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人生

3星期前
常言:“施比受更有福”,因为当你付出时,你是快乐的。但,“施”真的比“受”更有福吗?予我而言,施与受,同样有福,同样快乐。 爱丽丝·门罗曾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礼物,我们给予,我们接受。”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爱”,我们给予爱的同时,也要懂得接受爱。那么,什么是爱?如何给予?如何接受? 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但什么是爱?很多人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很多时候,爱微小到让人难以察觉。这世界上有很多无私的爱:甘于等待、甘于奉献、不愿索取、不求回报。爱就像春风十里柔情,像黑夜里的星光;爱是心怀善意、是在乎、是尊重、是接纳……爱以无数种形象存在着,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有人给予你爱,那你是幸运的。 从被赋予生命开始,我们就在接受着来自父母的爱。我们被爱着逐渐成长,但在长大后却忘记了如何去接受爱。我们觉得被家人爱着,自己是个累赘,是个负担。我曾经看过一个帖子:“我这样破碎的人,爱我的人要一片一片捡来爱我,实在是辛苦。”网友的回复是:“爱你的人会美滋滋地边捡边喃喃道:‘这片是我的,那一片也是我的’。”爱,会使爱我们的人放大我们的优点,即使看见我们的缺点,也会包容并且爱我们。接受爱也并没有那么难,只要承认自己需要爱,需要被支持,学习去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帮助与爱,那么,我们会越来越幸福。 给予爱、接受爱,这是我们终其一生都需要去学习的事情。若这世界的所有人都给予爱、接受爱,那么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就不再是一个桃花源。 【作家点评/若涛】 这是一篇演讲稿,跟文学创作还有一段距离。若要把它变成文学作品,首先必须把道理收起来。然后,重新布局,把文中的父母之情放到前面变成主轴,通过事件与情节把寓义表达出来。如果能适度留白,更能让读者主动投入到文字里头。如此就能牵动人心,跟演讲稿的效果有云泥之别。
1月前
人生美好但短暂,一生人可以遇到许多事物,有些永恒有些短暂,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是我们给予这个世界最大的尊重。“一瞬间”很快,甚至可能不会被任何工具所记录,也许那一瞬间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并不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但如果我们珍惜那“一瞬间”,那么我们的珍惜将会成为它存在的“证据”。 爬山是一场与大自然的浪漫约会,在这场约会中我们了解到大自然其实是一个画家,我们尽情欣赏它为我们画下的一暮暮夕阳。为了奔赴这场浪漫约会,我们必须花费上几个小时爬上山顶,只为见到那一瞬间的夕阳,这值得吗?值得。虽然夕阳每天都会存在,模样几乎千篇一律,但因为我们珍惜,珍惜会让那一刻所见的夕阳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景。 巴黎奥运会期间,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位中国体操运动员,他在上一届奥运会中因为一些失误与冠军失之交臂,所以他继续参赛。不幸的是,他这次因为队友的失误再次与冠军无缘。有记者问他遗憾吗,他说遗憾肯定会有,但他为此而珍惜,珍惜自己努力后的成果,因为这是他人生中的一部分。 我在这段采访底下的评论区看到这样一句话:“他不是银奖,他是世界第二。”当你从珍惜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你所看到的那一面必然是耀眼的。 在一次平常的聊天中我得知朋友竟然一直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她珍惜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出现的人和物,所以把一切都写在日记里。她希望日后的回忆都有迹可循。 教师节送礼,我们班送了便条贴给班主任,便条贴上写满了班上同学对她表达的爱意,感恩她所有的付出。