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创业
VIP文
极作映画室创办人之一蔡秄静/创意不是一场华丽冒险,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意这件事不能逼,要让人慢下来、感受生活、静下来想,才能够端出水平之上的作品。”蔡秄静认为,灵感来自对世界的感知,而感知需要时间。“如果我没办法提供一个让人安心创作的空间,那我就不该开这家公司……
2天前
VIP文
市场情报
探沙巴|种植与工业齐驱的挑战与机遇
沙巴资源丰盛,但在美景背后,推动经济的,其实是棕油、石油和天然气。从种植业到工业化,沙巴政府如何在资源与土地之间取得平衡?而返乡创业的青年,又如何以创新与责任,让家乡产业重新走向成长? 这次《百格》带你一探沙巴,看这片土地如何从“种植”迈向“工业”,在蓝天与土地之间,寻找新的可能。
3天前
市场情报
百格人物
专访 | 坦言有加盟邀约诱惑 华阳创办人为何婉拒?
“我第一天就已经跟自己讲,我需要做一个大马茶室。” 疫情最艰难的时期毅然创业、抵住加盟诱惑,短短五年,华阳扩展至28家分店,更成功上市。从被质疑到如今成为大马美食代表品牌,陈建丞的故事,是一场关于坚持与谦卑的创业旅程。
2星期前
百格人物
古城
放弃专业转当全职裹粽人 2青年回乡合伙拼事业
放下朝九晚五的专业,年轻人回家陪伴家人,并承裹粽传统,把家庭作业进一步发展至店铺作业,在推广华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也学以致用,将本身的专长业发挥在生意管理上。
2星期前
古城
即时国内
每年70%退伍军人 阿德里: 投身创业
国防部副部长阿德里说,我国每年约有5000名军人退役,其中约3000人(70%)选择投身创业,因此国防部与相关机构持续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与资助,以帮助他们为“第二职业”做好准备。
4星期前
即时国内
求真
男子以为找到创业机会 加盟“台湾餐”失1500
网民想经商创业,恰好在脸书看到“台湾餐加盟”广告招合作伙伴,以为创业机会来了,轻信对方谗言而就爽快缴付1500令吉“加盟费”,结果钱一到手,骗徒马上封锁拉黑受害者脸书。
1月前
求真
VIP文
许廷忠冀年轻人发奋图强 掌握机会在槟城创业
马来西亚(普宁)许氏宗亲会会务顾问拿督斯里许廷忠指出,我国华裔虽然面临不少考验,但只要槟州政府的政策好,未来还是一片光明,希望年轻人发奋图强,好好掌握机会在槟城创业和发展。
1月前
VIP文
市场情报
陈正财以低本起步 诚信铸就佼佼者
出生于雪兰莪双文丹的拿督斯里陈正财博士,24岁时以5000令吉创业,从最初的搬运服务到旧金属回收,逐渐扩展至多元化的事业版图。 一路走来,他始终坚守 “诚信为本” 的原则,用责任感与勤奋赢得客户的信赖,最终带领企业走向行业前列。
2月前
市场情报
人物
台湾青年攻下印尼滩头堡,刘仕豪蜗牛哲学 练就火箭奇迹
从偏乡小仓库出发,到进驻雅加达最高大楼、创下月营收破千万令吉佳绩,刘仕豪以“不烧钱也要赚钱”的信念,打造印尼最大华人电商加速器印尼火箭Rocketindo。他如何在语言不通、资源匮乏的异乡,以蜗牛般的韧性,一步步打进东南亚市场? 文:廖君雅 图:印尼火箭提供 踏入印尼首都雅加达市中心第一高楼,来到66楼,映入眼帘的是“印尼火箭”(Rocketindo)的浓烈美式办公氛围。这里是印尼当地Z世代票选最喜欢的公司之一,被印尼年轻世代誉为“小Google”。即将出席2025年11月5、6日于台北举办的第23届远见高峰会的与谈贵宾刘仕豪,从台湾移民印尼12年,打造出这家印尼最成功的华人电商加速器,在社交平台Instagram和TikTok上分别坐拥逾20万粉丝,今年营收预估冲上15亿新台币(约2115万令吉),展现惊人爆发力。 创办人暨执行长刘仕豪今年45岁,他的创业故事的确波澜起伏。出身普通家庭的他,大学时期半工半读,出社会后靠着自己努力,先进了恒隆行、接着进入外商公司3M当业务,一路培养市场嗅觉和业务实力。 异乡淬炼:孤独与融入 由于太太是印尼华侨,2013年,他随太太移民印尼,在太太支持下,他开启创业之路。一开始非常辛苦,屡创屡败,前4年3次创业均失败,全部积蓄约70亿印尼盾几乎赔光,一度萌生回台湾再开始的念头。幸好妻子全力支持,第四次创业,2017年成立了印尼火箭,才成功咸鱼翻身。 第四次创业,他一一修正前三次失败的经验。首先,他下定决心学习当地语言印尼语,就是很大的突破。之前他以为用英文就可以在当地做生意,但跟客户、员工沟通时总是隔了一层,他语重心长地说:“若以外派者的心态经营事业,就无法真正拥抱当地的‘不完美’。”当他开始用印尼语与员工、客户交流,甚至开玩笑时,那份亲近感与认同感才真正油然而生,对于事业的推动帮助很大。 印尼火箭效率至上的“不烧钱”炼金术 再则,之前三次创业他总是很急,急着追求规模,却不够稳健。印尼火箭创立时,就摆脱之前的急躁,而是采取“蜗牛哲学”,步步为营。一般电商成立时,总是砸钱做广告、提供免运费,免不了“烧钱换成长”模式,但印尼火箭不这样做。 