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母语
大柔佛焦点
陈惠国吁珍惜母语 传承文化根脉
(峇株巴辖11日讯)峇株巴辖中华公会会长陈惠国呼吁年轻一代珍惜学习母语的机会,让文化认同在心中扎根,并世代传承。
3星期前
大柔佛焦点
最新文章
捍卫母语 宏扬慈悲 95岁妇140万捐华教宗教
今年95岁高龄的热心人士郑素娴秉持回馈社会精神,捐献140万令吉给国内华教团体、乡会组织和宗教团体,参加推动捍卫母语发展和宏扬宗教慈悲。
1月前
最新文章
即时国际
英语为主大环境下 黄循财:狮城华文教师仍坚守母语文化传承
在新加坡,如今许多学生在家说英语,华文对他们而言较为陌生,这增加了华文教学的难度。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勉励华文教师,秉承前辈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为母语教育和文化传承继续努力,协助打造更和谐及勇敢面向未来的新加坡。
2月前
即时国际
狮城二三事
新加坡新一届国会开幕 19名议员以母语宣誓
(新加坡6日讯)有英语,也有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新加坡第15届国会昨日复会时,共有19名议员以母语宣誓就职。 《联合早报》报道,新一届国会共有99名议员,其中96人在昨日宣誓就职,大多数议员都以英语宣誓,但有部分议员选择用母语。 其中共12人用华语宣誓,包括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外交部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陈国明,以及两名反对党议员,即后港区议员陈立峰和非选区议员蒋佩姗。 伊斯兰事务代部长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和另3人则以马来语宣誓。 用淡米尔语宣誓的议员分别是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迪内希、三巴旺集选区议员维凯,以及西海岸—裕廊西集选区议员贺明。 上届国会议员宣誓中,维凯是唯一以淡米尔语宣誓的议员。当时还分别有13人和5人用华语及马来语宣誓,同样也是共有19人以母语宣誓。 宣誓仪式完毕后,国会议员英兰妮、反对党领袖毕丹星、武吉班让选区议员连荣华、宏茂桥集选区议员娜蒂雅和贺明医生先后发言祝贺谢健平再次当选议长。其中,连荣华、娜蒂雅和贺明也都用母语发言。
2月前
狮城二三事
星云
【爱华文】给华文以时间/林家毅(双溪大年)
每当有小朋友仰着稚嫩的脸庞问起“为什么一定要学三个语文呢?”我的回答总会不出意料地说“马来文是我们国家的语言,英文是世界的语言,而华文是我们的母语。”看着他们似懂非懂地点头与思考,瞳孔漾着云雾般的困惑。我仿佛看见了十几年前的我;同样的答案坠入懵懂的深潭,溅起相似的涟漪。 得益于成长在华语家庭,掌握华文对我来说不如英文和马来文困难。但万事都有个例外,华文那复杂的笔画、多变的音义、语句的结构也时不时困扰着我。可今非昔比,现在的教育课程改革让小朋友在课堂上学习的华文程度早已高于十几年前。看着宛如小猎人的孩子们每日都要驯服多变的横竖撇捺,我也无可奈何。 在安亲班里,我带着一班10位的小朋友。两张长长的课桌上,托起了10片不同的星空,每一片星空下都是属于快乐的草原。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老师吩咐的作业简直是信手拈来。相对的有些小朋友却认为华文作业可比登天要难。当他们萌生出放弃华文的念头,我总会立马抛出一句“想想看,你比较喜欢华文还是英文,还是马来文?”沉默在空气里发酵片刻后,最终总会被橡皮擦过纸面的沙沙声划破。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大部分小朋友看来,喜欢华文的占比较高,而喜欢华文的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点——出生在华语家庭。那些偏爱华文的孩子,大抵都曾在摇篮里听过轻快的童谣。语言认同如年轮般层层生长,可我又时常在思考:这份偏爱究竟是文化的血脉与基因,还是对熟悉文字的路径依赖?我没有答案,但时间一定有。 我最喜欢和他们玩一款名为《魔法汉字》的桌游。这款桌游确似仓颉遗落的玉版,孩子们在偏旁部首间搭起文字的巴别塔,似乎有一种魔力,把小朋友们都带回仓颉造字的千年前。不同偏旁可以组合成汉字的数量多不胜数,甚至超出了既有的参考答案。每当组合成一个大家都不曾见过的新字,小朋友们都会开始在广袤的词典海洋里寻找答案,这无形中加深了对汉字的印象。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小朋友们在和我学习,我也在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毕竟我们的华文之路还看不见头呢! 有时,完成增广作业后白板上总会留下满满的汉字。孩子们用指尖抹去“春”的上半部,“日”便化作跃动的“旦”;擦去“树”的右半边,“又”竟抽出新芽长成“权”。每个解构重组的瞬间,都在续写许慎未竟的《说文解字》。大费周章地把整面白板的字都增减后,小朋友们又会提起笔把每一个字都抄写下来,并询问每个字背后的故事。 在这与他们相处的一年里,我学会把思想的云絮纺成棉线,我深切感受到与小朋友聊天的难度。