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刀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教改


教育部宣布从2027年开始我国中小学将首开先河全面推行 “共同授课” 模式,即是每班安排2名正式老师同步教学,在课堂上通过互助,对话甚至表演的方式,让知识传递更生动,更有趣和创意。
消息传开,社会上炸开了锅,人民无不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毕竟教育是“十年种树,百年树人” 的伟业,是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ADVERTISEMENT
这时,笔者也想到中国典故中的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一个少年因为羡慕赵国都城邯郸人走路的姿态优美,专程跑到邯郸学习。他模仿邯郸人走路,结果不仅没有学会,反而忘了自己原本的走路方式, 最后狼狈地爬了回去。
这是 “邯郸学步” 的成语,比喻一个人机械地,盲目地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而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都丢掉了。
诚然,芬兰已有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能不断地推出创新教育,但反观我国教育系统尚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师资长期短缺,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学生辍学,校园暴力,还有我国教育水准每况愈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行新的教学模式,难免令人觉得理想化而流于空中楼阁。
此外,一堂课两位老师同时进班,老师们必须取得默契,合作和协调,无形中加重老师的压力和备课的时间。
如果其中一位老师请假、不论是产假或病假,那么“共同授课”岂不能进行? 目前,我国每年都有5000名教师选择提早退休,笔者认为,一旦 “共同授课” 落实,更会加剧老师望而却步,同时,薪金与付出不成正比。
教师这行业再也不吸引年轻一代了,归根究底,笔者希望当局应正视目前严重的教育问题而不是仓促推行具有争议性的 “共同授课” 教学,以免让人有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感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