在班主任收到礼物后的几天,我偶然发现她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几张照片,下面还配文,写了很长的一段话,而那张照片正是我们班送的教师节礼物。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班主任对这份礼物的珍惜与喜爱。教师节礼物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班主任的珍惜之情,而班主任发的帖子,表达了她对礼物的珍惜之情。在这段生命互相影响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珍惜是一种情感上的传递,因为我们的“珍惜”促成了老师的“珍惜”。珍惜是双方的,是礼尚往来的。 在这匆匆流逝的时间里,学会珍惜是我们一生中的必修课。珍惜会让生命的痕迹加深,把我们绚烂的情感传递给别人,让这个世界充满温度,让生命影响生命。 【作家点评/若涛】 这是一篇演讲稿,跟文学创作还有一段距离。说它是演讲稿,因为它注重说理,并且写法公式化。若要把它变成文学作品,首先必须把道理收起来。文中的3个事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描写,多关注细节与情节,让寓义以弦外之音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能适度留白,更能让读者主动投入到文字里头。如此就能牵动人心,跟演讲稿的效果有云泥之别。
1月前
3月前
夜里静悄悄的。窗外的夜雀偶尔发出一声鸣叫。鸣叫声便随着风掠过树叶的声音,稀稀落落地消失在夜色里。玻璃窗面反射着电脑荧幕的光和被微光照亮的脸。幽幽地,直勾勾地,眼神落在窗面映照出来的面孔。疲惫与焦虑在脸上流转,不肯离去。为大学期末考试夜半苦读已一月有余,我的体力与精神在极限边上晃荡。 手机荧幕忽然亮起来。友人发来一段很长的信息。轻轻点开,略略看过一遍,我已能感觉她的崩溃与绝望。我怕考不好,怕拉低绩点,她像就在我面前啜泣。身为从小到大未曾在学业中尝过什么失败滋味的三好学生,成绩不好对我俩来说就和天塌了没分别。只是上了大学,难度陡然提升,我们不再百战百胜。 为了学习迷失自己 “你知道吗?以前我觉得成绩不好的人都是笨蛋,都一无是处。然后现在的我真的一无是处了。”读到这里,当头棒喝。习惯了好成绩给我们带来的荣耀,于是我们拼命学习。所有的时间都在书堆里度过。我们没有自己的爱好;我们没有喜欢吃的食物;我们没有喜欢去的地方,连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选择都很难自己做决定。不过在考试中却相反。考卷上总是有30道选择题。为了在答题纸上涂满那30个小圈,我们把书里的东西囫囵吞下,不批判,不思考。被刻意训练过的大脑控制着我们手握铅笔在那30个小圈里移动,渐渐填满30平方厘米。一个小圈只占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却在我们的人生里占了不止一平方厘米。 我们曾经认为只要涂满正确的30平方厘米,人生的体积便能丰满起来。但只要那30平方厘米错了分毫,人生的长度就戛然而止。我们是笨蛋,这样的标签会自然而然地被我们周围的人贴上我们的脑门。随时间流逝,这个标签会渐渐被别人遗忘,但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它一字一字地刻在心里。区区30平方厘米,便足以让我们骄傲自满,便足以让我们羞愧很久很久。 可是,我们的人生只限于这30平方厘米吗?初中时有一天放学走路回家,恰逢大雨,我与友人在巴士亭里躲雨。一只橘色的猫咪坐在长凳上,警惕地看着我们。友人伸出手,先给猫咪嗅了嗅她的气味,接着顺着猫咪的头到背部温柔地抚摸。猫咪舒服地眯上眼睛,呼噜呼噜,呼噜呼噜。友人小瞧了自己。她并没有一无是处。她的温柔与细腻,我都看在眼里。只不过那30平方厘米像鬼魅一样无处不在,寸步不离地跟随着我们人生的前半段,然后否定了我们除了好成绩以外的其他价值。 可喜的是当年龄渐长,那30平方厘米会逐渐失去踪影。倒也不必否定它在特定时刻带给我们的好处。只是当人生进入下个阶段,我们需要努力摆脱它带给我们的阴影。人生要由自己定义,而这又会是另一个终生的功课。 想着这些,我给友人发去了一段长长的信息。下一秒,思绪随着一声猫叫中断。我的猫咪跳上我的膝盖。我依循着从友人那儿学来的方法,温柔地抚摸它。呼噜呼噜,呼噜呼噜。亲爱的朋友,成绩失利固然令人失望,但你的温柔,你的耐心与细心才是丰富人生必不可少的材料。
3月前
