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频道 | 陶冶性情慰藉心灵 学华乐 添色彩心愉悦



当古筝的清韵缓缓流淌,笛子的清脆穿越云霄,二胡的低吟诉尽心声,仿佛我们也被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华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它悄无声息地陶冶着我们的性情,让生活充满乐趣与色彩。
ADVERTISEMENT

在节奏紧张、生活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疲惫、焦虑,这时候,若能静下心来,聆听一曲《高山流水》或《平湖秋月》,那种空灵深远的旋律,仿佛在轻声抚慰着我们的内心。
有人说,学习华乐,除了可以承传中华文化瑰宝,更可以藉着它的薰陶,让人心情愉悦,有防治疾病的功能,越活越年轻,好处不胜枚举。
黄芷蒽:增加生活乐趣
来自彭亨劳勿新巴力新村,在华小就读五年级的黄芷蒽(11岁)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她是学校老师分发传单给同学时,才知道劳勿华乐团要招收学生,由于对华乐有兴趣,所以便报名了。

她学习的乐器包括铃鼓、串铃、砂球及碰铃,至今已一年,除了增加生活乐趣之外,并不会影响学业。

她是每逢星期二晚上7时至10时上课学习华乐。
李思恩:玩乐器很“帅”
在劳勿中竞国民型中学念书的李思恩(16岁)说,她小学一年级开始在父亲的鼓励下参加华乐班,因为觉得玩乐器会让人觉得很“帅”。

她目前已掌握二胡、中胡、高胡及大鼓的技巧,由于华乐老师没有教导古筝,因此私下通过优管(Youtube)自学古筝的弹奏技巧。

曾苟:盼更多人加入华乐团
来自双溪兰新村,现年82岁的曾苟说,华乐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带给自己欢乐,也能够带给人们快乐。

虽然已年届八十耄耋高龄,但是曾苟仍然老当益壮,耳聪目明,双眼炯炯有神,思路敏捷,他归功于练习华乐。
学习二胡已经30年的他也是劳勿华乐团主席,他谦称自己不聪明,华乐乐器众多,是一门易学难精的艺术,因此只学习拉二胡。
“目前华乐团共有30名老中青成员,其中年轻成员有10人,希望更多人加入,一起推动华乐的发展。”
此外,该华乐团也应各界的邀请,在各种场合表演助兴。
他指出,该团每逢星期二晚上7时至10时练习,每个月学费才45令吉,非常廉宜。
周福礼:有音乐陪伴过得充实
来自双溪兰新村的周福礼(66岁)说,他学习华乐已经27年,主要是拉二胡。

也是劳勿华乐团财政的他,认为有音乐的陪伴,生活过得更充实、心情相对愉快及平静,脾气也比一般人好。
吴咏欣:修身养性学会专注
住在新巴力新村的吴咏欣(37岁、药剂师)说,华乐团是一个团队,大家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呈献表演。

主修倍大提琴的她说,华乐不仅提升艺术修养,也培养良好的性格与人际沟通能力。

“学习或参与华乐演奏,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在练习中,我们学会专注与坚持;在合奏中,我们学会配合与倾听;在演出中,我们学会自信与表达。”
她认为学习华乐可以使心情愉快之外,也可以防范老人痴呆症,越学越年轻。
孙瑞璘:生活更充实
来自立卑文达的孙瑞璘(60岁、电脑及相馆业者)说,学华乐是因为兴趣,也让生活更充实。

擅长倍大提琴、二胡及敲击的他也是指挥家及编曲家,曾为演奏会编写《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及《旧欢如梦》,多才多艺。

叶丽媚:促进亲子关系
来自新巴力新村的叶丽媚(54岁)说,受到女儿影响而学习华乐,也因此爱上了华乐。

她目前学习吹笛子,与女儿一起练习,无形中也促进亲子关系。
周文骞:华乐是无言的知己
住在双溪兰新村的周文骞(27岁)说,由于好玩,她7岁便开始学习华乐,至今已经20年。

她擅长多种乐器,包括柳琴、中阮、大提琴、二胡、古筝、扬琴、唢呐、笛子、琵琶、吹管、弹拨、敲击及拉弘等。

她说,华乐是一位无言的知己,在你喜悦时为你奏乐,在你低落时为你疗伤。
“华乐的美,不只在于旋律的优雅,还在于它背后承载的文化底蕴。”
也是劳勿华乐团团长的她曾于2016及2018年带领华乐团前往怡保参加由国油大学主办的华总国油杯国际艺术节大赛,分别夺得银奖和铜奖。
2017年,周文骞也带领该团夺得全国华乐合奏大赛铜奖。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