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歌手

23小时前
2天前
2星期前
中英混血的台湾艺人凤小岳,18岁出道。19岁主演电影《九降风》后,陆续参与《艋舺》《女朋友。男朋友》《华灯初上》等影视作品,为大众熟知。两年前推出首张创作专辑《柒》,今年还组了个乐团“压克力柿子 Kaki Acrylic ”,音乐人是他最新的身分。 “我喜欢在现场唱歌给大家听的感觉,所以很大胆的走上这条不归路。”他说。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陈启基 视频:本刊 林芷桑 带着创作专辑,以歌手的身分来马来西亚,凤小岳说是第一次。 从演员转向乐坛新人的身分,他的首张创作专辑《柒》便入围第35届金曲奖最佳新人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与最佳作词人奖。但走向音乐并非他的突发奇想,凤小岳自中学就开始弹吉他,更曾在台湾举办的第19届《YAMAHA全国热音热门音乐大赛》,获得最佳吉他手奖。 音乐魂,早就在他心中存在很久了。 “对我来说,音乐像是我平常生活的一部分:为自己弹奏,为自己歌唱,自己当自己的观众,我也很满意。”喜欢表演,当上一名演员,但渐渐地发现自己喜欢的现场感,是拍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给不到的。 “拍电影比较没有办法有现场演出的氛围,好像还是要现场唱给大家听,才会有现场的感觉。”于是,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开始将自己定位在吉他手的位置,却发现光弹吉他不够而开始唱歌,“我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害羞唱的人,但发现真的不行了,再不唱的话就没得唱了。” 说起音乐,他有说不完的话;但谈到演戏,凤小岳少了一份自在感。 演戏的不舒适感 从19岁开始,他主演青春校园电影《九降风》,到后来《艋舺》里的李志龙、《女朋友男朋友》的王心仁、《小时代》的宫洺以及《华灯初上》的江瀚。 “我觉得演戏这件事大多时候靠机缘,这个行业有太大的成分靠运气,即便你做了万全准备。”问及带着混血面孔,会否增加选角的难度,他坦言不一定,“或许我没办法大量产出偶像剧,但很幸运,我刚好演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影片,也演了蛮多接地气的角色。” 而对他来说,更难的地方,在于进入一个角色过程中内心的不舒适。 “不管剧本写得再怎么好,当你要进入到一个新的想像情境里时,那是改变的开始,改变一开始都会有一些不舒适的状态。”这样子的不舒适,是每一次收获新角色的循环,不会随着习惯有所减缓。 他在开始思考、塑造一个角色的说话语气的同时,也会质疑是否过于先入为主,“我在为角色定一些什么事情,而不是我在探索为什么他会这样说?我就落了一面墙,卡着不过去。”凤小岳必须一次次地在内心摸索,寻找每一个角色在想像情景里的核心世界观,“他(角色)是怎么看待故事里发生的主题,当我可以把它简化到这个的时候,其实说什么话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演戏需要时刻掏空自己、放下主观意识,以强烈的同理心及感性揣摩角色状态。而这样的不舒适感,是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凤小岳形容,就像每一次都在突破自己舒适圈。 当在演员的位置上时,享受跟不享受的比例,其实很接近。他说。 “我常开玩笑说,大家付我钱,是付我‘等’的。”拍戏现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等待,有12小时起跳,有时甚至拉长到16、18个小时。若等待的时间正好碰上情绪戏,更是折磨。演员得持续停留在某种状态里,却又无法太早释放情绪,也不能轻易让自己分心。 “你会担心万一跟谁聊天,聊得太开心,那个(情绪)又跑了,你又要再花精神,这件事非常累人。你说享受吗?它的比例不是百分之百,完完全全是我热爱的事情。” 当经历了这些挣扎,就能看到进步和成长。他以90分钟的瑜伽课比喻,“也许多做第3个动作,你的筋骨拉到极限,但当你的胯开了以后就开了。你会觉得‘原来这个动作也不过如此’,但又会有下个更难的动作。我觉得拍戏也常常有这种感觉。” 在享受与拉扯间摇摆的演员生涯,换作音乐又有什么不同的风景? 现场的满足 做音乐,凤小岳能自由创作旋律和歌词,更能表达想说的话。现阶段,他的创作仍以表达自我为核心,再慢慢摸索出能让听众理解、共鸣的方式。 “我现在还在做我想做的音乐,然后再找到一个方法,让大家 [vip_content_start] 听得懂我在唱什么。” 他形容,音乐与电影的差别,就像两艘截然不同的船。“做音乐,目前对我来说像是一艘我比较能掌控的Speedboat(快艇);但拍电影像是一艘大游艇,上面载着各种人,从导演、制作人、摄影、美术到演员,大家是慢慢一起前进。” 