假如上天听到我的祷告,并有感于我的虔诚而特别开恩,允许我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往昔一个任由我决定的时间点,不过附带3个条件:(一)时光隧道是个单向通道,到了从前便不能再返回现在;(二)穿越时光隧道不是观光旅行,不是以游客身分去看望从前的自己,而是变回从前的自己,重走从那时间点开始的人生路;(三)一旦变回从前的自己,便不再记得那之后发生的任何事情。 在这3个条件的约束下,我还想回去从前吗? 1985年7月3日开始上映的科幻电影《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讲述一个少年在怪诞科学家的协助下回到50年代,见到自己双亲。那时双亲非但尚未结为夫妇,而且还不是情侣,甚至看来根本缺乏成为情侣的缘分呢!这下少年可着急了:那两人如果不结婚,如何成为自己父母,自己如何来到这世界?于是千方百计为他俩牵线,制造各种接触机会,撮合他俩,谁知未来妈妈感兴趣的,不是未来爸爸,而是自己……。电影情节,绝顶有趣,充分反映剧作家的丰富想像力。最后当然是撮合成功,少年才没从地表消失,并且重返1980年代的当下。 上天为我提供的单向行程,和电影情节大相径庭,我无从借鉴别人经验,因此一时忐忑不安,拿不定主意。在人生路上偶不顺遂,常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不是 “假如我能从新来过,绝不会做这样的决定”,就是“我来生必定向XXX看齐,做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我本身即不仅一次说过:“假如人生可以重来,我不要做工程师,要做博物学家。”可惜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绝无仅有的终极演出。尽管当今医药比华佗扁鹊时代先进发达得多了,却还是没发明“后悔药”,凡人在人生三岔路口做了错误决定,总是无法纠正,得自食其果,为之懊恼一生。 而今上天不是为我提供了纠正错误,重新来过的机会吗,怎么不赶紧把握呢? 我的犹豫不决反映了人的一个通病:向神明上天祷告祈求之前,没认真思考,不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心有家庭牵挂 如果我是个无亲无友、了无牵挂、吊儿郎当的莽夫,我或会在极短时间内作出决定,接受上天的献议,衣袖一挥即潇洒上路,不带走一丝云彩。然而我有个温馨的家庭,老伴犹在,下有3个孩子和4个孙女,又有众多相处融洽的姐姐弟妹和侄甥,以及相交多年的老同学老朋友,叫我如何说放下就放下,犹如当年李叔同之毅然抛弃一切,远离双亲家庭妻子儿女兄弟姐妹及大大小小的感情牵挂,一走了之,独入空门,摇身一变为弘一大师,受人景仰。我一介凡夫,绝不敢向大师看齐,长年吸纳的儒家思想犹如架在颈项上的桎梏,压得我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到目前为止,我这一生确是过得一无是处、千疮百孔,那么让我重新来过的机缘出现了,我当该好好把握,回去从前,重走一趟人生路,在三岔路口不再鲁莽行事,务必权衡利害推敲再三方做决定。可是这并非我当前的写照。老实说,年近耄耋的我,虽不敢自诩这一生有什么史诗般的成就,那从指缝间流逝的两万八千多个日子,却也不算虚度,反而自觉还过得蛮充实。从零开始打拼,几十年勤勤恳恳耕耘,一步一脚印,按部就班,不抄捷径不取巧,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获得经济独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个人层面,最大爱好有三:旅行、摄影和写作。多年来,特别是退休后的日子,我和终生伴侣兼最佳旅伴,携手闯荡了约15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相机和文字,记录了旅途精彩,和亲朋戚友及同好分享,获得巨大满足感。 此刻的我和内子,正在享受我俩得来不易的第二黄金年华,健康犹在,双脚尚可尽其本能带我俩四处溜窜,因此继续点击地球村,逐项勾销此生不容错过景点清单,不留遗憾。 重走一趟人生路,固然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一旦梦想即将成真,时光隧道就摆在眼前,言之凿凿者往往倏忽变得优柔寡断,没了主意,毕竟在同温层呆久了,对骤变和巨变都有了无比强劲的抗拒。 再三考虑的结果,我决定放弃那千载难逢的机会,谢了上天的好意,不穿越时光隧道重返过去,选择继续拥抱现有的一切。我的现状,乃多年努力打拼的成果。既然在那过程中问心无愧,没什遗憾,为何要考虑放弃这一切,走向未知呢?老子不是早就教导了我们:要知足常乐吗?