例如,印尼火箭不靠广告轰炸,而是用内容创造高效率流量。 与大多数新创电商仰赖资本市场大量投放广告不同,印尼火箭的商业模式核心在于 “在地化内容”与“精准投放”。他们自建庞大的短影音团队,每天为品牌产出数十支符合当地文化的内容,成功创造出大量低成本的自然流量,从员工到老板都“下海”当网红,分享产品的试用经验,就连刘仕豪都曾经在镜头前分享自己试用洗脸机的心得回馈。 每日高产出数十支自制短影音影片的策略,不仅让每一分广告费都发挥最大效益,更让品牌能在社群媒体上与消费者建立深度连结,有效提升转换率与品牌效益。这正是印尼火箭能达到超高ROAS(广告支出报酬率)的关键,也是“不烧钱”的流量密码。 刘仕豪说,根据他的了解,一般美妆品牌的ROAS平均仅2到3,也就是投入1元广告费,大约只能创造2到3元销售额。同样的品牌交给印尼火箭代理,却普遍能做到15到20,即使是新品牌也能有10的表现。这意味着,每投入1元广告费,Rocketindo能为客户创造10到20元的销售额。 再来是坚持超越市场标准,实现“不烧钱也替客户赚钱”的目标。 正因为刘仕豪抓到自媒体的流量密码,节省昂贵的广告费,因此也回馈到客户身上,他对代理的品牌订下“营运服务费与GMV(商品交易总额)1比10”的高标,远远超越市场平均的1比3至1比5。也就是向品牌每收一元营运服务费,可创造高于平均二到三倍的价值。 过去,一个品牌要从零做到单月交易总额500万新台币(约70万5000令吉),往往需要3至4年;如今透过团队标准化规格的一条龙操作,最快半年即可达标。 印尼火箭也严守风控,从失败中汲取成功养分。 有别于电商产业惯于快速扩张,刘仕豪自认更重视财务开支的把关。他会定期检视每一笔广告费用的成效,并根据市场风向,迅速调整策略。这种谨慎的态度不仅确保公司的财务稳健,更避免了因盲目扩张而带来的风险。他坚信,企业应该要有长期经营的明确方向,而且应聚焦于最有效益的3件事就好,而非将资源分散于10项任务。 线上线下并进:多元消费品版图 尽管目前主力集中于美妆、母婴、发品等女性消费市场,刘仕豪已放眼未来,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跨足时尚服饰领域,并于2026年开始拓展至饼干、零食、玩具等更广泛的日用品市场。 在印尼,八成消费仍发生在线下,因此刘仕豪在2024年就拟定策略,让印尼火箭积极打通实体通路,进入超过千家美妆门市。虽然投资高昂,但只要掌握价格策略与代理权,就能避免通路混战。他以iPhone为例,消费者总是愿意为所认同的品牌价值支付更高价格。 市场洞察:中产崛起与人才新浪潮 12年前移居印尼至今,刘仕豪亲眼见证印尼的经济成长,带动中产阶级的壮大与社会流动。当年高级餐厅里几乎只有华人身影;如今,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女性也能自在进出,象征着消费力与国际化的提升。 同时,他也观察到印尼年轻人愈来愈具国际视野与出色英语能力,甚至在某些面向超越台湾同龄世代。 访谈尾声,他分享创业哲学。受乔布斯“用热情在宇宙中留下印记”的理念启发,他也认同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的观点:“真正的创业者无需鼓励,因为创业注定孤独,也难以让所有人满意”。他提醒年轻创业者,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与承受孤独的准备。 正如同他在脸书上的自我勉励:“有人质疑我没办法持续成长,也有人质疑我公司到底有没有赚钱,但对我来说,我一点都不在意别人的想法。反正,每天埋头苦干就对了。天道酬勤,天公疼憨人,我知道我不是聪明的人,但我愿意当每天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蜗牛。” 更多【人物】: 演员狄龙/ 光影沉淀之后 回归细水长流 演奏家吴珮菁/手舞六棒,木琴不再只有四个音 画家陈天赐/不完美的画是真实的社会面貌
2月前
人物
VIP文
【宠物经济/03】小资创业,匠心制作,宠物用品包罗万有
这个年头,手工定制是产品的卖点,宠物职业展上也有不少小资创业的宠物用品店,从宠物零食、服饰到玩具,可说是宠物界的文创市集。
2月前
VIP文
国际拼盘
屡败屡试摆摊卖蒜 3脑瘫青年 没放弃创业
不愿向命运低头!中国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有3名不愿躺平的脑瘫青年,选择结伙做生意,屡败屡试,如今摆摊卖蒜头。他们形容自己是“裂缝里的植物,得努力发芽才能开出花”,如此,方能获得别人真正的尊重。
3月前
国际拼盘
百格新闻
第13大马计划 | 安华:不忽略华印裔低收入者 力推新村发展大蓝图
首相安华今日在国会下议院提呈第13大马计划(RMK13)时表明,低收入华印裔社会的需求绝不会被忽视。
3月前
百格新闻
全国综合
Z世代创业不靠网卖? 22岁大专生挑战街头卖香水
在直播带货当道的年代,一名22岁大专生反其道而行,挑战30天靠街头推销香水赚取1万令吉,全程不用社交媒体,只靠双脚与开口。他的行动不仅挑战自己,也引发对当代青年创业方式的深思。
