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传统媒体
全国综合
厦大马分校毕业礼 | 黄家定:促进新闻业传承 传统媒体极需新血
厦门大学客座教授丹斯里黄家定表示,根据2023年厦大马校毕业生调查,新闻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8.24%、广告系为96.96%、中文系为95.83%,可见该校文学院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在国内外甚至国际企业都广受欢迎。
2月前
全国综合
即时国内
陈荣立:维护新闻公信力 华社应力挺传统媒体
东盟中国投资促进会会长拿督斯里陈荣立促请大马华团、华商与华教全力支持传统媒体,并与传统媒体共同进退以维护中华文化、社会公平及新闻公信力。
4月前
即时国内
吉打
星洲日报95周年报庆吉玻站|黄佳祯:优质内容+掌握市场脉搏 传统媒体大整合 可企稳
吉打州华人事务委员会主席黄佳祯指出,传统媒体只要拥有优质内容且掌握市场脉搏,就不怕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
5月前
吉打
北马新闻
陈伟聪:传达正确资讯 传统媒体值得信赖
玻璃市华人大会堂会长陈伟聪认为,即使有了网络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报道可信度高,值得信赖,也能为华社表达心声,所以扮演着重要角色,将正确资讯传达至老中青三代人。
6月前
北马新闻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有活动】走访国会与YB近距离交流启迪大专生政治观
大专生是社会的明日领袖,要是能够在象牙塔求学之际,就予以培养政治观和思辨能力,实是社会之福。 《大专青全国领袖营》的45名青年营员获安排到国会参访了解马来西亚立法的过程,也和多位政府部长交流。在合作团队“有亮点Got Point”协力下,营会透过辩论工作坊提升营员的思维能力和辩论技巧,让营员针对国家的时事和政策辩论,为自身的独立思考和政治意识,立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子彬(《大专青全国领袖营》营长)、图:受访者提供 毕业即失业?国家经济如何牵动你的饭碗? 主持人:RTM《你怎么说》电视主持人Emily黄佩玲 主讲人:雪州贸易、投资及公共交通行政议员YB黄思汉、马青署理团长张佑铨和高级猎头顾问郑传家 营员是介于18至27岁的青年,多是即将从大专学府毕业,随之步入社会求职的新鲜人。这项论坛,正是让大专生在进入社会前,能够清晰地纵观社会全貌,如此一来就不会对于求职感到彷徨。 论坛聚焦于马币低迷、全民就业率、雇主与求职者的匹配、AI是否取代人类等课题进行了讨论。YB黄思汉讲解了国家的政策走向,同时勾勒出整体的经济环境,并鼓励年轻人将所学的运用在工作上和生活中。郑传家则为大专生破除“毕业即失业”的迷思,他提出进一步提升软技能及调整好心态,是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张佑铨感慨道,虽然我国的就业数据良好,但年轻人却不这么认为。 《Grill n Chill》与青年YB零距离交流 主持人:前热点主播Apple洪夏诗 主讲人:马六甲州议会副议长YB郭子毅、吉打州行政议员YB黄佳祯、雪兰莪州行政议员YB嘉玛莉亚、柔佛州行政议员YB林添顺、马六甲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员拿督林秀凌 也许大部分人都觉得,高高在上的YB距离我们很远。为此,营会特别邀请了来自不同政党、不同州属的年轻YB与营员轻松Chill一回。 在交流会上,YB除了分享自身的经历,也回答营员们所抛出的各种尖锐问题,展现出政治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拉近了营员和嘉宾之间的距离。 透过这次与青年YB的交流会,不少营员表示自己更了解政治工作的内容,也打破了许多原先对政治人物抱有的刻板印象,亲身感受到原来政治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新媒体来势汹汹,旧媒体大势已去? 主持人:The Edge财经记者许恩绮 主讲人:通讯部副部长YB张念群、988电台DJ彪民、知名网红BBK 社交媒体的突起,是近年来深刻改变社会整体信息传播的重要现象,对社会的运行和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彪民表示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媒体格局的巨大变化。原有的报刊、广播、电视三类传统媒体主宰市场,在新媒体的介入下,催生由网络技术主导的多媒体变局。其中,报刊和广播因为既有媒介的限制而风光难再,面临着“消亡”与转型的危机。相反的,卢卡斯和嘉雯认为传统媒体依旧掌控着大量的资源,甚至有能力操控舆论的风向。新媒体虽有网络流量,但依旧很难与传统媒体抗衡。 YB张念群针对营员提出关于新媒体频频出现诈骗陷阱的问题时透露,由于通讯部接获最多诈骗投诉的平台是在脸书上,Meta应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主动将反诈骗资讯推送给用户,才是治本之策。 “塑造明日领袖” 《大专青全国领袖营》 主办:马来西亚大专青年协会(大专青) 日期:3月16至18日 地点:Rakan Muda Bukit Kiara 作者感言: 从想法到筹备,再到最后把其一一落实,我感谢所有营委的用心筹备,以及大专青总会长叶志华给予的机会。 《大专青全国领袖营》验证了一点:并不是所有的青年都不关心政治,只是大部分都厌倦了那套以煽动情绪为主的“劣质政治”。而回应“劣质政治”最好的方法不是“不碰政治”,而是鼓吹“优质政治”。我们不应太热衷于聚焦种族宗教的身分认同政治,而是专注于研究和辩论政策细节,为社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次领袖营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改变青年政治文化。我们需要强调政治的实质内容,而不是将政治作为一场闹剧或娱乐节目。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有活动】“走出去,动起来”中学生学佛营 我们看到了希望与阳光 【动力青年/有话说】《学海》就是一个年代 写的青春少年梦。 〈动力青年/有话说〉小贩的苦,阿宏看得见
8月前
动力青年
社论
社论.情义相随95载,我们一起守护
世华媒体集团主席张聪说,建立信任,是一项漫长的工程,无法一蹴而就,95年的历史跨度,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我们感谢读者的支持和信任。我们的信念以及坚持是,我们一起守护:守护办报的初衷,守护社会的公义,守护文化的传承,守护人间的温暖。
9月前
社论
北马新闻
槟华堂传媒之夜 | 陈坤海:假新闻逍遥法外 传统媒体翔实报道 很重要
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丹斯里陈坤海指出,虽然目前传统媒体面对网络媒体的艰巨挑战,但传统媒体所提供正确和翔实的报道与分析,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0月前
北马新闻
编采手记
夏靖柔/初入职场第一件要学会的事……
其实搭公交很有趣,你不知道今天会在车站里遇见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和他产生交集。这不正和编辑这份工作一样吗——你不知道今天会拿到什么样的故事、会排出怎样的版,出版后会不会收到作家和读者的反馈……
1年前
编采手记
即时国内
《南洋商报》百年报庆晚宴 | 张聪:传播正能量 传统媒体 需华社支持
世华媒体集团主席张聪说,在互联网兴起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但也伴随着更多虚假、夸张和带有偏见的信息涌入,因此华社更需要坚定地支持那些认真办报的传统媒体,以确保文化传承的延续,正能量的传播。
1年前
即时国内
教育导航
YouTuber还是热门职业吗?窥看制作团队工作日常
科技发达的速食时代,传统媒体已不是踏入媒体界的唯一途径,应用网络平台、门槛低、曝光率高、自由发挥主题的YouTuber、抖音博主等等,往往成为小朋友和青少年未来向往的职业,甚至认为“只要有手机或相机,人人都能成为YouTuber”。
1年前
教育导航
时事焦点
沙拉尼:无论是传统媒体或新媒体 强处是展示透明和诚信
霹雳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沙拉尼说,无论是传统媒体或新媒体,其强处不在于内容多变,而是其展示的透明和诚信。
1年前
时事焦点
编采手记
陈星彤/初来乍到,大家最好奇的是___
“你为什么选择到传统媒体当记者?”预料之外的提问,我一时间答不上来。离开新媒体到报馆工作,在旁人眼里或许疑惑,我颇有感触。 过去两年,遨游网络写新闻,无论下标或者设计都是一手包。我了解到在流量为王的网络洪流中要冒出头,实属不易;而不受后台数据迷惑、坚持做内容,更加不易;同时,新闻人可以好好地将故事传递,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 借此机会,我采访了4组自媒体人,想要了解他们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中取得平衡。无独有偶,4组人马无不强调文字的重要,有了实在的内容,才进一步探讨对读者友善的表现形式。想想也是,若非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会“自立门户”,选择一条他人看似简单但消耗许多心力的路。 另外,今时今日,在网络世界中出现海量的资讯,无论是你感兴趣还是没感觉的,都摊在社交媒体首页任君选择。我很常为无法追踪最新的资讯焦虑,却深知牺牲睡眠也无法全然将全球发生的事看完。 “告诉自己不那么懂也没关系”,采访传播学者黄国富得到这样的回复。当下恍然大悟,对啊,什么都看过也不意味着什么都懂,因为资讯从来就不是知识。稍微减缓上份工作残留的资讯焦虑“后遗症”,同时感悟“什么都懂”是另类的枷锁。看了天下的新闻事件,不一定看出背后值得反思的地方,倒不如静下心来搞懂事件脉络更为重要。 