不像戏剧过一段时间才播出,凤小岳享受表演的当下,尤其是在舞台上和乐团共同创造的表演。 “我现在的演出都是Live Performance,大声的鼓、贝斯,然后‘Bang’!就是explosive,爆炸性的感觉!I love it!”这种与观众零距离的交流,对他而言,是另一种表演形式的满足。“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多演舞台剧?但此刻,我就是很喜欢玩乐团。”或许那是一种更即时、更直觉、更强烈的表达形式,让他感受到表演回归本能的快乐。 音乐是避风港 对凤小岳来说,音乐也不只是创作,更是一种救赎。 创作专辑《柒》以“重生”为题,筹备了3年,在2023年正式跟大众见面,更一举获得金曲奖3项入围的肯定。而专辑里的每一首歌曲,最想传递的就是正能量。 像是专辑里的〈从今以后你自由了〉,他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以死亡做为出发,勉励人们带着过去从逝者获得的美好回忆与能量,坚强并勇敢地面对未来。 “我太多愁善感,但我个性是乐天的。在出社会后,有时候负能量会累积。”他表示,人们必须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失去了小时候那般无忧无虑的快乐,“我觉得人应追求的,是长大以后还可以是原来的样子,同时也能拥有更成熟的状态在面对这件事。” 世界上存在的痛苦越来越多,而他选择不被这样子的痛苦打败。 “你可以庆祝这个痛苦,因为他就是会在,但你可以给他更大更大的包容,而做音乐是我一个非常大的救赎。” 这样的概念贯穿《柒》, 他说明,“7”不仅象征好运,更是一个完整、独立存在的数字。而在生命当中,每成长7年就会有一个蜕变,全身的细胞都会换一遍。 “在写的时候也很sharp,所以‘7’带有fearless(无畏)的感觉。” 上个月,他无预警宣布组新团“凤小岳&压克力柿子”,团员都是凤小岳这几年巡演和玩音乐的战友。比起一个人玩音乐,他更喜欢一群人创作,“这件事情(音乐)真不能一个人做,我觉得组一个团,好像会有一个‘帮派’的感觉。” 新团之所以命名“压克力柿子”,凤小岳曾在一个媒体采访时透露,在一次经过咖啡厅,他看见橱窗里两颗发红的红柿子,它们带着橘红色的皮闪着光。那两颗柿子的模样,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在组团的时候就用上了。比起一般的柿子,熟了就烂,压克力柿子熟透了还是坚持面对世界,如同他希望自己的音乐也经得起一切的考验。 “任何事我觉得至少要先去做,做了以后跌倒,至少那个‘跌’是我甘愿跌的。你要允许自己去改变,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可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原来真的是要去做了才知道。” (编按:原文上传于 2/6/2025 ) 更多【人物】: 香港剧场导演胡恩威/在口号泛滥的时代, 有自觉才会自由 打破看不见的阻碍,视障人士江慧琛:有什么是我不能做的? 政治学者甘诺拉·乐储莎堃/民主是长远的奋斗  
2星期前
(新加坡18日讯)印度知名男歌手祖宾加格在新加坡潜水时身亡,网上流传诸多不实指控,新加坡警察部队对此发声明澄清,案件已排除他杀,彻查后会提呈调查结果。 《新明日报》报道,祖宾加格(Zubeen Garg,52岁)9月19日到圣约翰岛附近潜水时突感呼吸困难,送院后抢救无效。他原定隔日出席在新达城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举行的“印度东北节”,登台演出。 消息传开后引起关注,有关祖宾加格死亡的各类揣测与不实信息也在网上盛传。新加坡警方对此表示知情,并于星期五(10月17日)发声明澄清传言。 根据初步调查,警方已排除他杀的可能。警方正以验尸官法令(Coroners Act)调查这起案件,预计会耗时多3个月,调查结果将提呈验尸官,再来决定是否进行验尸庭研讯。 一般而言,验尸庭会通过呈堂文件、目击者、查案人员、亲友和专家证人等的供证,让验尸官判定死因。研讯结束后,相关的调查结果将向公众公布。 警方说,尽管调查仍在进行中,但应印度最高专员公署的要求,警方已在10月1日提供了祖宾加格验尸报告副本,以及警方初步调查结果。 “警方承诺将对这起案件展开彻底且专业的调查,但这需要时间。我们呼吁各方给予理解和耐心,也敦促公众切勿揣测或散布未经证实的信息。” 祖宾加格来自印度东北阿萨姆(Assam)邦。他的死因引起印度各界关注,阿萨姆邦各地相继出现集会与抗议活动,号召“为祖宾讨回公道”(Justice for Zubeen)。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的脸书日前涌入上千名网民,留言附上“#JusticeForZubeenGarg”。也有人到联署网站发起“为祖宾加格伸张正义:呼吁公平透明的调查”的请愿活动。 阿萨姆邦首席部长希曼塔星期四(16日)在X贴文说,新加坡警方下个星期二(21日)将会见阿萨姆邦警方的代表团。“我们的共同决心依然坚定,为祖宾讨回公道。”