3月前
全国综合
大柔佛焦点
女子轻信神棍砸钱创业 反欠巨债连累家人
女子听信“神棍”的创业建议,还奉上大笔财物祈求生意顺利,不料不仅没获庇佑,反而令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她唯有网上借贷周转,结果欠下大笔债务,还连累家人频频受到干扰。
3月前
大柔佛焦点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創業太累,我選擇躺著領薪水 』不想升職加薪?年輕人打工開心最重要?
“先打工,创业的事以后再说吧。” “可以升职,但不想太累。” “可以打工,也可以创业,为什么不能都要?” 新一代拒绝升职,管理层因没新血接管而出现断层的状况,近年来并不罕见。当上一代的八九零后一心追求稳定的职位和高薪水时,时下的年轻人却开始摒弃传统的“努力工作,早日升职加薪”思想,而追求更为灵活、自由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选择打工带来的稳定,少数则选择创业,走上了经商之路。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双轨并行,既做打工人,也在为未来的创业梦想铺路。 这几位年轻人,是如何看待打工与创业的抉择,背后的选择动因又是什么? 谢淑欣(Nix):不要老板的烦恼,但要可以活得像老板一样 这是27岁的Nix在经历过一次创业的失败后最深的体悟。曾从事影视工作的她,在疫情期间转型经营手冲咖啡品牌。那段日子,她每天一睁眼就得想今天的促销方案、拍摄内容、客户应对,连最基本的生活作息都被打乱。虽然有小赚几千块,她却因而深知自己缺乏创业者所需的心理素质和高度自律,最终她决定回归打工生活。“创业不能摆烂,但打工可以。”她笑道。对她来说,打工,是一种稳定,也有喘息的空间。 Nix的创业经历,给她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也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她不再幻想创业带来的自由与财富,而是认清了自己适合的工作方式。“我发现,我需要被引导与被赋予任务,我能够把被吩咐的工作做得很好,却没办法自主地去做该做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目前她在一家餐饮店当管理人,享受着比创业更为轻松和安定的工作节奏。打工,给她带来了相对的安全感和稳定收入,虽然不再拥有创业时的高风险,但她也从中获得了不同的成就感。 “打工虽然没有创业的自由,但我甘愿承担薪水范围内的责任,也很满足于现在能活得像老板那样自在。”她说,打工不意味着放弃梦想,而是选择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方式,稳定地过着每一天的生活。她还在这里遇见了人生中的贵人——现在的老板和老板娘,像父母一样循循善诱,教导她未来生活该如何规划。 苏莉微:我不想升职加薪,只想过得舒心 与Nix类似,23岁的咖啡师苏莉微也选择了稳定的打工生活,而不去追求升职或创业。她对于选择工作的要求并不高,最看重的是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苏莉微曾因前任主管的暴力管理方式而辞职,在经历过那种压抑的环境后,她现在特别珍惜自己当前这份能够保持良好人事关系的工作。对她来说,纵使有更高的薪资,她也不要委屈自己去迎合或承受不必要的压力。 被问到对于未来的计划,苏莉微觉得就算一辈子打工也没关系。身为家里幼女的她受到身边的人的爱护,因此从未急着把买房、买车列入自己的人生清单,以免承受更大的开销负担。 咖啡师忙碌的工作,带给莉微不小的成就感,尤其是当她准备一杯咖啡、端给客人时那份满足感。虽然薪水并不高,但她不觉得缺少动力,也不渴望改变自己的现状。在她看来,能和同事和睦相处、和老板保持良好的沟通,比起其他的一切都重要。她不愿再经历以前那种不断进阶的压力,活在当下,过简单的生活,让她心安。 曾经,莉微也想过休息日去摆个摊,但后来想想还是不让自己那么累,这个创业的想法最终也不了了之。她的选择,代表了那种不急于求成、不追逐外界定义成功的态度。年轻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早已不再局限于升职加薪或成为老板,而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满足感。 刘馨蔚:创业与打工,为什么不两个都要? 26岁的刘馨蔚(Shin)现在的身分颇为特殊而繁杂,她是品牌经营者、包装食品品牌的创始人、餐饮业者、内容创作者、占卜师、能量治疗师,甚至是宠物沟通师。她的职业生涯自16岁开始,便与销售紧密相连。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内衣专卖店当销售员,接着她当过神秘顾客(Mystery Shopper)核查商店服务质量,开始锤炼自己的市场嗅觉。 