到报馆工作也是给自己机会,看看正统的新闻制作。亲自采访、撰稿、校对,一层层关卡确保给读者看的文章,不会接收到错误的资讯。一群人脑力激荡,为了写出值得读者看的内容,并不是一味追求流量。 这里也要澄清,追求流量没错,从中可以判断是否戳中读者喜好,毕竟有人看的新闻才有意义。只不过,吸引读者点开链接的“手段”,如何不煽动种族情绪、不为求快抄袭新闻,这就胥视经营者心中的一把尺。也难为了许多抱有新闻梦的新鲜人,入职场后热情全灭,其实往往不是薪资问题,而是不忍心看见新闻被如此摧残。 或者这个选择就在读者的手上,改变媒体生态不易,若公家机构管制也会引起公权力介入的担忧。本地大学学院教授陈利威就提到,网民在网络上看到任何性别、种族歧视等资讯,可以善用投诉管道,让这些内容被审核。看到不对的内容,不好的资讯可以排除在外,他坦言这是网民的责任,亦是大马民众欠缺的。 作为新闻工作者最幸福的地方,就是在采访的过程中,仿佛得到免费的“商谈”机会。在交流中,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偶尔伤痛得以被抚平。倘若有人再问起,为何选择回到传统媒体,我会告诉他/她:只要在做有报道价值的内容,身在何处都一样。 更多文章: 叶洢颖/我参观了首次对媒体开放的JDT 关丽玲/当监票员日记 黄琬焮/邮寄选票初体验 白慧琪/战车 陈愐壮/拥有“无我”,我“有‘我’”了
2年前
编采手记
读家
黄子伦 / 网红有社会责任吗?
每个人随随便便就是网红? 网红是“网络红人”(Internet celebrity)的简称,也可以是influencer、Key Opinion Leader,简称KOL,是指因网络而出名的人物,或者是透过经营社交网站或影音网站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物。 从原始的定义来看,网红似乎是还很体面的称号。可如今呢?似乎变成贬义词了。 许多人对“网红”一词并不陌生,有些人对他们钟爱有加、有些人对他们嗤之以鼻、有些人对他们感到好奇,有些人对他们闻之色变,有些人选择退避三舍。从许多主流报道中,许多网红给人的印象非常负面,这可能是媒体报道本来就有报忧不报喜的DNA,但也有可能是网红的素质参差不齐到令人乍舌的地步。那么,网红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呢?自大狂?自以为是?不学无术?新潮流?脑袋空空?情商低下?没节操,没底线?败坏社会风气?浪费大家时间?为所欲为? ◢越是网红越是自大?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模式分为两种类型:刺猬型和狐狸型。刺猬型的人对这个世界有一个统一看法,会用同一种模式来处理和解读事情,他们寻求的是逻辑自洽,用词和想法都倾向于笃定;狐狸型的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则比较模糊,没有太多预设立场,喜欢多元视角,没有太固定的看法,用词和想法也不会太笃定,甚至看起来有点儿信心不足。 《超级预测》就有提到刺猬和狐狸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对比。在作者眼里,一名好的预测者必须学习狐狸型的认知模式,尽可能捕抓到更多细节,以做出更好的判断。不过,作者也发现在现实生活里,那些说话越是笃定或越是夸张的人们往往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当他们吸引的目光越多,发言的信心就会越大,越是笃定的发言也越多错误,最后形成一个循环,哪怕自己不是该领域的专家。 去年,有位台湾网红爱莉莎莎就曾宣传“喝橄榄油可以排胆结石”的错误观念,结果被化名为苍蓝鸽的医生踢爆毫无医学根据。然而该网红坚持不认错,其粉丝也发动网络舆论来攻击拥有专业医学知识的医生。所幸,最后是该网红认怂并下架误导的影片,此事方告一段落。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力量是可以让人变得自大,就像《专业之死》里说的,在太平盛世里,观众会认为那些在镜头前能言善辩的名嘴,比起拥有专业知识的人们更加可靠。网红也是另一种电视名嘴,也更没训练。 ◢网红就是满足偷窥欲? 对比很多职业,网红的进入门槛并不高,除了一些拍摄和录音器材,其余成本完全取决于该网红想要涉猎的主题。如果做得够好,许多网红能够获得比艺人更多的关注(以及随之而来的变现方式),容易让人觉得飘飘然,就有点像《纸牌屋》里那句:“接近权力让一些人误以为他们拥有权力”,网红得到的曝光度会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已经名成利就。 而网红,说白了也只是新兴媒体底下的娱乐工作者,就像许多传统媒体底下的艺人那样。差别是传统媒体出身的艺人往往需要磨练,并且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例如是影视剧、歌曲、表演等等,方可成名或有一席之地。反观,网红则非常不同,他们靠流量吃饭,有点像那些已经停止发表作品,只是不停上综艺节目来刷存在感的“综艺咖”。我记得高晓松曾在一场比赛海选里见到某位靠诡异自拍照而获得些许知名度的网红(也就是被称为“蛇精男” 的刘梓晨)时,后者说自己即使落选也会继续在网络发表“作品”(也就是其自拍照),高晓松立马纠正:“这些不是作品,作品必须是有花心思的创作成果”。