2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犹记得中学时期,总能看到同学们耳朵里偷偷塞着黑色耳机,巴掌大小的随身听安躺在背后的书包暗袋里,在走廊上故作潇洒地走过。常幻想,能够将它捧在手心上简直是莫大的荣耀。爸爸经不住姐姐的软磨硬泡,终于在一个周末带我们去电器行,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奶白色的随身听。 记得那天晚上,姐姐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小心翼翼地放入她珍藏的卡带。当按下播放按钮时,一把穿透力且富有磁性的女声从耳机里流淌出来,在安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虽然对音乐一窍不通,但对于这么具感染力的声线心还是被牵动着。“你总是如此如此如此地冷漠,我却是多么多么多么地寂寞……”〈我曾用心爱着你〉的旋律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闯进我的耳际。 恰巧姐姐忙着应付考试,我竟然鬼使神差地借来她的随身听,隔天就带到学校炫耀。休息时刻,我故意把音量调大,让前排同学都能听到耳机里传出来的歌声。当下有位女生很讶异地回头:“你在听潘美辰?”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阵得意。 真诚最能打动人心 渐渐地,我不再只是为了炫耀而听歌。潘美辰的歌声有种特别的魔力,可以感受到每个跳跃的音符里隐藏着她对音乐的执著,而且用着生命呐喊对世界的关怀与爱。她那冷漠的歌声里,犹如一把杀伤力的利剑狠狠地插在每个忧伤的心,让人轻易地投入她所唱出的每一则自设的爱情故事。 最打动我的,是她用最真挚的口吻讲述最深刻的故事。一把吉他,几个和弦,就能铺排出完整的情感世界,且毫无悬念地演绎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歌曲。〈我想有个家〉里那句 “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被关怀”,不知让多少异地游子潸然泪下。我犹如开窍般地体会到,好的音乐不需要华丽的编曲,真诚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中五那年,为了在学校的联谊会大显身手,我偷偷报名了学校的吉他社。每次练习,我总是不自觉地模仿潘美辰的弹唱风格。因为她,我开始学习创作,虽然创作略带有她的影子,但在往后的写作生涯里都变成了我创作的养分。我的第一首创作〈后悔〉,完全是对她〈不要走,不要走〉的拙劣模仿。虽如此,吉他社老师却在我的五线谱上勉励写道:“有真情实感,继续努力。” N年前追星时代,远远不及现今追星族来得疯狂。为了支持偶像,我只能努力存钱买下她所有的专辑,当下最奢侈的举止莫过于委托到台湾旅游的亲戚,带回她限量版的专辑或周边产品。此外,卧室墙上免不了贴满她的精美海报,书桌抽屉里整整齐齐地收集每一期有她报道的杂志更是多不胜数。 最疯狂的是1996年,潘美辰竟然来到巴生举行歌友会。我省下几个月的零用钱,购买指定的杂志换取多张免费入场券,然后派发给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伴出席。当她真实地站立在舞台中央,甩起她标志的飘逸长发,中性牛仔毫无违和感的装扮,拿起吉他豪迈地唱起耳熟能详的歌曲时,我眼眶早已润湿,甚至激动地无法跟随唱和。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偶像的意义不在于崇拜,而在于她带来的感动与成长。 物换星移,早已沉默的随身听已被MP3取代,但按下播放按钮的触感,仍停留在指尖。而卡带也成了我唯一收藏的古董。一次搬家时,我在旧书箱底发现一张张泛黄封面的旧卡带。试着用老式录音机播放,音质已经有些失真,但那把直击灵魂力量的声音依然熟悉得令人心颤。 现代的年轻人或许难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代人会对一个歌手如此念念不忘。在那个资讯不怎么发达的年代,音乐固然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那些朴实不失华丽的旋律里,都隐藏着我们最珍贵的青春记忆。 偶然在电台听见〈我想有个家〉,还是会不自觉地被歌曲勾住灵魂。这首歌不仅仅是潘美辰的作品,更是无数人共同的情感记忆。就像那台不再听使唤的随身听,虽然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开启的音乐世界,却永远存活于我的生命里。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