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老店
VIP文
槟城姑苏行成立150周年联欢晚宴 | 曹观友:无法适应电子化制度 老店被迫“熄灯”主因之一
槟州首席部长曹观友说,随着时代的改变,政府也必须跟上时代做出调整,包括把付费方式电子化,只要分阶段实行,人民就能接受和逐步适应,也可避免一些老店被迫“熄灯”的现象
1星期前
VIP文
专栏
老店寻踪|金宝77年老字号中药店 德安堂 以德济世
中医,是中国几千年来发展而成的传统医学体系。19世纪,大量中国人移居马来亚,中医也随之传入南洋,所以有华人的地方,就少不了中医药店的身影。 金宝1886年因锡矿业而开埠,至今已有139年历史,当时吸引众多中国人涌入当地谋生创业,使金宝逐渐成为以华人为主的城镇,中药店也随之林立,当中不乏老字号。 坐落在戏院街门牌19号的德安堂,一家从开业至今仍在原址经营,而且保留了初开业装潢,有着77年历史的中药店,是当地社区所熟悉的老朋友,里头的装潢器具,皆保留着1940年代开业的模样,一橱一柜都承载着浓厚岁月的痕迹。 刘振杰:伯父与9友合资创办 医馆第二代传人,现年60岁的刘振杰表示,德安堂原名为“德安和”,是伯父刘南和9个朋友于1948年合资创办,名字是取“以德济世,以和为贵”之意,刘南此前曾在广仁堂跟老医师陈焕学师,创立“德安和”后便成为了中药店的驻诊医师。 “随着伯父年龄渐长,股东退股,以及子女无意继承中医馆,我便在1993年接手‘德安和’,当时也按照伯父建议,保留了‘德安’二字,将中药店改名为‘德安堂’,这样街坊邻里和顾客也觉得比较熟悉,而且药房装潢依旧,橱柜及百子柜等都是当年创业沿用至今的装备,还是相当耐用的。” 他指出,刘南直到去世前,仍在药店做驻诊医师,直到下午4时,就换他接手问诊服务,而目前德安堂是由他与太太黄秀萍共同经营,也有两名在此工作超过10年的伙计江婉玲及谢秋圆协助药房日常运作。 刘振杰说,他是在同样为中医师父亲的影响下,在中学毕业后报读霹雳中医医学院学士课程,为了增进自己的学识,也在接手中药店生意后,攻读中医硕士及博士学位,从前医师治疗感冒病比较多,而他则在治咳喘及睡眠方面有不少心得。 “由于早期医疗资源匮乏,患者通常选择到中药行,让中医师把脉和捉药,仰赖中药来治疗疾病,我们这里提供的服务就有问诊、抓药及煎药。” 他指出,来德安堂的除了有华裔顾客,也有印裔和巫裔前来光顾,外籍人士如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菲律宾人及印尼人在经人介绍下,也会来“执番剂药”。 医者除了医术 更需仁心 刘振杰强调,医者除了医术,更需仁心,“我们会收便宜些,甚至允许赊账,有些付不出也不追究。医馆不是只为赚钱,仁心不可或缺。” 他强调,行医除了有医术,更要有一颗慈悲之心。若趁病人虚弱、懵懂时胡乱开药,或一味兜售名贵药材牟利,便失了医德。 “遇到清贫病患,也会收便宜一些,或是准许赊账,因为大家街坊邻里都知道他的经济情况,有些无法支付也不会追究,不能说人家生病就不治疗看病,做医师开医馆要有点慈悲之心。” 他说,随着时代的变化及西医的盛行,中药房生意与以前相比是有些落差。例如以前每个月都有很多孕妇来中药房购买十三太保安胎药,现在则无人问津,吃的都是西医开的补血药丸。 他补充,曾经畅销的银翘片、明目上清片及黄连上清片等药丸,如今已不受市场欢迎,年轻人甚至连名字都未听过,如今药丸也从罐装改为“粒”售。 “中药店的工作可不轻松,除了日常问诊抓药等,我们还要处理药材,比如生地浸泡切片再水蒸成熟地,麻黄自己用蜜糖翻炒变成蜜麻黄,但有些药材如需要刨片做成引片的淮山、茯苓及白术等,则会让工厂处理代刨,不仅省时而且人工更便宜。” 见证金宝繁荣走向没落 德安堂在戏院街伫立多年,见证金宝步向繁荣,也看着金宝走向没落。 刘振杰忆述,昔日锡矿业繁荣,矿主财力雄厚,购买补品极为豪爽,加上矿工众多,药馆生意红火。然而1985年锡市崩溃,当地经济衰退,人口外流,中药店生意随之下滑,锡市昔日辉煌不复再,叫人唏嘘。 谈及德安堂未来,他感慨目前尚无继承人,但好在金宝仍有许多中医师,德安堂在金宝已逾70年历史,若有一天无法延续,确实可惜,希望在退休前,能有人愿意接手,将这间传统老药店延续下去。