Shin的创业心路历程,与许多年轻人相似——最初的动机或许不是热情,而是生存和发展。“我创业的初衷并非完全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而是因为我发现市场的需求,认为有利润空间。要赚钱,才能支持我做更大的事。”她所创立的“RasaWow”蒜米辣椒油,是她最近的创业项目,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与大多数全职创业者不同,Shin并未放弃打工,她在品牌经营工作为她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也给了她更多的创业资源与学习机会。 对Shin来说,打工与创业是互补的。打工让她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她的创意项目,而创业则为她带来了自由度和成就感。在她眼中,打工是一个稳定的平台,而创业则是让她实现自由与梦想的途径。“创业的好处是,你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挑战也同样巨大。”她强调,创业不仅需要创意和激情,更需要执行力、时间管理和持久的精力。“当老板和打工的心态截然不同,做老板不能懒散,没办法偷懒。”她明白创业的辛苦,虽然创业很累,但它也带来了不可比拟的成就感。 Shin鼓励年轻人可以选择兼顾两者,灵活地平衡工作与创业之间的关系。打工为创业打下资金和经验基础,创业则让职业生涯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张紫燕:想过创业,但工作结束之后累得无法再去想创业的事了 张紫燕在毕业后曾是一名药剂师,经过几年的工作,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满足于传统的职业生涯。经历过朝九晚五、日复一日的药剂师工作后,她发现自己喜欢自由度更高的工作。张紫燕目前在医疗行业做销售工作,虽然工作很忙,但她享受这种灵活的时间安排和相对较高的薪资待遇。同时,她也曾梦想过创业,并发想过各种创业点子。 “我想过开贝果店、开早餐档、开网红酒吧。”她说,虽然市场上类似的餐饮店不少,但只要能够打卡吸引顾客,生意不一定差。“现在的市场环境,让人感受到创业的自由,但同时也不缺乏挑战。很多创业者看似轻松赚钱,但背后其实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张紫燕虽然有创业的念头,但她清楚意识到,创业并不是单纯的乐趣,而是要直面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创新、如何营销。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决定公司生死的人,危机处理刻不容缓,不然可能连公司的员工都负担不起了。每每想到这,她都觉得自己还未准备好。 “做老板的责任大,不能放松。”她说,“而且,如果创业失败了,损失的就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还有自己的人脉和信誉。”因此,她暂时还是打工,同时思考如何在未来找到更合适的创业机会。对于张紫燕而言,打工和创业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可以并行的计划。她并不急于成为老板,而是通过工作积累经验和资金,为将来可能的创业计划铺路。 记者后记:选择的背后,其实是认清自己 这几位年轻人的选择虽然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在认清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可否认,现在的她们确实无法预知未来,也曾想过或许年纪再大一点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但至少至今为止的选择都是最舒心的决定。 这些年轻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打工”与“创业”的选择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每个人的需求、环境和选择都不同,重要的是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当选择变得多元,也许,“打工”与“创业”之间,不是非选其一的战争,而是各自精彩的人生练习题。
4月前
动力青年
聚焦古城
带动周边区域 助年轻人创业 鲁容Mykiosk成“美食热点”
鲁容汉都亚村Mykiosk成该区年轻人夜间“美食热点”,成功带动周边区域,也让年轻人可以创业。
4月前
聚焦古城
更多创业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