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萍 | 大龙凤


喜欢看港剧的人,对“大龙凤”一词绝不陌生。这个词在粤语中,常用来形容夸张、做作、华而不实的表演、行为,或是一场引人注目的巨大闹剧。它尤其适用于形容某些人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故意夸大、装模作样的情形。
前段时间,在马来西亚政治圈内引发轩然大波的“学校礼堂禁酒”事件,就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大龙凤”的味道。这场戏的主角,正是尊敬的首相及其一众华裔内阁部长。
ADVERTISEMENT
事件伊始,首相抛出的“学校禁酒论”在华社中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弹和担忧。紧接着,剧情进入转折点:新闻报道称,在华裔部长们“及时反映”华社心声后,内阁最终议决,由董事部管理的华小和华中礼堂,其宴会活动不受禁酒令影响。
随后,不少政治人物纷纷站出来为首相辩护,声称首相的回答并无不妥,关键在于问题本身。
那么,为何这场禁酒风波,会让人觉得更像是一场“大龙凤”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事件的流程是:先是抛出一个争议性论调,引发社会反弹;然后,华裔部长们“英勇”地介入斡旋;最终,政策维持不变,华社的习惯得以保留。这种模式,很容易让人将最终的“成功”归功于首相的“从善如流”和华裔部长的“不懈努力”。
然而,若是冷静细想,便会发现其中的荒谬之处:这本就是一件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作为曾经担任过教育部长、如今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首相,难道会不清楚非穆斯林群体在学校礼堂举办活动的习惯和文化?在回答如此敏感的问题之前,难道没有进行深思熟虑,并选择一个最具智慧的方式来回应?
一场本可通过审慎回答而避免的轩然大波,最终却需要部长们大费周章地“反映”、内阁“一致议决”,才能让一切保持原状。
这情况,让人觉得就是一场“功劳归谁”的大龙凤。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