2月前
专栏
记者心视线
巫秋燕 | 老店的温度
以前对老店没有特别的感受或情怀,直到数年前,漫步在槟城乔治市的古迹区时,才慢慢领会到,原来老店与传统工艺蕴含著一股岁月的味道,越看越对味。
2月前
记者心视线
专栏
老店寻踪|肩负家族使命发扬白铁手工艺 源昌叮当声响百年
当锡米于1840年间在拉律被发现后,以打造各种器皿的手工艺行业也慢慢涌现,而到了1900年,这个行业因为需求殷切,从事者也愈来愈多。 当时的工匠,都是通过工具及纯手工,一槌一槌的将器皿打造,这些器皿除了实用外,也可说一件件的艺术品。 在早年,太平因为锡矿业的发达而拥有多家打造器皿的商店,这些商店过后在锡业开始走下坡时,便逐渐改用白铁或原铁,因此有白铁店之称。 当年,其中一间极具盛名的白铁店,便是“源昌”了,这间白铁店于1913年承传迄今已有四代,在这112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曾经历过辉煌,也面对过最艰难的日子。 在经过太平马结路增龙公市附近的路段时,偶而会听到店屋内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在循着声响探寻时,抬头一看,便可以见到店前挂满了各种各样钢制品,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这就是“源昌”白铁店了。 第一代创史人温源泉从中国南来 “源昌”的历史可以从1913年开始追溯,当年其第一代创史人温源泉由中国南来,然后在太平马结律门牌110号的商店,与一名友人杨金生一齐从事锡器及白铁工作。 过后杨金生返回中国,便以150元将“生泰昌”店铺顶给温源泉,并立下了一纸合同,将店内所有的工具都转让给温源泉,并允许温源泉改换字号继续营业。 这张详细记录了当时交易及承诺的珍贵契约,目前仍完好的珍藏在“昌源”白铁店内,见证着当年那段创业的起点。 温源昌在顶过“生泰昌”后,将店铺易名为“源昌”,让这间白铁店一直传承直今,目前是由第四代传人温槟华经营。 温槟华凭着精湛的手艺及细心的构思,为消费人提供及创造了许多实用及耐用的白铁产品,以及维修各种破损的白钢用品,让“源昌”声名远播。 温槟华:镀锌铁广泛使用70年代生意兴隆 温槟华受访时说,其曾祖父温源泉过后将白铁店交由爷爷温吾汉打理。爷爷在经营时,因为当时像胶业蓬勃发展,打造像胶用具的生意极佳,当时也处于采用原铁取代锡的时代。 他说,白铁店过后交由二叔经营,但二叔在接手约1年后便不想再继续,当时在吉隆坡的父亲温炳吉便返回太平,继续传承这项家族手工艺。 “源昌”在1970年代因为镀锌铁被广泛使用而生意兴隆,店内聘请了多名工人,而且还拥有电话及货车,在白铁业界中极有名气。 惟好景不常,随着机器化浪潮的来袭,怡保一些工厂采用机器制造了大批的白铁器皿,由于机器制造的器皿价格低廉,因此对手工打造的白铁业形成了极大的打击。 温槟华说,当时“源昌”的生意一落百丈,工人也全都被遣散,最后只剩下爷爷一人经营,生意从火红掉到谷底。 他表示,当其父亲在接手白铁店时,太平拥有数间白铁店,加上塑料产品的涌现,造成生意相当的竞争。 “当时,父亲也曾尝试通过批发白铁产品以促进生意,但这些白铁产品不断的涨价,只有蝇头小利。” 父亲研发咖啡炉热卖 温槟华说,过后父亲凭着匠心研发出以煤气取代木炭的多功能咖啡炉,这种大型的咖啡炉,几乎所有咖啡摊档都在使用,炉内可以烧热水,炉旁还有一个小空间可以装满烧水,并把瓷杯放到热水中保温。 