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工厂

5天前
(新加坡2日讯)友诺士工厂大火狂烧5小时半,4家厂房遭殃!其中拥有2家厂房的木门制造工厂几乎全烧毁,只剩下墙身和坍塌的屋顶。新加坡建设局下令业者关闭工厂,以进行详细评估和修复工作。 《新明日报》报道,火患发生在昨天傍晚5时30分,地点在友诺士7道第1079座工厂,失火单位是一家制造木门的工厂。 记者抵达现场时,火势仍然猛烈,警方大范围封锁道路,约40名工厂的员工都坐在封锁线外,工厂老板也赶到场向员工了解情况。 业者傅振东(67岁)接受访问时说:“我们没人受伤,连猫都救出来了!” 他指公司已经成立25年,工厂原本设在加基武吉,2012年才向裕廊集团(JTC)租下友诺士7道两个相连单位。 事发时他不在工厂,接到员工通知后,马上赶来,但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狂烧。 “员工跟我说,疑似是壁扇马达不知何故突然冒出火花,火花溅落在地上的稀释剂(俗称天拿水)和木屑后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他无奈说,工厂新的展销厅,上个月才弄好,岂料遇上火患。“最近有大量订单,现在不知如何跟顾客交代,也不知受影响的其他厂家,会不会找我赔钱。” 老板也透露,虽然有买保险,但损失目前无法预估。 记者今早再次联系傅振东时,他说一整夜没睡,明天就要出国,因此一整晚都在忙着联系各方处理工厂事务。他仍旧没透露损失多少。 其中一屋顶局部受损 新加坡民防部队昨天在脸书上不停更新火势情况,火势吞噬3家厂房,另外一个厂房的部分屋顶也受影响。民防人员在晚上8时30分控制火势,并在深夜约11时把火扑灭。 建设局发言人今早回复询问时则说,由于建筑物因火灾严重受损,已下令业者关闭工厂进行详细评估和修复工作。此外,业者也须委任一名专业工程师,就必要的预防措施提供建议,展开受影响结构的详细调查,并提出永久性修复方案。 传3次爆炸声 有员工听到至少3次爆炸声。 昨天傍晚近7时,记者抵步目睹火势仍非常大,工厂已经被大火吞噬,甚至屋顶都被烧穿,火光直冲天际。现场几度传来“轰轰”声响,相信是厂内有重物倒塌。 位于失火工厂后方玻璃厂的员工拉祖(38岁)说,听到至少3次的爆炸声,爆炸声传出后,火势更加猛烈。 事发后,不少好奇的公众驻足围观。为避免影响救援,警方封锁两三条小巷和维持现场秩序。 数英勇员工图灭火 不敌火势喊人疏散 数名男员工一度拿灭火器尝试灭火,无奈被火势逼退,只能喊人疏散。 木门厂员工谢德莫(35岁)受访时说,他原本在工厂外面安装木门框,听到同事跑出来说里头起火后,赶快拿了灭火器冲进去。 “我和同事两三人都尝试要灭火,但火势蔓延得很快,我们见情况不对,马上叫其他人逃命。 其实我非常害怕,不过担心同事受伤,才鼓起勇气尝试灭火。” 他指还好当时在工厂里的人不多,大家都及时逃命。 女职员急逃命 证件护照烧光 当时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厕所,及时逃生的女员工透露,庆幸有人喊“着火”。 女员工张小姐告诉记者,当时办公室里头约五六人,有工人突然跑进来喊“着火了”,一行人才害怕地跟着逃命。 另一员工刘小姐(28岁)也说,原本以为是小火,拿了手机就跟着往外逃。“我才刚入职一个月,手提包没来得及拿,里面的证件、护照都烧光了。” 傅振东也指出,一名女员工事发时刚好在上厕所,差点就受困里头,所幸有人去通知她才得以逃命。 动员60消防员 无人机助控制深层火点 民防部队派出60名消防员以及16民防车辆。两名消防员送院后,已经出院。 民防部队在脸书指出,在行动中,一度出动高空消防水炮(aerial monitor)和无人驾驶灭火机来控制火势。 厂房失火后结构不稳,民防部队部署了两架无人驾驶灭火机,连同民防人员继续浇灭单位内堆满杂物的深层火点,不让火势死灰复燃。民防证实,无人在事故中受伤;失火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另外,其中一名消防员疑似吸入浓烟被送院,另一名消防员感不适也被送院,不过他们在今天已经出院,分别获得四天和三天的病假。 两业者物色临时厂房赶工 两业者拟共同租用临时厂房,一起赶工。 傅振东今早透露,因为之前订单多,工厂原本就在赶工,如今发生火患,只好赶快物色新厂房。 “有业者说会帮忙,我自己也在物色,需要1万方呎的厂房,主要是先找到地方赶工交货。” 他也指目前已和隔壁的水管厂房老板讨论,先一起承担成本,找到临时厂房后,一起共用赶工。 水管厂的老板今早也到场,和傅振东进入现场了解情况。他透露,主要是厂房里的办公室被烧掉,部分屋顶也被烧毁。 据目睹,截至中午现场仍被封锁,民防人员还在进行浇湿工作。
2星期前
2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有没有想过,以后双足人形机器人会出现在超市、工厂或医院?这一两年,人形机器人正在疯狂进化,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成熟。现在它们可不只是会搬运货物和跳舞,还化身“格斗拳手”,在擂台竞技,上演现实版的《铁甲钢拳》。 当然,格斗比赛只是一项极限测试。但,足以证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速度已超乎想像。通过运动控制算法、AI神经网络和高灵活度的关节设计,它们可以自然行走,执行各种复杂任务。说不定很快进入职场,成为人类的同事。 