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素菡 | 海龟保育


最近有游客付钱参与放生小海龟活动,却发现小海龟最终被孵化场员工捞起“回收”,该名游客深感被骗下,把事情经过的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对此,彭亨州渔业局澄清,事件并非发生在彭亨。
东海岸一带是海龟的主要栖息与产卵地点。据说在早年海龟“旺季”时,不少海滩都能看到海龟上岸产卵的壮观景象。近年来,海龟保育组织也积极推动教育与宣传,以提高公众对海龟保育的认识。
ADVERTISEMENT
笔者身为关丹人,却从未真正参与过海龟保育或放生活动。同事间偶尔谈起时,大家也会疑惑:为何小海龟不能像其他濒危动物一样,先人工饲养至成年再放回大自然?
根据研究与保育经验,这主要涉及“印记”(imprinting)理论。科学指出,小海龟孵化后会立即朝向大海,这一过程就是“印记”。日后它们依靠这一记忆与本能,才能在成年后成功返回原地繁殖。若长期在人工环境中饲养,可能错过关键的“回家导航”学习阶段,导致成年后无法回到原有栖地。
不可否认,小海龟放归大海的存活率极低,大约每1000只仅有一两只能长大成年。但这正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许多海洋生物,如鱼类、海鸟与螃蟹,都以小海龟为食。若人为过度干预,反而可能破坏食物链与生态平衡。
由此可见,海龟保育背后有着丰富的科学原理与生态考量。或许笔者也该在未来亲自参与一次小海龟放生活动,更深入理解其背后的保育意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