他表示,旧时的咖啡炉都是以煤或木炭作为燃料,但煤及木炭在燃烧时会发出薰人的黑烟,对环境造成污染及不符合卫生。 其父亲过后便研究打造采用煤气作为燃料的咖啡炉,结果需求殷切,许多小贩也将原本的火炉带来改造,“源昌”的生意也节节上升。 温槟华本身则是因为父亲过后身体不适,而在1999年接手白铁店,成为了第四代的继承人。 起初,他对白铁工艺并没有兴趣,但作为传承人的责任,以及维护家族生意的自觉,促使他继续经营这门事业。 在这期间,他面对许多新的挑战,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来自工厂制品以及中国廉价产品的竞争。此外,本地的手工制作往往需要更长时间与更高成本,与工厂制品相比缺乏优势。 打白铁须花心思琢磨学习 他说,打白铁并非是一门容易的手艺,必须要花费许多的心思去探索、琢磨及学习,才能慢慢的上手。 “这项手艺的挑战相当的大,必须依靠手工去完成每一件产品,而当顾客要求维修及改造旧器皿时,也必须要知道用什么材料,以及如何焊接修好。” 他指出,目前所采取的做法是继续接受客制化订单,并利用现代设备,例如铁板折弯机,以加快制作过程。然而,大部分工序仍旧依靠手工操作,以保持手工艺的品质。 温槟华也复制父亲当年制作的旧式信箱出售,这些信箱的设计和工艺技术,依然保持传统的原汁原味,以维持独特的质感。 没继承人太平剩两间白铁店 他说,不久前接获一名顾客的要求,以打造一个传统的炭烧咖啡炉,而这个咖啡炉必须如传统般的拥有保温茶杯的功能,因此挑战相当大。 他表示,打白铁可以说是一项强化金属工艺的遗产,这项工艺如今面对没有继承人的问题,至今太平只剩下两间白铁店而已。 “如果孩子对这个行业没有兴趣,我不会强迫他们继承事业。而年轻人若有兴趣,我也会愿意将这门手艺传授,让白铁业能传承。” 见证太平矿业辉煌变迁 “源昌”从第一代创业至今,其发展历程反映了本地社会从传统手工艺的锡制品到白铁制品,再到不锈钢制品的经济适应能力。 这家历经112年而不衰的家族行业,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唤醒社会对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保护的重视。 “源昌”的历史也告诉人们,白铁工艺不只是打造器皿,更是对时间的锻造。它也见证了太平从矿业辉煌到城市变迁的百年脉络。
2月前
专栏
大霹雳
华都牙也“新力丰”脚车店 三代传承 服务不辍
1930年代,华都牙也正值锡矿业鼎盛,矿工与商贩往来频繁,居民的出行与运输需求随之大增。彼时汽车尚未普及,脚车因价格相对可负担、保养简便,又适合短途与中程交通,迅速成为居民与矿区工人的主要代步工具。 在这样的社会与经济推动下,脚车行业迎来黄金时期,全镇拥有多达6家脚车店,分布在主要街道与商业区。这些店铺不仅贩售全新与二手脚车,还提供维修、零件更换及轮胎补漏等服务,有些甚至经营脚车出租,方便无力购车的居民使用。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摩托车与汽车逐渐取代脚车的主流地位。昔日门庭若市的脚车店,如今缩减至4家,仅有3家仍坚持提供维修服务。斑驳的招牌、泛旧的工具,依旧静静守候在街角,仿佛在低声感叹着那个车轮滚滚,铃声清脆的黄金年代早已远去,却仍在老镇的记忆深处缓缓回荡。 承载着小镇岁月记忆 新力丰脚车商店屹立于华都牙也大街,至今仍保留着马来西亚早期英殖民时期典型的双层骑楼式店屋风格,瞩目的红色外墙配以古典柱式装饰与通风百叶窗,既散发着浓郁的南洋老街风情,也承载着小镇的岁月记忆。 走入店内,映入眼帘的是斑驳的木质柜台、成圈悬挂的外胎与内胎、整齐排列的锤子与锉刀,以及倚靠在角落的小车轮圈和各型号新旧脚车。