日前,专注于研发机械臂和智能机器人的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obot Robotics,简称越疆科技)在马来西亚设立分公司,为本地企业提供各种创新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工业4.0转型进程。 协作机械臂低成本和低门槛 越疆科技马来西亚和印度区域总经理吴仁杰表示,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0年历史,而在5年前就已经进军马来西亚市场。 他坦言,大马的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在自动化领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要业者一次投入数万令吉购买机械臂,难免会让对方却步。因此,越疆科技推出更亲民的MG400协作机械臂,协助企业逐步迈向自动化。 工厂过去是采用传统机械臂,虽然设备本身成本不高,可是仍需聘请专业人士编写程式和设定动作,无形中整合成本(integration cost,或称编程成本)会比较高。 如今,越来越多厂家转向协作机械臂,操作简单,成本很低,还支持流程图式(flow chart)的编程,工厂人员无需技术背景也能快速上手。 吴仁杰指出,当AI技术普及后,整合成本会进一步缩减。比如在训练协作机械臂“自动拾放”(pick and place)时,只需为它搭配3D视觉传感器,再由员工示范动作,协作机械臂便能通过“观看”学习并建立操作模型。 相较之下,他更看好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它的成本会更低,自由度更大。它拥有双臂,又可以走动,未来可以应用在工厂、零售、酒店或家庭服务等领域。 越疆拥有“机械臂+人形+六足” 越疆科技以机械臂技术起家,近年却积极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今年3月份,该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同年7月再推出六足仿生机器狗Dobot Hexplorer,成为了全球少数同时布局“机械臂+人形+六足”机器人平台的企业。 吴仁杰说,Dobot Hexplorer是业界首款六足机械狗,能够承担更重的负载。它也可以依照需求去搭配一些零件,像是在狗背上安装机械手臂。目前,机械狗的应用潜能很大,可以应用在军事、安防、勘灾,甚至是成为消防部队的灭火机械狗。 最吸睛的产品莫过于Dobot Atom,它是一款工业级双足人形机器人,搭载自研的神经驱动操作系统(NDS),专为工厂、零售和物流等重复性工作而设。 在规格方面,以“Dobot Atom”Max旗舰版为例,它身高1.65米,体重58公斤(不含灵巧手或夹爪),全身配备41个自由度关节,采用1:1仿人手臂结构,搭载精度达±0.05mm的7自由度工业级仿生协作手臂,以及类人联动的头颈与五指灵巧手。 Dobot Atom有何特别之处? 通过视觉技术和灵活的手指,Dobot Atom可以完成非常细腻的动作,例如焊接电子元件或夹取樱桃。此外,它还具备200Hz高频控制刷新率,每0.005秒会重新计算一次,确保系统能即时响应,没有任何延迟或卡顿。 Dobot Atom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像人一样伸直膝盖走路。传统人形机器人会屈膝步行,以确保重心稳定。然而,它采用了AWS仿人直膝行走系统,不仅动作自然,还能够节省约42%的能耗,延长它的续航时间。 吴仁杰补充说,一般人形机器人运作1小时会消耗1.5kW的电力,而Dobot Atom运作2小时只需0.85kW。另外,它充电1小时即可使用2小时,还还支持hot swap batteries,换电池不需关机。 它拥有“安全皮肤”避障系统 Dobot Atom搭载了越疆科技自研的操作技能模型ROM-1,具备高达1500 TOPS的AI端侧算力。官方称,透过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进行训练,它能够自主分解复杂任务并作出决策。 此外,它还支持语音对话,并内建精简版的大语言模型,如Deepseek和Qwen。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它会连结云端,调用数据库的资料。它还支持VR或MR远程操控功能,用户只需戴上头盔和连接系统,即可远程操控机器人。 在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机器人算法。以搬运货物为例,如何让机器人稳稳抓住1kg的箱子,然后顺利地往前走?背后需要一套复杂的感知和动作协调系统,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优化和调整算法。 未来若进入人机共生时代,需要确保使用安全。吴仁杰说,为了避免任何碰撞和伤害,Dobot Atom配置了“安全皮肤”避障系统。它能够感知15cm周围的物体,一旦侦测到有人靠近,将在0.1秒内自动急停,避免碰撞或伤害。 随后,他接着说,如果想要提升国家GDP增长,自动化是关键因素,不仅能提升整体效率,还可以解决3个市场痛点:❶员工可转向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❷改善工作环境和员工健康,让机械臂或机器人承担更重的负载;❸解决劳力短缺的问题。 更多文章: 【科技TALK】AI摘要“拦截”网络流量,打破媒体机构饭碗 【科技Talk】内容条款掀起争议,难道要卸载CapCut?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