4月前
  “很璀璨动人对吧?可是它的生命最长只有3秒钟。” “它们的存在对我们来说即是瞬间的灿烂。我们何尝不是它们,就像人生短暂灿烂,活出最精彩的故事,要及时。” 余晖。 轻轻踩在柔软的沙滩上,一步一步,沿着海岸线一遍遍地走着。海风吹拂过润红的脸庞,一阵一阵,吹得双眼时不时眯起来迎着风;海风里带着一丝丝咸味;一丝丝海水的味道;一丝丝潇洒。 仰首凝望,一座灯塔矗立在远方那座海湾旁的高山,静静地在一望无际的大海旁,伴着落日悄悄投入夜晚的怀抱,涌动的微波把照耀在海面上的阳光揉碎,洒进跃动的鱼群间;散在海鸥踩着风清点海面的节奏里。太阳缓缓下沉,慢慢褪色,将碧落染成了橘色,璀璨动人。然后才静静离去,让晚霞弥漫在整个星空;吹拂穿梭在海风里,带走一整天的忧愁。 夜空下的海,不是平凡的海洋,更不是平凡的海水。每每到夜间,海湾就会出现蓝色的希氏弯喉海萤,泛着蓝色的光,似乎是照耀大海;照耀人间短暂而璀璨的眼泪——蓝眼泪。 双脚站立在黯淡的沙滩上,浪轻轻地、温柔地冲到岸上;到岸上的双脚。触碰到固体和温度的蓝眼泪一瞬间泛出微亮的碧蓝,来来回回,将整个海岸线都点亮了;黑暗的夜空里眼帘中的曙光被点燃;触手可及的距离中,指缝间筛漏出光,在月光微微照耀、繁星闪烁中格外夺目,让人心扉散发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平静;夜晚中的一股温暖。 一波又一波的浪,一次又一次冲到岸上,蓝眼泪为山川大海落下那份泪,为死寂沉沉、万籁俱寂的夜空和海洋发出敬佩的光,哪怕它的生命只有3秒;哪怕最后只剩下苍白无力、黯淡无光,依旧要在那一瞬间奋力地灿烂一番,给海留下永恒的足迹,给看海的人刻下绚烂的记忆,短暂又璀璨。 花开凋谢,月圆月缺,四时流转,这世间的每一事每一物都有各自来去的方向、波涛的节奏。人生的光影亦是如此,忽明忽暗,而这一生的交响曲的长短取决于我们怎么活出自己。 也许,人生需要换个角度看待,宛如蓝眼泪,人生无常,无论哪个选择、哪个路途都是一次有意义的冒险。往前看,期许每个日出日落,很多预想不到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创造;精彩的每一幕等着我们去编写,哪怕人生几十年说起来短暂,不妨张开双臂,尽情拥抱每一幕激情的泪水、每一幕欢笑的幸福;尽情绽放自己的光芒,让生活抹上绚丽光彩,甚至传递给他人仰首阔步的光彩。 海洋里有星空。也有浩瀚星空的泪水。 蓝眼泪,为大海落的泪;为人间落泪,落下不同故事,不同的眼泪。 黄油饼是甜的,混着了眼泪变得稍带咸味,交杂着各种美好感人的味道。倾听繁杂社会的交响曲,感受时光飞逝。有人在江湖拔刀为国而战,有人在战场上挥剑奋勇而上,最后躺在血泊中依然紧握剑柄;有人为了文明而日夜改改涂涂了多少条文,有人穿着白袍不休不眠只为了持续多少颗的心跳,有人不断地呼吁保护母星最后却成为无力的呐喊,有人在深渊边缘被黑暗笼罩正期盼着一丝光辉的映照。 3秒钟的眼泪,为此落下,纵然那么的渺小看似无力,却都用尽力量努力去映在每一段故事里、每一个心扉里,靠着海水飘泊,四处发光就像海里的星河,努力递给世间每个灵魂都有继续往前走的勇气。往前看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努力的过程本就是孤岛,无畏去航海,最后抵达的一定是充满生机的彼岸,永远不要去为不值得的人、事、物而浪费了看漫漫路途景色的机会。少年与热血永不老去,即便披荆斩棘,丢失了怒马鲜衣。 会动的蓝海洋,留下会动的青春。 人间烟火,不仅仅局限于柴米油盐的熏染,在被岁月淹没的老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到万千的绝伦。生活的冷暖,一半南来,一半北往,那就一半让给暮色,一半还于人间灯火。让灯火阑珊去温暖每一颗心房,给在悬崖边的人打开一扇窗。 回眸,唯独光涌入眼帘。 