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东海岸观点

发布: 2:54pm 27/11/2025

记者随笔

供应短缺

渔获

梁光辉

冰荒

记者随笔

供应短缺

渔获

梁光辉

冰荒

梁光辉 | 每年冰荒,都是人为疏忽

文/

每年东北季候风前的9月至11月,是关丹的渔产旺季。这段期间量常常暴增两倍至三倍,照理说,这本应是渔民与鱼商最欢喜、最有盼头的季节。然而,关丹渔业发展局码头却每年固定上演同一出闹剧——冰块供应不足,甚至严重短缺。

ADVERTISEMENT

结果就是,一艘艘满载而归的渔船,在卸下渔获后因缺乏冰块保鲜,不到24小时,大批海鲜就开始变质发臭,完全无法送入市场。鱼商只能无奈将整船渔获丢弃,或以超低价格卖给回收商加工成饲料,亏损之重,可想而知。

这种问题不是偶发,而是年年重演。备受批评的,自然是渔业发展局,以及在码头拥有完全垄断地位、由全国渔民协会经营的制冰厂。明知道旺季产量暴增,他们不提前准备、不及时从其他地区调来冰块,在问题爆发后,也没有立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几乎每一年,都要等到鱼商亏得受不了,找来州议员沈春祥协助施压后,渔业发展局与渔民协会才“慢半拍”地从登州贞德灵的国家渔民协会制冰厂调冰过来,才得以稍稍缓解。

说到底,码头的冰块短缺根本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要管理层提前一个决策,就能避免整个产业链的损失。偏偏他们的行事风格就是“踢一脚,动一下”,完全缺乏前瞻与责任感。年复一年,渔民与鱼商承受损失,但却没有人需要为这场人为疏忽负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