空气中弥漫着橡胶与机油交织的味道,夹带着岁月沉淀的木香与金属气息,令人不禁联想到昔日脚车行业的辉煌,以及小镇的繁华景象。 陈义兴:从小跟父学艺经商 第二代东主陈义兴接受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指出,该店已有约80年历史,最初名为“新华兴”,由其父亲陈道模于英殖民时期创立。约10年前,店铺传至他儿子手中,才更名为 “新力丰” 。 他说,自小与父母在店铺楼上生活,伴着楼下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长大。自懂事起,就跟随爸爸学习维修技艺和经商之道。 “爸爸修理脚车时,我就在一旁递送工具。他手把手教我转动扳手、用校圈机校正车轮及调整链条等手艺,我也在多次练习中逐渐熟练,直到能够独当一面,继而接手这家店铺。” 他表示,这不仅是一门谋生的本领,更是父亲留给他最珍贵的手艺;而如今,这份手艺又传承给儿子陈力丰,继续守护着父辈留下的生意与初心。 锡矿业没落 脚车业也渐衰落 他披露,1930年代的华都牙也因督亚冷铁船运载锡矿而商贾云集,繁忙的港口带动交通与贸易,也让脚车成为普及的代步工具,促成脚车行业兴盛。 他透露,当年小镇共有6家脚车店,客户多来自华都牙也、布先,以及督亚冷的各族群。后来随着锡矿业没落,铁船停航,港口繁华不再,商贾往来锐减,脚车行业也逐渐走向衰落,慢慢缩减至如今仅存的4家。 他说,从前的脚车以钢铁为主,车架坚固耐用,但重量较重;如今则多采用轻量化合金或碳纤维材料,更适合长途与休闲骑行。 陈力丰:未算“夕阳行业” 第三代东主陈力丰指出,如今市场上提供维修服务的同行越来越少,但他认为,脚车商不能只懂销售,更要掌握维修技能,才能准确判断各类脚车的问题,确保其安全性。 “维修脚车是一门结合技巧与经验的手艺,需要细心观察、耐心调试,更要对每一处零件了如指掌,才能确保每辆脚车能够安全顺畅地上路。” 他说,他接手时,脚车行业已不如往日兴盛,但已是当地的老字号,仍有许多熟客支持,不时带着脚车来保养与维修,店铺才能一路经营至今。 他指出,店里业务不仅限于售卖和维修各类新旧脚车,还包括轮椅维修,以及摩托车轮圈的校正服务。 他披露,行动管制令期间,由于当地民众外出依赖脚车代步,加上无法跨州旅游,生意反而出乎意料地好。然而,自开放以来,生意开始恢复冷淡,顾客以马来族群为主,多数购买脚车在甘榜使用。 “从前除了锡矿工人和商家,当地的学生也是骑脚车的主要群体,几乎家家都有一辆,方便上学和日常出行。如今,随着汽车数量日益增加,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改为亲自接送,骑脚车上学的学生已属少数。” 他认为,脚车行业尚未算是“夕阳行业”,关键是不应只局限于销售,而要坚持提供维修服务,因为始终会有人需要脚车的保养与修理。
2月前
大霹雳
专栏
老店寻踪︱舶来品老字号 广联兴洋货店将熄灯
在江沙大街矗立70余年的广联兴洋货店或将在今年结束营业,这家从1947年开业至今的老店,见证了马来亚独立、国家经济发展与消费习惯的变迁,最终不敌电子商贸与时代洪流,成为又一家走入历史的传统店铺。
2月前
专栏
关注东海岸
经济不景 车位严缺 老店铺租不出卖不掉
受经济不景、停车位严缺及新商业区设立的冲击,敦拉萨路(大街)及拿督阿都拉路(后街)至少有15间老店铺丢空,店主苦寻租客或出售,但无人问津。
3月前
关注东海岸
百格新闻
马赛地冲入老金店!北海战前建筑又中招
槟城北海峇眼赖再发生战前店屋遭撞事故,一名年长司机驾驶马赛地疑失控,冲入一间拥有60年历史的金店,造成店屋墙体倒塌、铁门严重变形。
3月前
百格新闻
百格新闻
马六甲新邦木阁镇大火 14间百年木屋成废墟
马六甲新邦木阁镇昨日(7月21日)下午发生严重火灾,14间百年老店屋在半小时内几乎全毁,所幸无人伤亡。