相遇、重逢背后都有意义,能够遇见或是告别,都是一种缘,不完美又何妨,它是独特的,万物皆有裂痕,那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可是它只有3秒钟的生命。” “正因为3秒钟,在短暂的绚丽里让我学会如何给自己的人生留下灿烂的烙印。” 海与浪,温与柔,幸与不幸,最后都会有遇见温暖的时候。尽头就是无尽的到站、下站、上站,踏上旅程。 【作家点评/若涛】 开篇很精彩。“3秒钟的生命”成功勾住读者的好奇心,随即笔锋一转,描绘海边风景。这几段写景很见功力,场景调度具层次感,由远而近,时收时放,静中寓动,不疾不徐把镜头聚焦于主题——蓝眼泪。对蓝眼泪的描写也具诗意,像“眼帘中的曙光被点燃”、“为山川大海落下的泪”都可圈可点。 可惜的是,之后好几大段的“人生感悟”,都太老套,跟主意象“蓝眼泪”的关联也不强。把这些段落删去,这会是一篇极优美的写景文。若要跟人世情愁相联结,蓝眼泪本身就是一个极佳的隐喻,稍加延伸就行了。 相关报道: 新的旅程 追尋遠方之足跡
5月前
你是否想过自己的人生会突然停摆? 那些年,生活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无法前进。 2021年,我从未想过这样的事会发生。像是掉入了一个黑洞里,我完全失去了生命力,每天卧床不起,什么都没做却还是好累……好累……好累。每一口呼吸都好像要用尽全力,每走一步都好像拖着一个沉重的巨石。那时候即使饿到胃痛,都吃不下饭,食物一放进嘴里就想吐出来。糟糕的还不止这些,还有没日没夜的悲伤与哭泣,随时随地的焦虑恐慌,没有缘由的胸闷头疼,还有我无法言说的黑暗。 是无助且绝望的,我根本不知道凭我自己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我知道这可能是心理问题,所以我最后还是去看了医生。拿着取药单,看着诊断的那一栏写上了“MDD”(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重度抑郁障碍),老实说当下也有轻松的感觉,因为我知道我是真的生病了,而不是“矫情”。 当时候我连简单的刷牙吃饭,睡觉起床都做不到了,更何况是好好上课和学习。所以我被迫放弃全额奖学金退了学,好好养病。我开始了在医院精神专科复诊和心理治疗之间来回奔走的日子,每天都需要吃抗忧郁的药物。但是日子依旧没多好,药物没那么快见效,每一次的心理治疗更是一场消耗脑力与体力的考验,扒开内心深处的痛,情绪的反扑都是真真切切的,但依然要顶住每一次去了解察觉更多自己的内心,学习处理情绪的技巧。 好在日子过去,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起效了,但是我的睡眠比之前好了,食欲回来了。虽然情绪和活力好像还没完全恢复,不过至少日常生活可以继续下去。 就这样停下了一年,感觉一切都挺稳定,我总觉得自己该向前走了。我到了外地继续升学,重新回到校园。我总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甚至是可以做好的。但现实是大学的快节奏压得我喘不过气,需要和人合作交际的小组作业是我最大的压力,我追不上,但是我生怕自己会拖累别人。我每天都过得很紧绷,睡前我都要规划好隔天一整天什么时候要去哪里?要做什么?这么做不是因为自律只是因为想减少焦虑,怕自己迟到怕自己做不好,甚至是担心去食堂太多人会来不及去上课,而选择随便吃两口面包应付过去。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不到两个礼拜我就崩溃了。那一晚,我翻出了所有的药,差点打算一口吞下。我复发了,隔天我就又回到了医院继续看医生拿药吃。 感觉自己就像是中了风刚痊愈,要重新学走路的人一样。复学后,我也好像瘸了一年重新站起来学走路一样那么困难,却不会被人直接看见,在忙碌的大学生活中,还要特地抽出一点时间治疗看病,真的很无奈很累人。