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照顾

2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总有一天母亲会离开我们,可惜谁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我们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会来临。家人们都心知肚明,这最后一天,令人伤感的一天啊。 母亲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她在客厅坐在轮椅上,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偶尔瞄一眼墙壁的时钟——那是侄儿网购的巨型静音时钟,直径约一公尺,像一幅简单主义画作。它占据了整个墙壁,以前安装的时候,我还嫌它大得离谱,如今它成为母亲的好伙伴。 母亲年纪老迈,耳聋眼花,已经看不清楚普通的壁钟,这个大型时钟像一个巨人,不厌其烦地提醒她吃药的时间。无论是胃药、安眠药或其他药物,她准时服用,绝不提前也不延迟。在她生命最后两三天,她的视力下降,把长针误当短针,竟然把3点40分看成8点15分。时钟从一个忠心的仆人,突然变成爱玩魔法的孩子,把她弄得团团转。 “这么快就晚上8点了!我要吃安眠药睡觉!”母亲神情有点紧张。 “妈,你瞧外面阳光普照,怎么会是晚上吗?”老人家神志模糊,昼夜不分,我们只好耐心跟她解释。 以前我回家探望她,她坐在轮椅在靠近门口等候。那时她状态还好,她喜欢看我手机的照片或视频。一看到照片中的曾孙儿或曾孙女,她顿时笑颜逐开。后来她食欲不振,无法集中精神,看不了手机。虽然不看照片或视频,在大妹的协助下,她用手机发语音信息给我们,叫我们不必担心,她能够睡得着。听到母亲略带沙哑的声音,我颇为激动,这是手机面世以来,首次收到母亲的语音信息。我一定要好好保留这些信息,当作永远的纪念。 其实,母亲跟得上潮流,80年代她开始照顾孙辈。到了90年代,母亲跟小朋友们一起看电视,那时正播放台湾的综艺节目,她记得把〈龙的传人〉唱得非常好听的王力宏。母亲居然成为他的粉丝。当年看综艺节目的小朋友,其中两个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们对祖母极有孝心,尽管工作忙碌,后期他们几乎每天都赶过来探望老人家。祖母情况不乐观,他们载她去医院治疗,分担了家人的责任。 去年5月大妹退休,在家与三哥一起照顾母亲。母亲的床边安装了电铃,若身体不适,譬如低血糖导致晕眩,她便按铃叫大妹过来。有随叫随到的贴心服务,只要大妹在家,母亲就非常放心。大妹今年3月原计划去中国云南旅游,却因为母亲情况不乐观而取消行程。我在4月20日原本飞去欧洲旅游,已经飞到吉隆坡,却接到母亲不省人事的消息,不得不折返古晋。隔天中午回到老家,母亲已奇迹般恢复正常,坐在轮椅上,神智清醒。出事的那天下午,多亏家人在她口中不断注入葡萄糖水,母亲才从死亡边缘返回人间。倘若我在旅途中母亲逝世,我没在她身旁,那真是终生遗憾! 母亲大限将至仍为我着想 母亲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几年前就面对便秘的问题。她年事已高,但还是很精准地计算,她已经几天没排便。起初她服用了通便茶,问题迎刃而解。后来,通便茶失效,她改服泻药,情况也是一样,用久了就失效。今年,情况越来越严重,有时她整10天无法排便,苦不堪言,最后她主动要求去医院。 母亲双腿不便于行,我们得从轮椅抱上车座,到了目的地,又从车座抱到轮椅。整个过程都得小心翼翼,莫让母亲的头敲到车门。幸亏母亲身材瘦小,抱起来并不费力。起初我们送她去中央医院,但是那儿病人太多,母亲身心疲惫,无法长久等候,后来只好去私人医院。到私人医院解决便秘问题,费用不菲,母亲节俭成性,紧急关头,她也没顾虑那么多了。我不禁想起公厕只收两毛钱,唉,天差地别! 母亲说她已经93岁,不敢奢求多活几年,更不想拖累我们。听她说胸口郁闷,呼吸困难,整夜失眠等状况,我们觉得时日无多,每天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她。她服用安眠药已经有3个月,一开始还有效,过了两三天,渐渐失效。后来我们咨询医生的意见换了药,可惜依旧无效。在她离世之前的那个月,听说只有两三个晚上她能够安然入睡。(母亲去世那个晚上,我彻夜难眠,才真正了解母亲的痛苦) 母亲生命中最后一个月,身体衰弱,无法吞咽固体食物,只能喝点麦片;后来,她连麦片也吞咽不下,还能喝点奶水;最后3天,她拒绝喝奶水,甚至连白开水也喝不了。那是因为食道的肌肉萎缩,无法吞咽。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还一直劝她喝水,一看到端到眼前的杯子,她紧闭嘴巴,拼命用手挡住。 到了后期,不知是什么原因,母亲拒绝去医院。由于她不吃不喝,身体瘦得像支架,油尽灯枯,实在令人心痛。尽管身体无比虚弱,但她还是坚持坐在轮椅上,在客厅发呆。她默默地等待时间流逝,等待生命走到尽头。由于没喝水,她口干舌燥,我盛一杯冰冷的水,她把假牙脱下,浸在杯里。接着她漱口,让口腔湿润,之后她把假牙重新戴上。 6月9日上午,母亲已经连续3天没喝水,她的手指不听使唤,漱口之后连假牙也戴不上,我们把假牙放在杯中。她说胸口很不舒服,呼吸困难,不久,头部软绵绵地垂下。见她无法坐稳,我们立即把她送回房间,让她躺卧在床上。 母亲全身乏力,但头脑依然清醒,自知大限将至,眼里闪着泪花。我不禁悲从中来,情绪失控。见我泪崩,母亲挥手叫我离开。我心里明白,她不想让我太过悲伤,苦于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摆手示意。