这么说也许有失偏颇,但也侧面反映了好些网红不但缺乏自知之明,也常常把网络世界里的赞美看作是现实生活里的成就。 当然,这源自有些网红是可以纯粹靠流量吃饭的。其中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美国网红金·卡戴珊。此女曾是名媛巴黎丝·希尔顿的助理,因为一段受争议的私人影片流出而出名(以致被怀疑是自导自演),拍摄真人秀后走红,并靠着这些曝光度赚得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拥有的财富。令人诧异的是,卡戴珊并没有什么作品,她最厉害就是懂得抓住观众的眼球,满足他们的偷窥欲。她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英文那句“Famous for being famous” 。 《我爱偷窥》的作者观察到许多人都有想要被他人窥视,甚至是窥视他人被人窥视的倾向,电视真人秀节目就是这种心理的衍生产品。但把网红看作只是满足人们的偷窥欲,就过度简化了。 真人秀节目除了满足了人们偷窥的心理需求,但观众因为觉得自己是在“偷窥”,所以觉得眼前所见是“更加真实”。对很多人来说,真实性是非常重要。 就像化妆品刚开始流行时,人们会追求化妆技术,但当它发展到成熟阶段,人们会慢慢审美疲劳,反而不想看到浓妆重彩,想要去欣赏比较淡的妆容。这种心理转变在媒体审美也是如此。人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媒体洗礼,早已对许多套路有免疫力,甚至是一点点的心理抵触。这,无疑给网红带来新的契机。 正如《串流庞克》中所说:真实性比较重要。网红的第一守则就是要给观众带来真实感,哪怕这些都是有剧本和套路。 然而,我们对网红的要求就仅仅是维持“真实性” 吗?或者我们应该问的是 “网红真的是一个值得被鼓励的工作吗?” ◢不必神化或纵容网红 正如前文所述,网红已是新兴媒体时代的娱乐工作者,影响力不容小觑。我们难以要求网红去肩负什么社会责任,毕竟,这并不是他们的KPI,更别提许多网红压根儿没有想过要肩负。他们只是想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变现自己的流量,金主给钱业配,他们好话说尽;金主给钱要求站台,他们就兴高采烈地排队拍照,然后引领自己的粉丝去购买金主爸爸的产品或服务。事情搞砸的话,大不了说自己也是受害者;当金主给钱打广告,即使是容易让人沉迷的赌博,还是愿意为对方献上自己的膝盖,美其名是“为了生活”。 如果说网红和传统媒体的艺人明星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后者还是比较克制的,因为他们有一个成熟的行业,相对完善的专业和伦理观,不会容许太多过火的事情发生,闹出丑闻的艺人明星要再次拿到工作也不是这么容易。这就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环境,让其可以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接轨。 网红世界则像到处都是西部牛仔的野生环境,每天都有人倒下,每天都有人崛起。唯独不变的就是所有的流量都可以商议,道德底线皆可售。毕竟,要是能够在现实生活里找到立足之处,谁还要当网红? 因此,我们不要去神化和纵容网红,更不要因为对方有多少粉丝数量就觉得很了不起,可以为所欲为。不要忘记曾经有位本地网红为了曝光率而散播自己在森林里走失的假消息,最后说是愚人节节目,浪费了一堆人力物力。 ◢人的问题? 之前看到一名中国网红采访一名歌手,由于这名歌手已经出道十余年且有一定知名度了,于是这位网红问道:“有许多网红都希望(借助网络力量)进入到娱乐圈或者演艺圈,但是在他/她的知名度可能还只有明星的十分之一时就已经驾驭不住了,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这些网红们?”结果该歌手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个……我总不能说是(他们)活该吧?” 我想这位歌手真的是一语道破天机。
2年前
读家
都会观点
黄文民·传统与网络媒体,采访形式相同?
在现今不同形态媒体各自绽放异彩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各有各的目标群体,也如上述所言,作业模式不能画上等号。
2年前
都会观点
东海岸
陈永宁:传统媒体翔实报道 鼓励阅报掌正确资讯
双溪热力观音堂主席陈永宁说,在现今网际网络发达、资讯爆炸的时代,真假难辨,传统媒体仍坚守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建立公信力,为读者掌握提供最准确及真实的报道。
2年前
东海岸
都会观点
黄文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区别
大家在享用新媒体所带来的便捷时,也得善用及理性使用
3年前
都会观点
更多传统媒体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