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偷窃

(新加坡23日讯)新加坡一名少年多次与13岁少女发生关系,甚至在一次喝酒聚会后,与友人轮奸醉酒少女。 这名少年也犯下偷窃、对一名少年动粗等罪行,被判入当地青年改造所至少1年。 《联合早报》报道,现年16岁的被告面对强奸14岁以下少女、蓄意伤人及纠众闹事等24项控状,他早前承认其中6项,余项交由法官昨日下判时纳入考量。 为了保护受害人,法官谕令媒体不得报道任何可泄露被告身份的资料,包括他的名字。 根据案情,被告2023年结识一名13岁少女,两人随之开始交往。同年8月,被告与少女至少5次发生关系。 9月1日,被告和少女与一群友人,在当地一家商场附近喝酒。 少女喝下约两瓶半的烧酒后大醉,呕吐时弄脏了裤子。3名女友人带少女到附近的停车场楼梯间更换衣物,被告和另两名男友人在别处等待。 换好裤子后,被告指示3名女友人把受害少女留下,并要她们到停车场对面的巴士站等。被告跟着和一名男友人在停车场轮奸少女。 另一名负责把风的友人后来发现有巡警,3人随即逃离现场,但强奸少女的男友人被警员拦下。 面对警员质问,男友人谎称不认识少女,被告后来被叫回现场,他也否认与少女相识。 案情揭露,把风的友人后来向新加坡心理学家透露事发经过,被告的罪行才被揭发。被告和少女已于2023年9月分手。 被告面对偷窃纠众闹事等多项罪名 除了受害少女,被告也曾与另一名14岁少女发生关系。 2023年6月,被告对一名14岁少年动粗,把对方推在地上拳打脚踢,导致后者左臂挫伤。 被告也在同年5月参与私会党活动,在停车场与另一帮私会党党员见面,党员当时对一名14岁少年动粗,被告因此面对纠众闹事的罪名。 另外,被告在2023年8月,偷走一名友人约800元(新币;约2604令吉)的脚车。
14小时前
1天前
4天前
5天前
6天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新加坡10日讯)花小钱,骗百物!经理到超市自助结账柜台假装扫描买单,实则仅付一罐饮料的钱,就将整袋的商品带回家,在短短两个多月26次骗取143样总值逾533元(新币,下同;约1758令吉)的商品,昨天被判坐牢一个月。 《新明日报》报道,被告是47岁的张家彬(译音),他面对一项欺骗控状。案发时,他是一名系统经理。 案情显示,被告在今年3月21日下午2时17分,到兀兰的一家超市购物。 超市一名稽查员看见被告在自助结账柜台扫码付款时,行为可疑,决定在超市外等待。 他在被告步出超市时,要求被告出示收据,不过被告表示身上没有收据。 超市另一名职员后来将收据打印出来,结果显示被告仅为一罐价值7角(约2令吉30仙)的饮料付款,不过他的购物袋里没有这罐饮料,而是装有其他还未付款的商品。 调查揭露,被告在今年1月2日至3月21日间,多次拿了好几样物品到自助结账柜台付款。他扫描商品后,偷偷取消订单,接着再扫描一罐价值介于6角至7角的饮料,让结账画面看起来像已支付所有商品。 他前后26次骗取143样总价值555元9角的物品。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被告有欺诈的前科。 任何人触犯欺诈罪,最高刑罚可被判处最长10年监禁和罚款。由于被告触犯同一罪行,其最高刑罚可翻倍。 事后全数赔偿超市损失 被告事后已全数赔偿超市损失,希望不会坐牢。 他没有聘请代表律师,昨天将一封手写求情信呈堂,但庭上没有念出信件内容。 被告在庭上表示,后悔自己的行为,希望自己不会被判入狱。 不过法官指出,被告所面对的欺骗罪行,刑罚是强制性监禁,关键在于刑期的长短。 法官表示,她虽然不能无视被告共行骗26次的行为,但考虑到涉案金额不算特别大,而且被告已做出赔偿,最后判他坐牢一个月。 今删除物品须职员授权 记者今天走访超市,发现目前扫描后若要删除个别物品,需要职员打卡授权,但同一件物品的数量可以随意调整。 受访顾客透露,此系统似乎过去数月刚更新,此前顾客可以自主删除物品。 据了解,个别员工知晓上述的偷窃案,但对案发细节并不清楚。
2星期前
2星期前
  (新加坡10日讯)父母放在抽屉的现金越来越少,连女儿辛苦存下的零用钱也不翼而飞,一查才知被9岁儿子偷走,近6000元(新币,下同;约1万9800令吉)全用来购买网络游戏卡,母亲希望当局给予关注。 《新明日报》报道,事主徐女士(50岁,摊位助手)透露,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沉迷于电玩平台Roblox,在过去3个月内花了近6000元游戏充值卡。 Roblox是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创作平台,允许玩家设计、分享和体验各种游戏和虚拟世界。 母亲说:“他的钱都是从家里偷的。我发现放在抽屉的现金少了,问儿子他却支支吾吾不敢承认,后来也发现他姐姐存了很久的4000元零用钱,也被他拿去买卡了。” 徐女士表示,儿子在文庆一带的组屋楼下的便利店买卡,之后充值到手机账户内。 “有些充值卡还被他拿去送朋友,具体数目他也不清楚,我也不知道他是否受同学影响或是被鼓动消费。” 她透露,夫妻俩都在做工,收入不高,已经被充入游戏账户的钱无法提现,令她既心痛又愤怒。前天晚上查询时,发现儿子的游戏账号里有超过23万的点数,相当于3000多元(约9900令吉)。 “我月薪只有2000元,拿到手才1600元(约5280令吉),看到他大手一挥花掉我将近3个月的薪水,真的很心痛。” 她说,儿子事后已被父亲责骂一顿,但夫妻俩更担心的是孩子的金钱观与网络沉迷的问题。她也质疑,便利店在面对明显是未成年顾客的大额消费时,是否应提醒或阻止。 “这些店虽然合法经营,但若靠近学校,是否该设一些管制?希望相关单位能关注。” 徐女士也呼吁其他家长提高警惕,留意孩子的网络消费行为。“不希望有更多家庭像我们一样,辛苦赚的钱被孩子花在游戏上。” 小学生掏200新元拟充值 被便利店员工拒绝 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到便利店买游戏充值卡。 记者也走访位于陶纳路组屋底层的便利店,一名男职员说,店内售卖的充值卡数值为30元与75元(约99令吉与247令吉),每天至少会有一两名学生前来购买。 “来买的大多数都是小学生,但我曾遇到过一个拿两百块来买的小学生,当场就拒绝了,因为不清楚他的钱从哪里来。” 这名店员说,虽然店里不会单笔售出大额的充值卡,但仍无法完全阻止学生动用家中积蓄购买,也难分辨学生的父母是否知情的情况下购买。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