坚持了一个月,还是再次被打倒了,又开始不想去上课,就算努力爬起来去了也无法专心,甚至直接在课堂上偷偷流泪,最后只能又选择了休学。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最后却都好像半途而废,没有一次坚持下去,是我太容易放弃了吗? 可是那些感受都是真实的,那些害怕,那些恐惧,每一次就像回到了受创的当下。我的灵魂碎片好像被遗留在了受创现场,我一直困在那里,我的人生卡住了。我意识到若要继续往前走,我应该解决的或许就是创伤,可是那时候已和当时的临床心理师沟通了将近一年,二十多次的治疗,感觉一切也卡住了。好像他能帮我的就是那么多了,接下来的问题无法再帮助我,所以我停止了和他的心理治疗。 后来的日子,并没有停止前进,自己看书,查看更多资料,在和学校辅导员的几次咨询中也持续察觉自己的内心,学习安抚因为陷入闪回而恐慌的自己,继续“摸爬滚打”,尝试更多事物,找寻热爱,努力获取快乐,尽力过好生活。这样一个人的日子,安稳地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准备好复学,也不能再继续耗在学校宿舍增加家里负担,2023年3月份我退学回到了家乡。 这时候我距离SPM毕业已两年多,看到以前选择读中六的同学过几个月也要毕业了,选择升学diploma的也已读了一半,那些直接出社会打工的也赚了两年的钱,累积了经验,而我呢?这两年多不是什么都没有付出,到头来却还是白忙一场,还是只有一张SPM文凭。 每当我在社交软件上看到朋友的近况、大学同学的校园生活,我都好羡慕也感觉很无奈,也对自己感到愤怒。为什么我的人生就因此比别人晚了好多步,可是这已然是我必须接受的事实。 要走出悲伤 就要走进悲伤 我一直持续寻找合适自己、或许能帮助自己的临床心理师。经过医生的介绍,时隔半年我重新开始了心理治疗。这一次我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在第一次见面时我就直接询问心理师会采用哪些治疗方式,收到答复后我也决定了和她尝试合作进行治疗。其实我一直不知道对自己最有帮助且最有效的是哪件事,药物、心理治疗、身边的人抑或是我自己想开了?但我想,无可否认的是这一切都出于我自己,是我自己主动寻求帮助,是我愿意和身边的人沟通,是我自己努力去了解更多,是我勇敢,是我坚强,是我常常想放弃但都没有放弃。一直以来拼尽全力治愈拯救自己的人,一直都是我自己。 2024年的今天,我依然持续看医生复诊和进行每一到两个月一次的心理治疗。但是我明确地感觉到现在的自己比以往变得越来越好,我的人生渐渐开始有序了。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改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开始运动。虽然暂时还是待在家,但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规划好金钱学习理财,准备自己上网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情绪上也相对稳定,悲伤低落是难免的,但一切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也放下了很多对自己的期望,这些期望抓得太久了也会变成一种执念。我可以拥抱自己的一切状态和心情,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是我唯一的目标,这是一种当下的力量。 这些年的经历真的很难用几段文字说完,但如果这段旅程以我做过的治疗与咨询去划分,那我想,第一阶段治疗更多是处理当时的症状,也学习面对情绪的技巧等等;第二阶段,开始可以去面对内心的创伤。我依稀记得第一次见心理师,他告诉我:“要走出悲伤,就要走进悲伤。”