3月前
百格新闻
沙巴特写
躲过二战难逃火劫 缅怀皇家湾老店
(亚庇11日讯)皇家湾镇内3栋在英殖民时代建立的老店屋在昨日一场无情大火中被烧毁,其中一栋被烧毁的店屋甚至有近百年历史,让镇内民众及州内一众推动老建筑保育保护工作的爱好者感到惋惜。
5月前
沙巴特写
都市动态
经营一甲子 顾客逐年减 陶瓷老店迁离市中心
在游客熙来攘往的中央艺术坊(Central Market)步行街,旁边的商店隐藏着一家已经经营将近一甲子岁月的荣成陶瓷老店,多年来受到本地人迁移与消费模式改变的影响,造成门市客户群逐年下跌,业者们唯有搬离市中心,结束门市生意。
5月前
都市动态
关注东海岸
疑醉酒毛贼潜入店内干案 人有三急就地解放
疑醉酒的毛贼晚上从老店后门潜入店内干案,不料人有三急就地解放,恰好老店主从外面回来,毛贼听见声响慌忙逃跑。
5月前
关注东海岸
社区动态
盼吸引游客观光打卡 木威百年老镇增壁画街
曼绒市议会通过私人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CSR)计划,为木威大街一排百年老店后的屋墙绘上约20幅的各种壁画,并进行了美化工程,期望能吸引旅客前来观光打卡,以唤醒早已失去繁华的百年老镇的活力。
6月前
社区动态
沙巴要闻
雨盖摇摇欲坠 速拆王麻骨老店危楼
(保佛19日讯)王麻骨镇老店区有一排拥有5个单位的老店,虽然建筑物已进入危楼阶段,但当中有4个单位店铺每天仍然营业。民众促请有关当局居安思危,从速施工将五脚基上已崩塌的雨盖拆除,以免它坠下伤及行人。
8月前
沙巴要闻
六日议言堂
黄勃扬 | 岁末大火 敲响老店防火警钟
2024年12月22日发生一场大火,将座落在士乃大街近90年的3间老店烧的面目全非。原本独特的历史建筑,转瞬间变成残垣断瓦,实在令人惋惜。 3间老店和士乃同乐戏院,皆建于上世纪30年代。位于老士乃人所熟称的“上街场”,如今的士乃联邦大道旁。 根据老士乃人复述,这里是士乃最早人口汇集的地方,有戏院、有杂货店、有市集,商业蓬勃,车水马龙。 随后因士乃大街周围着重发展工业,导致外劳不断涌入,加上靠近新山和新加坡,年轻人口逐渐外移,许多老店难以经营下去。 起火的3间店中,一间是本地人与外籍配偶联营的行李箱店,也是最早的着火点。另外两间,一间是在疫情中结束营业的裁缝店,一间则是电器店。 火灾发生时是早上9时,当时士乃大街早市的人潮仍未散去,许多目击火灾发生的民众向我反映,由于起火建筑的半砖半木板,加上杂货很多,以致火势迅速蔓延。 消拯人员抵达现场后,面对旧店屋没有消防栓的问题,而必须从其他地方拉水,增添了救灾难度。而且消防车也面对侧巷违规搭建的雨棚所阻,只能从建筑前方进行灌救。 所幸早在2023年,笔者与古来市议会就在复新士乃老街时,已经将戏院前的非法摊位拆除,否则火势有可能波及到戏院或是左方的老店。 火灾发生后,虽然经营了50年的金华餐室得以幸免遭大火吞噬,但同一排4间的老建筑物,已经遭古来市议会鉴定为“不安全建筑”。 如今,4间老店都在一片非商业用途的大地契,同属30多个股东所拥有,通过成立一间公司来管理。如果就这样拆除,90年老店就将成为回忆,但即使要重建,也会面对重重困难。 站在市议会的立场,这些受波及的老旧建筑不仅未符合防火规范,如今大火后建筑结构也不再安全,已经难以将其保留。 突如其来的火灾已经烧毁了3间老店,还有波及1间充满士乃人回忆的咖啡店。地主应该以此为鉴,意识到老旧建筑所存在的防火问题,群策群力极力改善,才得以保住同乐戏院和剩余老店。
10月前
六日议言堂
百格新闻
二条路新村火灾 70年老店被烧成灰烬
霹雳实兆远二条路新村发生火灾,约有70年历史的木板店屋被烧成灰烬。
10月前
百格新闻
更多老店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