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举报

5小时前
3天前
3天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新加坡9日讯)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公司(SGX Regco,简称新交所)举报办公室,在处理一起举报时发生吹哨人身份险些被泄露状况,据悉已为此展开内部审查。 《联合早报》报道,根据掌握的信息,这名吹哨人是狮城一家即将准备上市的企业的职员,因对公司行事方式有所保留,致函新交所反映。 吹哨人指信函内容很快被公司主管知晓 过后,吹哨人指自己的信函内容很快就被自己公司的主管知晓,吹哨人因此指责新交所的吹哨保密机制有疏漏,以线上和线下方式向新交所提出抗议。 据了解,新交所内部审计部门已就吹哨保密机制或有疏漏一事展开审查,已经审核相关吹哨程序和参与人员。当局最终认为参与人员认真处理吹哨人的举报,同时遵守当局要求,包括调查时维持中立和保护吹哨人身份等。 吹哨人接受采访时说:“公司即将上市,我认为公司行事方式有些问题,于是电邮新交所。结果,新交所未经妥善保密处理,就把内容告知公司的保荐机构(sponsor)。随后,我就发现公司知道了举报的事。” 吹哨人指出,自己向新交所举报后,公司主管不久就向部分员工透露举报内容,并采取措施解决举报提出的问题。 吹哨人也认为,新交所给予的答复犹如石沉大海般,没有正面回应。与此同时,吹哨人担心身份泄露,也担心遭不公对待。 基于保密关系,媒体无法透露吹哨人是否尚在公司工作,或已被解除工作合约等具体工作情况。 新交所:全力评估任何跟潜在IPO相关疑虑 媒体向新交所查证和查询此事时,发言人并未否认,但表明新交所监管公司不会针对公司上市申请所收到的任何公众反馈,以及因此所展开的调查发表评论。 发言人说:“我们全力评估所有跟潜在首次公开售股(IPO)公司有关的疑虑,并确保这些公司在获准上市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发言人指出,上市主理商(issue manager)和保荐机构应采取同样严谨态度,包括在展开相关调查时,保持应有的谨慎和技巧,同时不泄露提出指控个人的身份。 “如果有证据表明,上市主理商或保荐机构没有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调查,我们将毫不犹豫地采取监管行动。” 保荐机构受询时,则对此事不予置评。按新加坡的上市规则,当新交所监管公司接到举报,必须告知准备上市公司的保荐机构举报内容,以便让它做出回应。 学者:保荐机构可能并非真正独立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教授受访时指出,除非吹哨人将自身的举报文件交给保荐机构,否则一般情况下,保荐机构是无法查阅这些文件内容。 他说,新交所制定的举报框架规定目前是“充分且明确的”,须要关注的可能是,如何在具体案例中执行框架中的规定。“即便相关信息提供给潜在保荐机构,也应贯彻相关的保密精神。” 企业治理专家、国大商学院教授麦润田却认为,许多上市公司披露政策中,并没有良好做法。“这不禁让人产生怀疑,上市企业除了相当基本的吹哨政策外,是否还制定了适当的程序。” 学者:任何投诉应予以改写以保护吹哨人 他进一步指出,任何举报投诉应予以改写,以保护吹哨人,避免让被举报的公司推断出吹哨人的身份。 另外,麦润田也对保荐机构在吹哨人保密方面所扮演的中立角色,提出质疑。 他指出,新交所在评估上市申请公司是否适合上市时,广泛依赖保荐机构。 “不过,保荐机构可能并非真正独立,因为它们在被保荐公司成功上市方面有既得利益,而且它们或许想发展或进一步加深与上市公司的关系。这可能导致它们向申请上市公司披露一些不该披露的信息。” 总的来说,他认为新交所和保荐机构都应检讨它们处理举报投诉的程序,确保吹哨人身份不会泄露,更不会遭到申请上市公司的报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新加坡25日讯)新加坡的一项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新加坡网民曾在社交媒体平台接触过有害内容,但只有不到三成的人向平台举报。 此外,网民接触到的煽动种族或宗教紧张情绪,以及暴力内容显著增加。 《8视界新闻网》报道,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今年4月,对2000多名15岁及以上的新加坡网民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接触网络有害内容的经历,以及所采取的行动。 调查涵盖被列入互联网行为准则的6个指定社媒,包括:脸书、HardwareZone论坛、Instagram、TikTok、X平台和YouTube。 这些业者必须协助加强新加地的网络安全,抑制有害内容通过它们的平台散播。 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接触过有害网络内容,比去年增加9个百分点。其中,三分之二(66%)的受访者曾在指定社媒平台接触过有害内容,比去年调查时的57%多。 他们当中,近六成是在脸书接触到这些内容、四成半在Instagram、四成在TikTok、近四成在Youtube。 报告指出,虽然这可能同这些平台的用户较多有关,但也提醒人们这些平台承担着更大的责任。 调查也显示,新加坡网民最常接触到的有害内容是网络霸凌和色情内容。 值得关注的是,网民接触到煽动种族或宗教紧张情绪的内容,以及含暴力内容的次数明显增加,各比去年多了13%和19%。 调查也发现,接触有害内容的人当中,六成选择不理会;约三分之一(35%)选择屏蔽内容或账号;只有四分之一(27%)向平台举报。 那些举报有害内容的网民中,八成在举报过程中遇到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平台业者没有撤下这些有害内容或冻结上传内容的帐号;举报后业者没有提供跟进结果;以及业者允许被删除的内容重新发布。 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学与新媒体系主任彭丽珊副教授认为,很多人都对网上有害内容习以为常,因此选择不举报。 “我认为其实第一步是要让大家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降低有害内容的传播,我们其实有能力尽量阻止他们的传播。” “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很多人有时候是看不到举报有害内容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这正是我觉得很多不同的平台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平台可以通过分享他们如何处理被举报的内容或者账户,增加公众的信心。” 家长也须正确地监控孩子使用社媒。 “我觉得家长和监护人需要很客观地看待不同的平台,也不要将平台视为洪水猛兽,就是要了解他们的孩子是怎样使用这些不同的平台,积极地与孩子沟通。” “家长也应该对这些不同的有害内容有一些意识,这样才可以比较好地帮助他们的孩子。”
4月前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