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割胶
东海岸观点
颜美秀 | 有趣的农作比赛
割胶是谋生的工作,大概很多人没想过,割胶也能够比赛,参赛者以这谋生的一技之长,比技术,比速度,在比赛中争一高低。 数月前,马来西亚善乐慈善基金会配合第8届《健康人生》登山家庭日,在金马扬办了一场有趣新鲜的割胶比赛,反应相当热烈,除了一些割胶数十年的长者,还有几位老师主动报名参加。 老一辈的割胶人,从小割到老,一辈子就是在胶林中穿梭,勤勤恳恳付出血汗,辛苦了数十年,双手布满老茧,为的是家人的温饱,如今额头的纹路就像老胶树上的胶路那么多,却从来也没人颁过奖给他们。他们对国家经济的奉献,值得肯定。 不只是老胶工,他们的孩子和孙子也多数会割胶,这是因为割胶是与时间赛跑,极耗体力的工作,孩子从小都会跟父母到胶园拔胶杯,年纪渐长后就学习割胶,这也不怪得现在的一些专业人士都会割胶。甚至也有下午班的退休老师,早期是凌晨去割胶,回来休息后去学校教课。 看到老师们参加割胶比赛,对学生不外是一种身教。老师会割胶不出奇,因为从小就到胶园帮忙,割胶也不羞耻,它养活了一家人,也让老师可以去上学,最后当了老师。这段经历,也教学生要好好珍惜他们幸福的生活,用功求上进。 如今很多胶园都翻种为油棕,割胶业可说是没落了,年长的都放下胶刀了,很多年轻人不肯割胶,割胶外劳都难请。这场比赛,正好给会割胶的人重温过往的回忆,也让很多没看过割胶的小孩有机会近距离观察。 相信大家都从比赛中找到乐趣。如果主办单位明年再接再厉,举办剖可可比赛、或捡油棕果比赛,您是否跃跃欲试,想要报名参加?
2月前
东海岸观点
图说大马
星角摄 | 长柄拉刀割出丰盛胶乳
来自印尼龙目岛的胶工罗哈由和胞弟罗翰,每天凌晨3时许就摸黑到胶林割胶。她头顶胶灯、手握长柄拉刀,两三个小时已经割了约300棵胶树,速度非常快速!
2月前
图说大马
全国综合
阅读无需眼镜 仍做割胶工作 2名百岁人瑞老当益壮
来自森美兰良冷的巴隆峇沙已是一个103岁的人瑞,然而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他的视力依然良好,在不配戴眼镜的情况下仍能流利阅读古兰经。
11月前
全国综合
有故事的人
一门7大学生 感恩父母栽培
后疫情的新年,兄弟从国外回来,姐妹们也回去柔佛老家。全家人团聚,拍下珍贵的全家福,忽然兴起拍个兄弟姐妹合照,排列起来,个个都是四方帽君子,看得父母也乐了。
1年前
有故事的人
全国综合
RISDA:价低减产+外劳减少 未收割橡胶园增30%
橡胶小园主发展局(RISDA)董事罗再尼说,由于马币疲弱,割胶的泰国外劳减少,加上橡胶价格仅每公斤2令吉50仙,导致橡胶小园主减产,全国未收割的橡胶园地段提高了30%,从2019的101万661英亩,增至2022年的131万7072英亩。
1年前
全国综合
SC Lab策划
用2千储蓄白手起家 永发集团创办人:从小训练接班人
永发集团(WINFAST GROUP)创办人谢征佑19岁以割胶存到的2000令吉储蓄创业,白手起家打造了东海岸的著名多元业务企业。如今开始交棒于第二代的他透露,早在孩子小时候就已经开始给予训练,包括被带到森林、油棕园、工厂等地方……
1年前
SC Lab策划
沙巴要闻
出门割胶一去不归 男子被毒蛇咬死
(根地咬19日讯)出门割胶一日未归,36岁男子被发现遭毒蛇咬死!
2年前
沙巴要闻
东海岸
太旱了 胶量也减产 天气热割胶要提早
热、热、热!近几个月来的天气实在太热了,胶树也受不了,胶汁产量跟着减少!
2年前
东海岸
全国综合
小园主协会:不只单次援助 盼政府拟策提高胶价
全国小园主协会(PKPKM)促请政府加速执行有关橡胶道路(jalan raya getah)的提议,并深入研究小园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当前的原产品价格无法令人感到鼓舞。
2年前
全国综合
全国综合
扎希:80%胶汁需进口耗30亿 马割胶应收胶汁非胶屎
副首相兼乡村及区域发展部长拿督斯里阿末扎希指出,大马必需设法以收割胶汁取代胶团(俗称胶屎)。
2年前
全国综合
东海岸
价低产量少频下雨停割 胶工:如何过活?