我开始走进了我的悲伤,仔细触摸我的伤口,去清创、消毒和包扎,这过程真的很痛但我走过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是放下了执念,是学习共存、接纳、允许和过好现在,开始有意识的去过生活,找回失去的生命力。 或许这一切在社会眼中看起来很荒谬,两年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家,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我的人生的确不像一般人的秩序,按部就班毕业,升学,找工作就业,成家等等,但是我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有时候失序的人生其实就像是一团打乱的线球,纵横交错,一团乱麻,好像我们总是理不清头绪,但是当我们找到其中一段线头的时候,就可以顺着这根线头一点一点打理好这种失序。或许有时候看似走得很慢,改变得很少,但是请不要焦急,允许自己勇敢,也允许自己逃避;允许自己躺平摆烂,也允许自己突然想做些什么;允许自己开心,也允许自己不开心。因为最重要的是能够好好过下去,至于未来还会遇到什么结,到时候再想办法解开也不迟。 音乐继续播放了,我又可以开始与生活共舞了。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年少时期我很喜欢看地图,也很喜欢画地图。中学上地理课或做地理作业时,我会在那一面空白一面有线条的长方形作业簿上把地图画得美美的。画地图时各个国家涂上不同的颜色,有时还会涂上深浅色,还有海洋那片浅蓝色,那过程是很享受的,完成后拿起来欣赏还特有满足感。 成年之后,我在想为什么我那么喜欢地图呢?应该是我很想知道我身在何处和要往哪里去吧?那地方是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那地方是在南呢还是在北?看了知道了,会有增加了一些知识的快感,也可能喜欢那个知道了的安全感。 成家之后,我曾经想过要买一张大大的世界地图,贴在书房的墙壁上。这样我就可以随时查看世界各地,时时提醒自己要有更宽广的视野,也希望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们拥有世界观。后来可能世界进步太快了,我们只需要在平板电脑或手机上点一点,世界地图就马上冒出来了,这个念头就不了了之了。后来的后来,不知怎的我无端端在一家书店买了个不大不小的地球仪回家,偶尔拿地球仪来转呀转呀,算是满足我端详实体世界地图的念想吧。 年少时对生活的态度 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用铅笔,木制彩色笔和圆珠笔在纸上画地图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改用那很方便的电子笔画。翻看几年前的作品,才发现我去旅行时,偶尔还会用电子笔把它画成地图。好像这张2019年去台湾、香港和澳门旅行的地图那样,我还加点创意,把自己变成了超人Superman,天马行空一番。 只是现在画地图没有年少时那么细腻和认真了,看2019年那张旅行地图,那些国家都被画成方方块块了。颜色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慢慢地花时间填上,只需要用电子笔点几点就完成了。虽然节省了很多时间和很方便,我还是很怀念那已成为过去年少时对生活很努力的态度。 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人生地图已是轻描淡写了,也许,也许,也不需要什么人生地图了。