我无法引经据典,要把“白云千载空悠悠”译作“云朵在天上散步了好久”,我必须做到返璞归真。每当我要说一句话,我的大脑需要把表达内容转化成易懂直接的句子,而非冗长的文字,这感觉就像中学时期欲翻译那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一样。对我而言,无疑是一种对我华文能力的考验。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小朋友居然可以改编古诗。他们把一些在课堂上学到的古诗加以改造,成为一首颇具新意的作品。虽然平仄如参差荇菜,押韵似断线珍珠,可“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像个活神仙”的戏谑里,分明藏着对古典的亲近渴望。也许,小朋友尚不懂李后主的春江愁绪,且难解陶渊明的东篱禅意,但谁能否认,那些在课本上反复朗诵的“白日依山尽”,正悄然将磅礴的盛唐气象种进童稚的心田? 引魏征“求木之长者,欲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华文路上,这一切正刚刚开始。天上的月光缓缓流过五千年的龟甲竹简,人间的冶火烧造着器皿上的金篆铭文,但文明的传承,仍需依靠时间下破土而出的新苗。 给华文以时间吧!当甲骨文的裂纹里长出新的青枝,当篆书的圆转中绽放现代的花蕊,承载着五千年重量的汉字,定在时光长河里沉淀成璀璨的星辰。
2月前
星云
特色专栏
守护未来的多元,立法是出路/欧宗义
马来西亚的多元,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我们每一代人努力营造与守护的结果。作为一名公共服务者,我相信: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还能看到元宵节的花灯、卫塞节的游行、圣诞的钟声、丰收节的狂欢,就必须在今天为他们铺好道路。
5月前
特色专栏
最新文章
2025年雪隆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服务奖 | 三十载杏坛路 坚持“育人” 林宝旺 陈佩玲 视教育一生使命
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总有一群默默耕耘的教育者,孜孜不倦地捧起华教的火种,步步踏实地守护着母语的薪火。
6月前
最新文章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学海》青年/有话说】華語並非母語?對於母語的另一層思考
“阿辉,汝食饱未?” 《钱不够用2》中的经典对白,已故资深演员黎明的一句闽南话,让无数人想起家中长辈的关爱。然而,曾经传遍南洋的乡音,如今却逐渐式微,华语取而代之,成为华社的共同语。如今,多少年轻人还能与祖辈用流畅的母语沟通?是什么因素让不同世代的母语被“调包”了呢? 沈志伟本身是潮州人,生长在槟城的他,从小就听到街头巷尾的人口操福建话。中学毕业后,他到马六甲求学,才发现同龄人中,大多数只会说华语。即便这两座城市非常相像,他也由此观察到不同代际之间语言转用(language shift)现象的出现,这激发他对语言学的兴趣。 成立“庇能福建话协会” 眼见福建话传承的情势不妙,沈志伟决心在东南亚福建话灭绝之前,将其记录下来。因此,他成立了“庇能福建话协会”,旨在维护及拓宽福建话的使用空间,鼓励父母与孩子从小讲福建话,让福建话继续发展并传承下去。 “我们在收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国的福建话语料,大量记录人们的日常语言,进行规范工作,以便能制作语言教材,让我们的母语得以永续发展。”沈志伟曾为科技公司制作语言科技,目前组织了团队自行制作福建话输入法软件,推动福建话与时并进。在制作过程中,他需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加以考究分析,确保自己的产品是规范而正确的。 为了深入了解语言学,沈志伟不远千里负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修读语言学硕士。他认为,缺乏对语言及历史认知,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和珍视自己的母语。 他强调,福建话并不是附属于华语的方言。“华语”源自北京,而福建话源自福建,两者是两个地方不同的语言。因此,将福建话、客家话、广东话(粤语)等都标签为“方言”,其实是错误的观念。 他说,中国的语言与欧洲语言一样多元,福建话和华语的差异,甚至比英语和德语之间的差异更大。“很多人可能从未意识到,我们的祖先绝大多数来自广东和福建,而华语(北京话)也不源自马来西亚。华语对马来西亚而言,其实就是外来语。但上个世纪,华语被包装成了我们的‘母语’。” 母语被降级为“方言” 说到这里必须回顾历史。我们的先辈是没“汉族”的概念的,福建人、客家人、广东人都是不同的群体,而福建话、客家话、广东话也是各自独立的语言。然而,19世纪末期,我们的认知开始出现了变化。反满清的革命人士宣扬从日本及西方引入的种族主义。为了赢取支持,开始散播“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概念,制造出新的“汉族”血缘认同感。一旦把五湖四海的人都视为同一种人,就需要找一个共同语,而我们的母语就被降级为“方言”(dialect)。 