她濒临死亡,心中还是为我着想。 之后家人陆续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家人们默默流泪,压抑悲痛的心情,不敢放声大哭。我们以基督教的方式,唱诗赞美主,并为她祷告。她说话的声量逐渐微弱,难以辨别。两个妹妹守候在她身旁,母亲突然清晰地喊了我名字。我赶紧过去床边,她已经呼吸缓慢,进入弥留状态。我忍住泪水,在她的耳际大声说道:“耶稣爱你,耶稣给你平安!妈,你不要怕!”我相信她还能听得见我的声音。 突然想起很多年前,母亲告诉我她做一个噩梦:她孤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都是极凶残的人和野兽,她心中惧怕,游目四顾,竟然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在绝望中,她突然发现我站在前方,心中狂喜,知道我一定能够助她脱险,她喊了我的名字,我马上赶过去搭救她。母亲啊,难道您遇到什么凶险吗? 侄儿奕良向母亲屈身,紧握住她的手,为她作离世祷告,告诉她去的是美好的地方,有耶稣的同在,那儿没有死亡、悲哀、哭号、痛苦…… 母亲的呼吸越来缓慢,我们一直注意她的胸部,是否仍在起伏。 最后,她停止了呼吸。我望一望墙壁上的时钟,正是下午5点整。 我们心中一片平静,母亲已经安详地离开,去了一个更美的家乡。 她睡得很安详,从此以后,不必吃安眠药了。
1月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6月前
“我好累啊!”这句话,早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无声地向自己、爱人、女儿,甚至亲人诉说着我心中的疲惫。它不仅是我的生活写照,更像是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随时随地准备释放压力。然而,每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也在深深地质疑自己:“真的这么累吗?我是不是忘记了如何去好好照顾自己?” 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发现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便开始匆匆忙忙地为家人准备早餐。孩子还在酣睡,丈夫也已经开始匆忙地准备工作。我习惯性地照顾着他们的需求,自己却仿佛成了时间的奴隶。接下来的一整天,似乎总是在家务和工作之间打转。没有片刻的停歇,我似乎从未真正有时间静下心来,做些属于自己的事情。就连工作也常常被生活的琐事拖住脚步,变得杂乱无章。对于一个即将上小学的女儿,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她的成长和学习上,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错失了她教育的关键期。 每当丈夫回家,看到他一脸疲惫的样子,我也不忍心向他开口要求帮忙。毕竟,他的工作压力也不小,回到家就已经筋疲力尽。我开始习惯了自己一个人默默承担所有,也渐渐变得不再抱怨。可每当夜深人静,我站在窗前,回望这一整天的忙碌时,心里总会浮现出一个声音:“你真的不累吗?” 腾出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常常不禁想,如果我能有更多时间去关注自己,是否会少一些疲惫,多一些满足呢?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好累啊”这句话就像一根隐形的绳索,把我牢牢地绑住,让我无法自拔。我意识到,这不仅是身体的疲劳,更多的是心灵的累。当一切的责任和义务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似乎忘记了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我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去读书,去旅行,去做一些没有负担的事情。 我多么希望,能像许多智慧的前辈所说的那样,学会放下,学会求助,学会为自己留下一些呼吸的空间。 在这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理智地面对疲劳,学会适时放下。毕竟,人生不必事事完美,有时“将就”也是一种智慧。家务事不必做得一丝不苟,孩子也不必每时每刻都操心。 “学会放手,学会适应,学会对自己好一点。”这是我对自己的期许。我也开始给自己设定一些小小的目标:每天哪怕只有半小时,也要腾出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是一本久违的书,一段悠闲的散步,或是一首喜欢的歌。 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能摆脱“我好累啊”的牢笼,学会照顾好自己的身心,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像一朵盛开的花朵一样,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不让疲惫和不满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 我相信,只要给自己一点时间,生活将会充满更多的正能量。
6月前
9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