7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妈妈是典型的家庭主妇,也是职业妇女。妈妈和爸爸一起经营一间杂货店近30年。妈妈的生活总是忙得没日没夜。到最近几年,各个大型百货公司的崛起,杂货店的生意每况愈下,最后只好结业,把店租出去了。 爸妈的时间也突然慢了下来,有时喝个茶、大部分的时间刷刷手机、看看电视等。家里的阿妹是特殊儿,刚开始大家都不放心让阿妹出去工作,也不太敢相信有什么社交圈子是可以容纳阿妹的。可想而知,阿妹也整天待在家,和爸妈一起待在家,日复一日的,大部分的时间是挺无趣的呢。就在那么一天,就在妈妈安逸过晚年的人生阶段,竟然踏出了一步。那改变阿妹和妈妈生活的那一步。 “其实我开始参加教堂活动是为了阿妹。”几年后,妈妈对我这么说。 妈妈希望可以让阿妹接触更多人,至少不要每天待在家里。妈妈虽然大半辈子都有去教堂,但从来不参与任何亲人以外的社交活动。通常教堂活动完毕,妈妈就急匆匆的离开了。就这样,六十多岁的妈妈胆粗粗地带着阿妹参加了团契和活动。 结果…… “妈,你今晚有空吗?有开会吗?”这是我透过视频和妈妈及阿妹最常说的对白。 以前总以为,爸妈和阿妹以后的生活就是这样了吗?小妹也只能待在家,他们还可以做什么吗?有时感叹,真的就这样了吗? 现在,一个星期里,妈妈和阿妹有几个晚上都是不得空的。比如要开会、探望病人、为去世者的家属祷告、团契、聚餐等等。阿妹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她尽可能地不缺席她最爱的青年团聚会。妈妈和阿妹的日子也变得充实。很多事情妈妈和阿妹不太敢尝试,比如上台分享会怕怕的、开会做记录怕出错、用ZOOM开会怕按错或没开麦等等,但她们还是一步一步做到了,现在妈妈还当上了团长呢! 看到妈妈的忙碌,生活的充实,我做女儿的,打从心底为妈妈感到开心!相较妈妈为我们孩子付出所有,我更喜欢看到这一面的妈妈。妈妈花时间为自己而活、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也花时间给有需要的人,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这让我窥探了以后可以怎么过我老年的生活,蛮有意义的呢。 人生充满无限的可能 我想起了自己的人生。前半段都走得挺符合家庭及社会的期许的。后半段的我,开始走上不在规划内的路径。例如与相爱的人结了婚,却没有孩子;工作后,没有买房子,只是租个房住;朋友少了,社交圈子也小了。在这个年龄,既没有家财万贯,也没有子孙满堂,更别说事业有成了。但……谁说我的人生就是这样了?谁说在30岁还没找到工作方向就一定完蛋了?谁说婚后没有孩子就不幸福?谁说50岁就一定要达到财务自由?谁说人老不中用了,就只能在家发呆?妈妈年轻时打拼过了,到了老年,还能有另一片天地呢!这无意中,也给了我盼望及勇气。 现在我很清楚知道,每个人是独特的,要走的路不一定都一样,时间点也不一样,和他人比较没有益处。好好地活在当下,接纳自己目前的人生阶段,心里踏实得多。如果想改变现状,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活,也可以像我的妈妈一样。不管几岁,不管人生在什么阶段,都可以从做个小小的决定开始,勇敢踏出那小小的一步试试。谁知道,你会迎来什么春天呢?就算迎来个冬天,至少尝试过,不留遗憾啊。只要不迷信地认命,人生可以充满无限的可能。 看着阿妹又在兴奋地谈着青年团的事情,我试探性地问她:“现在在你心中,谁排在第一位啊?” “嗯?” “青年团的人在你心里排第一啦?” “嗯。” “我排在后面啦?” “没有啦……”阿妹摇手笑笑,却点着头。算了,这种自取其辱的问题还是不要问了。 其实我很开心,很感恩阿妹遇到愿意接纳她的社交圈子。在这个时间点,在这个人生阶段,踏出了那一步的她展开了不一样的生活。近70岁的妈妈更是。
10月前
11月前
1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