠汁稀,重量輕,也很難凝結,一個月最高只能割10次。”
膠價不理想讓人卻步
她說,價格不理想使得人們卻步,不僅華人很少割膠,就連外勞也難找,原住民也寧願撿拾油棕散果來換取收入。
她說,現在的橡膠樹也很容易得樹病病,青色樹葉容易掉落且有斑點,一年可以落葉幾次,落葉期無法割膠,若是以前,按氣候只有一次落葉。
“橡膠中病要噴藥,落下的葉子還存在病菌,必須消滅,否則膠園還會出現同樣落葉情形。所以,當局應該找出解決病菌問題的方案。”
她提及,通常一些園主會把老樹膠園“綁”(出租)給承包商,新樹避免“綁”出去,因為很多外勞為了提高產量和收入,都會在樹身擦一種催產素,不出半年就會導致樹皮乾癟無法產膠,至少要休割半年,甚至會對膠樹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還有,下雨時期不能割膠,如果割好的膠路一直被雨水沖刷,對樹身是一種傷害,日久影響膠量,這就是為何很多新樹沒有膠的原因。通常外勞對此不管不顧,早上看樹身溼的,下午也照割不誤。”
蘇秀龍:應給津貼穩膠價
直涼農民協會主席蘇秀龍說,大馬橡膠局應該為廢棄膠園提供援助計劃,讓園主為老樹施肥和進行農藥控制,這也可以當成橡膠整頓計劃。
他認為,政府應該繼續穩定膠價計劃,給予津貼,如果價格不穩定或太低,一些園主或僱主請人割膠面臨沒辦法發工資給工人的窘境。
他也鼓勵園主為廢棄老樹進行翻種,惟在品種方面必須謹慎,必須選擇產量高和耐疾病的良好品種。
他說,一些園主要要翻種老樹,卻因為沒有地契,無法領取政府的翻種金,因此面臨經濟上的問題,遲遲無法翻種。
“在這方面,希望政府當局可提供貸款,協助園主們把老樹翻種成新樹,樹苗生長几年就可以開割了。”
“新樹的產量始終會比老樹來得高,也為國家的橡膠產量帶來經濟效益。”
黃奕龍:困境重重寧擱置膠園
巴也朗農民協會主席黃奕龍表示,他贊同政府當局施行開發廢棄橡膠園的方案,在農民面臨瓶頸進而廢棄膠園時,政府需要從旁協助。
他說,現在的橡膠業面臨不少困境,包括價格不理想的問題、缺少勞工的問題等,導致園主覺得不划算,進而放棄或擱置膠園。
“新一代的年輕人對割膠行業興趣缺缺,因為這份工作不僅辛苦,收入也不穩定,所以難以吸引年輕人割膠,這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他說,政府若是採用津貼方式來解決橡膠業的問題,往往會存有灰色地帶,使得不懷好意者鑽空子賺錢,導致園主和膠工的利益無形中被剝奪了,這方面要留意。
他認為,政府可介紹或資助財團進行橡膠投資與策劃,以企業方式經營或延續橡膠業,原有膠園不能隨意更改種植用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