近月来的橡胶价格频频滑落,加上胶树中病和异常落叶导致产量减少,导致割胶人士的收入遽减,雪上加霜的是,近期还经常下雨,使得胶工被迫休息。
2年前
东海岸
星云
泡咖啡乌/吕才易(古来)
我自小习惯喝咖啡乌。那时我们一家5口住在新村后一座小胶工宿舍,每天一早吃了饭,喝了咖啡乌,3兄妹便跟母亲步行一公里左右,到村外的橡胶园割胶。父亲则踏脚车,载着将胶汁运回村中胶厂的四方形锌桶。 母亲通常会煮饭和粥让我们吃饱,同时泡些咖啡乌,午餐吃喝的也是它。那大半壶喝剩的咖啡乌,会被她放在灶旁用炽热的灰烬保温。那个年代,大家煮饭烧菜都用橡胶木。等到中午我们放工回来,咖啡乌还是暖暖的,很好喝。 年纪稍长,到了十一二岁,我开始独自割一个“胶号”——约500棵橡胶树。村里许多孩童也一样,早上到橡胶园帮父母亲干活,下午才赶去学校上课。我学会了以脚车作为代步和运输工具,车后铁架上是一个装胶汁的锌桶,上面用橡皮带绑着一大瓶咖啡乌,解渴和填肚子全靠它。之后英殖民政府实施紧急法令以打击马共游击队,村民都被圈进新村里居住。若要到两重铁刺网团团围住的村子外工作,大家一律禁止携带食物,但咖啡乌等只供个人饮用的含糖饮料倒是允许的。 自二十五六岁离开橡胶园,转去建筑工地工作以后,咖啡乌始终伴随着我。建筑工地通常早上8点开工,10点休息15分钟,中午12点到1点是吃饭时间,下午3点则休息一会。这3个短暂的歇息时刻,我到工地食堂用餐时也总会叫一杯心爱的咖啡乌来喝。 后来我成了家,夫妇俩跑夜市兜售豆奶豆花十五六年后,也在郊区的养鱼场打工十多廿年。那里离市区稍远,我就每天自备包装饮料,带一壶热开水去冲泡。当然,咖啡乌仍是必备的东西。这期间,每逢周日载老伴上菜市买菜,我必定趁机走进咖啡店去喝一杯咖啡乌解馋。 如今我已告别了工地,加之2020年冠病疫情一波紧接一波地到来,餐饮店堂食皆受限制,我只能被迫待在家里,回味各地店家香喷喷的咖啡乌。日子久了,我便想,能不能自己冲泡出一般咖啡店里的咖啡乌呢?几经尝试,我总算摸索到一点窍门,冲泡出满足自己口味的咖啡乌。现在,我已转为喝少糖,甚至无糖的咖啡乌了。
3年前
星云
星云
【我们这一行】胶林深处/秋海棠(金宝)
有文友问我,胶林深处有到过吗?我答有,文友讶异。 的确,在1962年至1967年间,我常在每个周日,踏脚车或乘坐摩托进入胶林深处工作;别误会,我没割过胶(仅知道如何操胶刀割胶),是深入胶林去做“胶林工作”。 我的祖母在50年代至70年代,拥有二十多依吉的橡胶园,一半是新树,4、5年树龄;一半是7、8年树龄。祖母吩咐我每个周日进入我们的胶园巡视和工作。记得她给我的“工钱”是5元。要进入我们的胶园,必须经过别人的一段胶园,约两英里路程,还得经过一小段灌木丛,才能到达。 我的胶园工作,就是去医治“树病”、喷射杀草药、施肥等。我在1961年课余念过马来亚树胶研究院教授的课程,包括到附近胶园实习,侥幸考获一张受政府承认的文凭(或称证书),对胶树常染上的病颇有认识。当时还学了一些技术与知识,如驳树、医树、割胶、制胶片、除草的方法,便开始对胶园工作产生兴趣。 山神的化身 进入我们自己的胶园,我总会去检视胶树有没有染病。那些毛病包括白根病、粉红病(枝桠)或白蚁噬根,我多会发现。我并不是独自去胶园的,通常都与六叔一同进入。“医树”工作,一个人不能胜任的,如需用“油屎”(那时称“巴麻油”)涂搽患上粉红病的树身,和用“肺劳唛”涂抹患上白根病的树根,没有两个人合作,工作肯定做不来。至于施肥、喷射杀草药水,就要聘多两个人去做了。 多年的胶林深处工作,曾看到不少奇怪的景象,如山猪成群结队地搬家,气势如万马奔腾;附近高入云霄的树上站满五颜六色的山鹦鹉;啄木鸟在啄木时发出的恐怖声音;几十只猴子在面前不远处蹦蹦跳跳,吱吱喳喳叫的恐怖声音。这些城市人难得一见的情景,我皆难以忘却。 还有,六叔曾告诉我,有一次他独自一人进胶园时,在入口处附近的榕树底下看到一只白色的大老虎。那大虫没有伤害他,一下子就不见了。后来附近胶园的朋友说他们也见过,据说是山神的化身。我很害怕,害得我以后每次进入胶园,在入口处必定会停下脚步向榕树那方拜拜,祈求平安。 多年的胶林工作,到1967年我就不再进入胶园了。因为祖母把胶园卖掉了。原因?寻找割胶工人难,麻烦;最初四六分账,后来三七分账;再后来连割胶工人都找不到。 胶林深处在我年轻时留下的印象,至今仍很难忘。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
[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3年前
星云
花城观点
黄翠娴|我的妈妈是胶工
小时候跟母亲去橡胶园割胶,会负责把胶杯里的胶块拔出收集到桶里等她载去卖。
3年前
花城观点
社会
居民割胶遭虎袭击 警派员到话望生村落调查
位于话望生山区的比海原住民村落(Pos Bihai)今早又传出老虎袭击人事件,警方已派员进入山区,以了解这起事件。
3年前
社会
关注东海岸
园主:夕阳行业又没价 弃胶改种油棕榴梿
油棕价格已回升,可是橡胶价格一直处于低迷没有起色,越来越多橡胶小园主忍痛放手一博,改种具有市场潜能油棕和猫山王榴梿。
3年前
关注东海岸
更多割胶
下一个
结束导览