后来,许多地方的领袖也利用“汉族”的概念来独尊北方官话。1979年,新加坡政府推行“讲华语运动”,消除公共广播使用中国南方语言的使用空间。该运动的口号也是利用清朝末年出现的“华族”概念来鼓吹人们抛弃母语。 翌年,我国雪兰莪中华总商会也效仿新加坡,发起“讲华语运动”。“奇妙的是,就连原本应当捍卫自身语言的会馆、乡团,也加入消灭自身母语的行列。今天,这些会馆、乡团面对青黄不接的后果,跟当年自我消灭母语的举措有关。现在的福建会馆和客家会馆已没有太大区别,母语消灭了,认同感消失了,这些会馆还能吸引什么人呢?”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没有华语,我们要怎么沟通?”沈志伟回答道:“福建话是槟城开埠以来的共同语,广东话是怡保华社的共同语。许多马来人及印度人也掌握这些语言,这些语言就是当地的共同语。”他补充:“我国政府所推行的国语不正是为了促进国民沟通吗?” 他不否认华语和英语在国际上的重要,惟不能遗忘祖先的母语,更不可抹杀这些语言的使用和生存空间。 “闽、客、粤语自古以来都是学堂的语言。槟城的五福书院早期是用广东话教学,育才学校则是用福建话教学。我们的语言被降级为‘方言’之后,就被校方放弃作为教学媒介语。甚至有学生在学校说母语,还会被惩罚。但这种校规是有违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的。”沈志伟指出。 “属地原则”推广方言 沈志伟认为,我国华文教育的内容以中国北方为本位,只教北方的语言文字及文学,但实际上中国南方的闽、客、粤语等都有自己的白话文及著作。“比如‘厝’、‘佢’等就是闽、客、粤语的文字。但经过汉族主义洗礼后,有人却视为这只是‘方言字’。” 他举例,1566年重刊的戏文《荔镜记》(又称《陈三五娘》)是迄今仍保留下文字最丰富的福建、潮州文献。还有《闽都别记》,这是一部清朝乾嘉时期以福州文书写的章回小说。可是我们的教育体制里,却只提到《水浒传》或《金瓶梅》等官话文学作品,而完全忽视了中国南方的文学。 “母语不能只限制在家里使用。当长辈不再与年轻一代说自己的母语,该语言可能会在一两代之内消失殆尽。”因此,庇能福建话协会主催按“属地原则”在某一城市或区域推广某一语言。例如在槟城推广福建话、在怡保推广广东话、在新山推广潮州话,尽可能扩展这些语言的应用范围,使它们继续发挥作为大众语言的作用。 他呼吁社会贤达积极奉献金钱及资源,支持文史工作者,鼓励有兴趣奉献的人联络该协会
[email protected]
。他也愿意分享经验,帮助有意拯救其他语言的工作者。
8月前
动力青年
星云
【爱华文】推开华文那扇窗/黄筱涵(居銮)
华文,是中华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沟通工具,更是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然而,身为华裔的我曾经很抗拒学习华文。但如今的我对待华文已有不同的态度与看法。 在马来西亚,学生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自己就读的中学。而我也做出与绝大多数人同样的选择——就读国民中学。入学前,华小生能够选择是否学习华文科目。当这项选择摆在我眼前时,我立刻把想要放弃华文科的想法告诉父母。但是父母认为身为华人的我绝对不能放弃学习母语的机会。无奈的我只好接受父母的安排,继续学习华文。 文字中窥见古人的智慧 遥想当时,第一堂华文课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单手托腮,无精打采地盯着站在白板前正在讲解陶渊明过往的老师,不禁打了个哈欠,心早已飘到远处。但随着老师开始讲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的思绪也被拉了回来,心里也被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经过那堂课后,我开始对华文产生了一丝兴趣。原来,华文不仅仅是枯燥的课本知识,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有机会窥见古人的智慧。而老师讲解的〈桃花源记〉成功打破我对华文的刻板印象。不仅如此,老师生动的讲解也让我能深入一层了解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自此以后,我不再抗拒华文课,反而开始期待下一节课的老师即将带领我解锁的华文世界。我相信,未来的我会继续在华文的世界里遨游,探索更多古人的智慧,感受更多文字的魅力。
8月前
星云
即时国际
Gemini版Gmail支援繁体中文 收发邮件效率更高
云端运算服务“谷歌云端”(Google Cloud)周四在官方部落格宣布,扩大Gemini for Google Workspace语言支援范围,本周起在谷歌文件、谷歌试算表、云端硬碟和Gmail侧边面板的人工智能(AI)模型Gemini,将新增支援包括繁体中文在内的17种语言。
8月前
即时国际
教育
黄家和:不可能回归单一源流 多语教育应拓展为优势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说,多语教育在我国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课题,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确保母语和多语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至今,并强调1996年教育法令和团结政府捍卫多源流学校的地位。
