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 | 悠然回南山



于我而言,委实没这个必要。那不过只是各有优劣的两种教育手段,要达到教育的真正成效,须取其优,去其劣,两者相辅相成。一旦一面倒偏向某一边,必会带来反效果,造成伤害。
ADVERTISEMENT
《千万别让爱你成了害你》是针对个别事件发表看法,里头已经阐述得很清晰。这跟南山所谓的学生理解能力低、学习能力差而鞭打,甚至虐打是两码事。学生学习进度缓慢,学不会,老师打他干嘛?打了学习能力会变好,会变聪明吗?我不能苟同。
当然,无可否认教育界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害群之马,思想偏激,对待学生手法令人咋舌,或因为个人修养或性格偏差而不能理智看待教育问题,引发人神共愤的严重事件。这个我是绝对不能认同的。但是,《千万别让爱你成了害你》要探讨的并非这个问题。
行外看热闹,行内看门道。处理学生纪律问题的流程,专业的教师何以会不了解?调查真相,联络家长是必然的。案件从班主任、纪律主任、副校长,再递交给校长,这是必定的过程。新的教育法令是不鼓励动鞭,但不是不可以动鞭。当中的细则和程序,只有行内人才清楚。
南山君的“即使轻轻鞭打,也是在侮辱学生,造成他们心中布满阴影,可能使他们以后成为以暴力解决问题的人”一话,有欠中肯。
首先,得理解“侮辱”的定义。一个在良好家庭教育下正常成长的孩子不会把犯错遭处分定义为“侮辱”,除非大人灌输他如此的思想。
其次,得看这个鞭打事故是为何而发生,如何进行,目的何在,结果如何。说到“可能以后会使他成为以暴力解决问题的人”,此言未免过于武断。
一个人会由平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变成以暴力解决问题,绝对不会因为一个自己确实错得很离谱而遭到“轻轻鞭打”的处罚所导致的。性格的转变不是这种单一事件所能够促成的,还得看看他的原生家庭状况和交友圈子如何,以及社交媒体、网络毒害等等等的因素综合酝酿,长期压抑所致。这又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讨论问题,得站到同样的课题上才能有交锋,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没意思了。
每个人都有权利针对时事发表自身的看法,目的不在于绊倒任何人。只是希望能够提供给人们多一点思考的方向,从中让思维和眼界更开阔,看事情更中立中肯,让社会更和谐,如此而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