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素菡|政策伴老行


政府将在2026年财案下拨出12亿6000万令吉,以提升我国乐龄人士的福利,包括提供社会经济援助及长者活动中心的营运支援。政府拟定《2025–2045年国家老龄化行动框架》,为我国迈向“高龄社会”做好准备。
这消息令人鼓舞,也显示政府认真面对高龄社会的挑战。然而,从小市民的角度来看,这项政策是否真正惠及长者群体,还言之过早,落实的细节与执行的效率是关键。
ADVERTISEMENT
目前社会上不少长者,尤其独居和单身者仍面临生活费高涨、医疗负担沉重及照护资源不足等问题。有些长者因缺乏资讯,在无人协助下难以申请或获得相关援助,因此,政府提供的援助必须有效流向真正有需要的群体。
随着老龄人口持续增加,长者照护费也水涨船高。无论是聘请专业看护、入住护理中心,甚至是日常医疗与保健支出,成本都可能成为中低收入家庭的沉重负担。若政府未能及早建立公共照护体系与长期支援机制,未来将出现长者储蓄不够用,子女又养不起的困境。
社会也应以更包容的态度看待老龄化,不仅依赖政府,也应从社区层面建立互助网络,社区主动营造对长者友善的环境,避免“高龄”成为社会的资产而非负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