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东海岸观点

发布: 6:21pm 11/09/2024

国语水平

国语水平

文泰来 | 提升国语水平不是这样的

近来我国有一项议题在华社炸开了锅。教育部为了提升多源流学校的而宣布推动统一全国小学国文课程。

这让我想起揠苗助长故事,教育部要提升华淡小的国文水准用心良苦,可是多源流学校的环境背景和种种因素也须考量并不能和国小一刀切。

ADVERTISEMENT

前阵子,教育部取消小学检定考试(简称 UPSR)而采用新式的学年末测验(简称 UASA),它是全国统一学期考试。

曾有位教马来文的老师告诉我,当初该评估开跑,他所教的优秀班学生全部不及格,相信许多学校的成绩也达不上门槛,因此老师和家长无不忧心忡忡。

据说许多教育团体向教育部反映后,国文只需 30 分就可以直升中一了。这岂不是水准越来越烂吗?

我教中小学生已有 20 年的经验,也听到许多家长埋怨马来文越来越深了,我非常认同,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教导短语, 例如名词短语(FRASA NAMA),动词短语(FRASA KERJA)等,我心里在想,初中开始教的短语,怎么在小学二年级就有了, 学生会明白吗?

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教学理应循序渐进,而不能是违反教育理念。

此外,一旦统一全国小学国文课程执行,我相信许多莘莘学子因追不上进度而放弃学习,而那些家境好的家长可能会把子女送去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

众所周知,教育部提供统一各源流小学国文课程,早在 2010 年,2012 年和 2015 年都被内阁拒绝了。

可想而知,该提议是不符合教学专业和被政治操纵的”妄想”。总而言之,多源流学校的特征是不能取而代之。

我希望教育部不应仓促行事,当局应征求教育团体的意见,从而达至双赢的局面。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50am 11/11/2021
张庆禄.华裔的困境:学马来语有多难?

马来语是国语,各族皆须学习,奈何在学习路上,因条件不足等等原因,华裔面临诸多挑战。

马六甲州选开跑,意外引出马华候选人梁慧莹被指不谙马来语的插曲。网路上炮火轰轰,猛烈抨击她不能以马来语回答问题,当然她事后解释自己会说马来语。还有一种声音则把争议点拉抬到另一个高度,搬出要尊重多元的论述,强调清晰思考能力比语言表达更为重要。

梁慧莹事件乃茶杯里的小风波,不旋踵就淹没于浩瀚信息中,但由此延伸,审视华裔的马来语学习状况,就让人笑不出来。

马来语是国语,各族皆须学习,奈何在学习路上,因条件不足等等原因,华裔面临诸多挑战。

无可否认,不少华裔能操一口流利马来语,但,这绝非多数;不少人的马来语是“有限公司”,有的更是“半桶水”也没有。

要怪他们不长进吗?责骂他们无心向学否?不,这已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个大环境的局限。

教育制度出了问题。这里从华社角度出发展开论述。

华小美其名三语并重,培育三语人才,然而学习第二语言是一条艰辛之路,须投入大量时间,学会读音、认识词汇、熟悉语法,学生面对繁重课业,要挤出足够时间来学习数种语言,谈何容易。

更糟糕的是,华小的马来文课本,非从教育角度,以符合教学的原理编写,而是一味揠苗助长,其程度超越学生的学习负荷,导致学生学不会或丧失兴趣(题外话,与此相反的是,英文课本却是非常简易,与新加坡课本的程度差了几条街)。

这些不当的课纲内容,是学习马来文的绊脚石,有的学生凭藉天分与努力,或在家长与老师的帮助下成功跨越,但更多的学生跌了个四脚朝天,鼻青脸肿。

在教育体制内学不好,可以向外求。这是讯资爆炸的网络时代,要学好英语,上网搜索,一大堆课程与资源,可是马来语呢?网上有多少马来语学习资源?有多少个权威兼齐全的马来字典网站?

即使一个成年人,有心要学好马来文,除非付费找老师,否则也得遭遇事倍功半之苦。

这就是在马来西亚学习国语的困境。

政府一再强调要推广国语,为何不从这方面着手,在网上提供充足的资源,推动国语的学习与使用?

教育部或者执政党之一的马华,甚至华社的大佬们,怎么没想过架设学习网站,推出符合民情的频道、华巫网上字典,来帮助华裔进一步掌握国语?

同样的,华教的大佬们,有没有集思广益,设法改善学生的国语能力?在课堂上,华小国语老师的教导方式是否有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国语水平?

也许,英文与中文相对强势,实用价值更高,所以在某程度上国语受到忽略,但生活在马来西亚,掌握国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种族日益两极化,政客不断煽动情绪,我们更需要国语作为沟通的桥樑,拉近彼此距离。

学习第二语言,是人类的一大挑战,所以我们须尽量扫除路上的障碍,提供充足的资源,才能确保更多人能走到终点。人脑有巨大潜能,学好国语,甚至精通三语,非不可能,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提供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习的大环境,以及足够的学习资源。

教育部、政党、华教与华社的大佬们,可否好好想一想这问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