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丹11日訊)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迅速發展,教育領域無可避免用上AI工具,不過對於小學生使用AI工具的適宜性仍存在爭議,許多家長看法褒貶不一。
有受訪者認為AI工具能提高學習便利與創新,有者則擔憂孩子失去思考能力和形成依賴,讓“AI是助力還是阻力”留下許多討論的空間。
ADVERTISEMENT
AI發展勢不可檔,對教育界帶來前所未有衝擊,無論是學生、教師和家長都面臨著新的教學和學習挑戰。
本報記者抽樣訪問家長與教師對AI工具,特別是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Canva的使用和看法,他們皆認同AI工具是“雙刃劍”,能夠提高工作和學習成效,同時也會引起依賴、濫用等負面影響,最重要是從中拿捏得宜,達到平衡。
蕭祖建:觀察是否用AI作弊
教師蕭祖建指出,只要老師平日細心關注學生的學習,必定會從中發現學生是否使用AI工具作弊的蛛絲馬跡。
“例如學生在一至三年級寫作表現平平,但是到了三四年級,作文水平突飛猛進,當中必有其因,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學生是使用AI工具作弊還是真的已經進步。”
他也提到,如果有數個學生同時使用ChatGPT寫作文,可能會得到相似的文章內容,加上學生平日的表現,老師就可以大概知道學生是否使用AI工具作弊。
他表示,他日常都會使用ChatGPT創建司議講稿和佈置學生的功課,從中得到多樣化的建議。
“例如司儀講稿,只需要輸入關鍵字就列完講稿的開場白和結尾,而且講稿運用的文字蠻有水凖,可節省時間和提高效率。”
他坦承,學生使用AI工具必須自律,否則失去AI工具的幫助或需付費使用後,就會感到無助和痛苦。
“這種情況就像我們打電遊一樣,在闖關時需要使用各種工具,有些是免費的,若長期依賴免費的工具,一旦遇到要付費使用的時候,可能就一直闖不過關。”
他相信家長會控制孩子使用手機和AI工具的時間,避免孩子依賴AI工具來寫作或替代作業。
他提到,儘管ChatGPT帶來許多便利,但是有些內容可能不正確,需要進一步核實。
他認為,無論是成人或學生,應適度使用AI工具,避免過度依賴和沉迷。
利偉倫:將減少思考和形成依賴
藥劑師利偉倫指出,學生長期使用AI工具將會減少思考和形成依賴的負面影響,並認為學生離開校園和工作後才適合接觸AI工貢。
他說,他和妻子育有2名孩子,兩人至今都使用較傳統的方式教導孩子,例如遇到不懂的字可以通過谷歌翻譯或字典應用程式查找。
“使用ChatGPT得到的答案未必正確,需要進一步核實,我認為小學生還沒有能力可以從中辨別,仍需要家長的指導和監督。”
他認為,AI工具是“雙刃劍”,可以提高完成功課效率的同時,也會導致學生依賴成性或用於作弊。
“人類文明看似進步,我認為卻是在退步,因為這些AI工具確實便利,而且能夠取代人類的工作,但是,我們就不再運用腦袋思考了,大腦若不運用就會退化。”
他舉例,小學生的作文如此簡單也使用ChatGPT完成的話,可想而知,孩子日後可能就不會再思考如何創作和完成。
“許多孩子不明白,多做練習、嘗試,其實是讓自己習慣面對難題,並從中找到解決難題的技能,他們只想趕快做完功課,而AI工具快速解決問題,孩子根本不需要經歷面對難題的重要環節。”
黎慧君:不反對孩子使用但需監督
飲食業者黎慧君指出,她和丈夫張綸昇平時工作已在使用AI工具,他們也不反對孩子使用生成AI用於課業和學習,但需要家長的監督。
她和丈夫育有3名分別10、7和2歲的孩子,其中10歲的孩子較常使用ChatGPT做功課。
“我日常也會用到ChatGPT查找資料和翻譯,答案快速和準確,所以,我們覺得適合幫助孩子在做功課時查找資料。”
受詢會否擔擾孩子使用AI工具形成依賴的問題,她表示,根據她監督孩子的經驗,許多資料其實可以在課本內找到答案,沒有必要經常使用ChatGPT。
“除非課本上找到不到答案,我們也沒有辦法提供建議的情況下,他才會使用ChatGPT查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