8月前
教育
华社
林连玉基金等组织筹办 21日邀庆“国际母语日”
由淡米尔基金会连同林连玉基金、大马伊斯兰友好协会(IKRAM)、全马原住民网络(JOAS)、董总、教总及多个非政府组织和策略合作伙伴筹办的“2025年国际母语日”庆典,订2月21日(星期五)上午9时至下午1时在隆雪华堂举行,欢迎关心母语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踊跃出席。
8月前
华社
关注东海岸
关丹中菁二校毕业礼 杜金诗:谨记母校培育 盼毕业生珍惜华文独特性
(关丹16日讯)小六生毕业在即,关丹中菁二校董事长杜金诗希望毕业生无论未来身处何地,都要谨记母校的培育,珍惜华语华文的独特性,传播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包容。 他强调,母语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根与魂,也是学生在国际舞台上自信的重要基石。 他勉励毕业生继续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铭记自身的文化身份,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中勇于创新,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毕业既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新旅程的起点。希望毕业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保持好奇心,勇敢面对挑战,并以中菁二校为坚实后盾,继续追求卓越。 ” 他今日在关丹中菁二校2024/2025年度第六届小六生,第五届学前班毕业典礼上,如是致词。 在该校同日举行颁奖典礼暨新春联欢会上,杜金诗说,校方表扬学术、体育、艺术及品行等领域的优异生,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全校生的激励,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我。 家协主席周林盛于新春联欢会上致词时说,新春佳节是团圆与感恩的时刻,也是开启新希望的起点,但愿喜庆的日子为中菁二校带来幸福与希望。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他感谢师生和家长们过去一年所付出的努力,让校园充满活力与温暖。 校长颜丽婷说,学校不但积极推广中华文化,通过讲座与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及文化精髓,帮助孩子从中获得启发,传承先贤智慧,也十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将推广沙盘治疗法,这是一种通过孩子在沙盘中自由摆放模型,以此表达内心世界的心理疗法。 她指出,相关疗法将有助于孩子释放情绪、提升自我认知并改善人际关系,特别适合有情绪困扰或经历特殊事件的学生,希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挑战与挫折,在未来道路上更加坚韧和自信。 同时,校长不忘恭贺全体75名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升上中学一年级,并赞赏他们在过去一年为学业、体育和比赛的出色表现,展现了进取精神和卓越的能力,为校增光。 她也说,在人工智能(AI)飞快发展的时代,教育理念也随之转变。无论如何,AI工具是辅助,真正的成长来自持续的努力和内心的坚韧。 她强调,学校积极帮助学生培养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耐性与毅力的培养及人文道德发展,以实现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出席嘉宾尚有副董事长张翔坚、财政黎燕芬、董事房达祥、刘秀文及拿督叶运兴等。 2024/2025年度优秀生为李善盈与戴振业。
10月前
关注东海岸
试听间
Kinkiyen/用最贴近自己心灵的语言写歌
创作是展现自我才能,也是能挖掘最深层的自己,使用母语创作,也可以加强说故事的能力,让更多人听懂看懂。
10月前
试听间
北马新闻
黄荣盛:开会时国语不行 “华裔市议员只能okok”
明德学校董事会兼校友会顾问丹斯里黄荣盛说,国内许多华裔市议员因无法掌握马来语,在市议会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只能说:“ok ok。”
10月前
北马新闻
花城最热点
谢琪清:华中SPM及格率影响发展 华教 需华社携手共进
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指出,华中生的大马教育文凭(SPM)及格率将直接影响华校和华教在大马的未来发展,而这项母语千秋大业,更需要大家心手相连。
10月前
花城最热点
更多母语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