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扬| 漫谈维护校园安全


最近我国接二连三在校园发生性侵、凶杀、霸凌等事件,在报章上占了头条新闻,无形中告诉我们,学校安全已经敲响警钟,学生家长无不忧心忡忡,希望下一个 “猎物” 不是我的孩子。
许多关心校园暴力的教育家,心理专家,政治人物,学者和团体纷纷发表意见或提供建议,充份表现社会人士的重视。
ADVERTISEMENT
有鉴于此,教育部即刻启动五大措施,加强校园安全体系。
根据笔者拙见,“即时改革” 策略虽好但仍需看 “执行力”, 如果政府的资源分配不足,未免让人感觉理想很骨感,现实很残酷。 应对校园安全,笔者认为,家庭教育扮演重要的角色。
许多父母为了生活,早出晚归,亲子关系和沟通对孩逐渐疏远和缺少管教。现代的孩子,只要一机在手,就玩得天翻地复和得意忘形,父母的溺爱和放纵,无形中危害到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
俗话说: 有其父必有其子,殊不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此外,政府建议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禁用手机是治标不治本和开倒车的措施。其实,科技越发达,人民越进步。
全部的人都使用手机和家人或朋友联系,甚至搜索资料,完成功课,学习知识也需要手机,若有人使用手机做出不当的行为而禁用手机,岂不是和因噎废食没有什么不同吗?
因此,政府应制定社交媒体实名注册并严格执行监控机制才是。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中国对于管制手机使用做得很好,政府不妨向中国“取经”。
据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丹斯里李霖泰披露,我国 60% 年轻人出现抑郁症状,30% 年轻人正遭受焦虑的困扰,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中学或小学都应有辅导老师专业处理状况偏差的学生。
据笔者所知,有的大型学校有辅导老师,可是校方却安排辅导老师做行政的工作或代课,未免让人感到遗憾。
首相早前说,校园发生的性侵及霸凌事件显示道德与伦理教育上的不足。
首相己点出盲点,SPM 考试道德教育只是非巫裔生的必考科,教师教学被迫以成绩为导响而忽略道德价值观的内化和实践。
这些教育多停留在背诵道德价值的 “16 项核心价值”,未免让人觉得不到位和教育失衡。
照情形看来,目前的校园暴力,女生是最大的受害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了保护女生的安危,让孩子安心上学,安全回家,笔者认为政府不妨探讨中学男女分校的可行性。
男女分校是早期五十年代英国政府沿用。
总而言之,校园是最安全的地方却发生犯罪的事件,毫无疑问反映出我国的社会已是病入膏肓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人人有责任力挽狂澜,还校园一个宁静的,温馨的环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