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勿20日讯)每逢农历新年将至,双溪内新村总会弥漫着浓浓的年糕香气。这股香气,不仅唤起了新年的喜悦,更承载着百年传统技艺。
村民方成发(66岁)与妻子曾文珊坚持用传统柴火制作年糕,用心守护这道象征团圆与幸福的年味符号。
ADVERTISEMENT
从10岁开始学习制作年糕,方成发经历了几十年的岁月磨砺,尽管自己并不嗜吃年糕,但他始终坚持这一传统手艺。
他认为,制作年糕不仅仅是一项烹饪技艺,更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技巧的“持久战”。
炉火控制影响口感
年糕的制作过程繁琐耗时。夫妇俩需提前采购优质糯米,经过清洗、浸泡后用石磨细细磨成米浆,全程亲力亲为。
曾文珊透露,熬制和炉火控制尤为关键,这直接影响年糕的口感和香味。
“每一次蒸都要超过30个小时,才能让米浆从白色慢慢转为红褐色,呈现出最佳的浓稠度和香气。”
最关键的蒸煮环节采用传统柴火慢蒸,需要整夜守在炉旁。方成发说道:“看火是最困难的部分,柴火火力不均,要随时调整。有时候整整一夜都不能松懈,但每次看到年糕顺利出炉,都会感到满足。”
清理工作耗体力
完成年糕制作后,清理工作同样不轻松,石磨、大锅上残留的黏稠米浆需费力清洗,几乎耗尽体力。
尽管如此,夫妇俩依然每年坚持制作年糕。“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对传统的一种尊重。”曾文珊说。
“体力有限,年糕数量真的不多,每一粒年糕都要用心去做,不能为了数量牺牲品质。
“我们没有对外售卖,目前都是做亲朋戚友的订单而已。”
方成发夫妇制作的柴火年糕虽数量有限,却承载着他们满满的心意与祝福。
李玉婵:品尝美食传承文化
许多熟客甚至远道而来,只为品尝这一年一次的珍贵滋味。一位老顾客李玉婵表示:“这不仅是吃年糕,更是对传统的怀念和对新年的期盼。”
“在工业化产品盛行的时代,方成发与曾文珊用最质朴的方式,守护着柴火年糕的传统技艺。他们的年糕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对新年团圆与幸福的最好诠释。”
双溪内新村里的柴火年糕香飘四方,在夫妇俩的坚守下,这份浓浓的年味必将继续传承,为更多人带来家的温暖与年的味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